、姚、耿乃光。巖石的應力路徑、強度和體積膨脹。中科,1979,11:1093 ~ 1100。
姚,耿乃光,。應力路徑對巖石脆性和延性的影響。地球物理學報,1980,23 (3): 312 ~ 319
周火明,,李,等。三峽船閘邊坡卸荷擾動區範圍及巖石力學性質弱化程度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2004,23(7):1078 ~ 1081
哈秋樓、李建林、張永興等。節理巖體卸荷的非線性巖石力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
卸荷應力下裂隙巖體的變形和強度特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8,17(6):615 ~ 621。
張有天,周偉源。巖質高邊坡的變形與穩定性。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243 ~ 247,303 ~ 333。
吳漁山。應力路徑對凝灰巖力學性質的影響。巖土工程學報,1983,5(1):112 ~ 120。
李,王蘭生。卸荷應力下玄武巖變形破壞特征的試驗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3,12 (4): 321 ~ 327。
[10]Chandler N . A . Lau Joseph S . O .創新實驗室檢測。巖石力學學報,2004,41(8):1427 ~ 1445
[11]王浩譯(農夫I W)。巖石的工程特性。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8.48 ~ 54。
【12】尤明清,華安增。通過卸載圍壓測量巖石材料的泊松比。實驗力學,1997,12 (2): 274 ~ 278。
[13]祝誌芳等人的剛性試驗機。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5.50 ~ 53。
李同林,譚,,劉偉。礦山巖石力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1.18。
[15]byer lee J . D.《巖石的摩擦》。純應用地球物理1978,116:615~626
[16]Rice J R,Ruina A L .穩定摩擦滑動的穩定性.應用機械學報,1983,50:343~349
[17]Maksimovic M .粗糙巖石節理的剪切強度分量。巖石力學學報,1996,33(8):769~783
[18]島本T .圍壓降低實驗。巖石力學學報,1985,22(4):227~236
[19]齊清欣,石,。巖爆粘滑失穩機理的實驗研究。煤炭學報,1997,22 (2): 144 ~ 148。
尤明清,華安增。巖樣的強度準則和內摩擦系數。地質力學學報,2001,7 (1): 53 ~ 60。
[21]Swanson S . R,Brown W . S.《巖石斷裂的加載路徑獨立性觀察》。巖石力學最小科學雜誌,1971,8(3):227~231
尤明清,華安增。應力路徑對巖樣強度的影響。巖土工程學報,1998,20(5):101 ~ 104。
葛秀潤,盧英發。循環載荷下巖石疲勞破壞和不可逆變形的討論。巖土工程學報,1992,14 (3): 56 ~ 61。
耿乃光,許。最小主應力減小時中間主應力的影響。地球物理學報,1985,28(2):191 ~ 196。
許,耿乃光。中等主應力變化引起的巖石破壞和地震。地震學報,1984,6 (2): 159 ~ 165。
[26]遊敏,華,李.加載路徑對試件承載力和變形特性的影響.21世紀巖石力學與可持續發展前沿(2001 ISRM與第二軍醫大學)。荷蘭:A A巴爾凱馬,2001.55~59
周小平,哈秋圖,張永興,等。峰前圍壓卸荷條件下巖石應力應變全過程分析及變形局部化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 (18): 3236 ~ 3245。
林林。三維應力狀態下巖石損傷的卸荷效應。煤炭學報,2004,29 (1): 31 ~ 35。
任建喜,葛秀潤,蒲宜斌,等。巖石卸荷損傷演化機理的CT實時分析初步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19 (6): 697 ~ 701
徐松林,武文,王廣銀等。大理巖等圍壓三軸壓縮全過程研究ⅰ:三軸壓縮全過程和峰值前後卸圍壓全過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1,20 (6): 763 ~ 767。
[31]尤明清。復雜路徑下巖樣的強度和變形特性。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21 (1): 23 ~ 28。
遊明清,茍潘鳳。三軸壓縮下巖樣的對角破壞和剩余承載力。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2,19 (1): 98 ~ 100。
尤明清,蘇承東,徐濤。巖樣的加卸載過程和楊氏模量。巖土工程學報,2001,23 (5): 588 ~ 592。
[34]Tadokoro K,Ando M .從S波分裂的時間變化得出的快速斷層愈合的證據.地球物理學研究報告,2002,29(10):1029
[35]李玉剛,魏大樂,戴世明,等.赫克托礦1999 M 7.1破裂帶的震後斷層修復.美國加州地震與地震局,2003,93:854~869
[36]Marone C .實驗室得出的摩擦定律及其在地震斷層中的應用。地球科學年鑒,1998,26:643~696
[37]Bos B,Spiers C . J.《含斷層泥斷層中的流體輔助愈合過程:巖石模擬系統實驗的啟示》。純應用地球物理學,2002:2537~2566
[38]Yasuhara H,Marone C,Elsworth D,《斷層帶加固和摩擦愈合:壓力的作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110,B06310,doi:10.1029/2004 JB 003327
[39]Schenk O,Urai J L,Evans B,“水對nural大理巖糜棱巖方解石觀察中的重結晶行為和晶界形態的影響”。構造地質學報,2005,27(10):1856 ~ 1872
王人。塑性力學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
[41]楊賢傑,,高青,蔡,。循環軟化45碳鋼和循環硬化304不銹鋼棘輪行為的實驗研究。固體力學學報,2005,26(2):125 ~ 131。
尤明清,蘇承東。循環荷載下大理巖試樣強化效果的試驗研究。固體力學學報,2007,28(正在出版中)
楊升起蘇承東。循環荷載下巖樣的強度和變形特性試驗。河海大學學報,2006,34 (6): 667 ~ 671
尤明清。兩種粒面大理石的力學性能研究。巖土力學,2005,26 (1): 91 ~ 96
尤明清。基於粘結和摩擦承載特性的巖石變形破壞研究。地質力學學報,2005,11 (3): 288 ~ 292。
、黃、。巖石物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69 ~ 84。
葛秀潤,姜瑜,魯運德,等。循環荷載下巖石疲勞變形特性的試驗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10):1581 ~ 1585。
李海波,趙建,李君如等。基於裂紋擴展能量平衡的花崗巖動態本構模型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10):1683 ~ 1688。
謝和平,莒陽,李麗雲。基於能量耗散和釋放原理的巖石強度和整體破壞準則。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 (17): 3003 ~ 3010。
蔡美峰,王錦安,王雙紅。玲瓏金礦深部開采巖爆能量分析及綜合預測。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1,20 (1): 38 ~ 42。
[51]華A,尤M .卸載過程中能量釋放引起的巖石破壞及其在地下巖爆控制中的應用。隧道與地下空間技術,2001,16:242~246
尤明清,華安增。巖石試樣破壞過程的能量分析。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21 (6): 778 ~ 781。
尤明清,李雨壽華安曾。缺陷巖樣的強度和變形特性。巖土工程學報,1998,20 (2): 98 ~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