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ports Plus報道,在65438年2月9日舉行的中國足協教練會議上,王坤直言女足球員工資低影響了女足的發展。後來有媒體建議給女足姑娘定壹個最低工資標準,比如最低年薪40萬。
最低工資是女足待遇的良藥嗎?壹位女足行業的女性對該報表示,至少在現階段,實現這個想法還是很難的。
工資漲了,“貧富差距”也不小
女足姑娘經常被球迷拿來和男足比較,結論簡單明了——女足成績更好,但是賺的錢比男足差很多倍。
對於女足球員來說,這種情況無疑是尷尬的。不過,近兩年來,女足球員的低待遇有所改善,比如大連全健女足。
據《大連晚報》等媒體報道,權健集團入駐後,球員收入大幅增加,月薪2萬元不再是“夢想”。此外,球隊的贏球獎金也達到了每場30萬元。
同樣,還有上海女足。球隊總經理趙曾向該報記者透露,在剛剛結束的女超賽季中,球隊的奪冠獎金也從之前的8萬元提高到了30萬元。按照這個標準,本賽季9勝的上海女足至少有270萬元的贏球獎金。
這種收入比起王琨所說的每月“幾千元”無疑提高了不少。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部分球員收入增加的同時,仍有很多女足球員拿著微薄的工資吃著“青春飯”。
據《足球新聞》等媒體報道,在中超和女足聯賽的16支球隊中,平均月薪低於5000元的球隊有4支,平均工資在5000元至10000元的球隊有9支,平均工資超過10000元的球隊只有3支。
也就是說,雖然在女足聯賽中,月薪過萬已經是“頂薪”水平,但只有不到19%的球隊能做到。
有錢沒錢,全靠贊助商。
不難看出,中國待遇水平相對較高的女足,背後都有強大的“財主”。
例如,上海女足董事長徐晨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國泰君安白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每年的投入達到3000-4000萬元,導致壹線球員年薪70-80萬元,二線球員年薪30-40萬元。
而另壹支“土豪”大連全健女足,其申報的賽季投資也達到了5000萬元。
目前女足姑娘的待遇能否提高,往往取決於“金主”的勇氣。
比如權健集團贊助前,大連女足被曝欠薪。馬在接受《半島晨報》采訪時,批評該團隊“讓人幹活不給錢”。然而,全健進入辦公室後,錢的問題立即得到了解決。
再比如山東女足。2016賽季開始前,前主帥尹鐵生向齊魯網透露。這些球員的工資只有3000元左右。不過新賽季有了贊助商的支持,前女足國腳畢巖表示,山東女足已經成為國內待遇較好的球隊之壹。
此外,還有“運氣”類似的北京女足。
據《北京晚報》報道,北京女足壹直以來錢少,待遇低,人才流失嚴重。但本賽季結束後,市體育局與京控集團以* * *模式成立了京控鳳凰足球俱樂部,2017預計投資2000萬元。下賽季,球隊的“錢荒”有望得到緩解。
市場不夠,最低工資標準還很難。
目前看來,對於國內女足來說,想要過上“好日子”,找企業贊助是最直接有效,甚至是唯壹的辦法。
但是,依靠贊助商獲取收入往往會導致另壹個問題——壹旦贊助商缺乏穩定性,球員的收入就會大幅波動,沒有保障。
因為聯賽沒有真正職業化,同時受困於關註度、商業開發等問題,球隊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而建立“最低工資標準”的類似措施仍然困難重重,至少目前如此。
壹位接近足協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表示,國內女足發展不平衡是最大的障礙之壹。
“目前國內女足發展並不均衡,貧富差距較大,隊伍大多隸屬於地方體育局或軍隊系統。球隊的資金大部分來自體育局的支持,除了聯賽旅行和青訓的投入,至少在現階段,統壹標準,提高女足球員的基本工資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他也對該報表示,足協未來會考慮效仿中超,在女足聯賽中設立更好的準入機制。"工資和獎金將是考核的壹部分。"
當然,國內女足市場的“冷淡”無疑是女足球員收入不高的原因之壹。畢竟很多時候連常規的門票收入都是杯水車薪。
在剛剛結束的女超賽季中,山東、大連、長春的球隊甚至免費入場。在這樣的市場預期下,吸引企業“砸錢”無疑沒那麽容易。
“女足市場有限,仍然不是營收的問題。但女足長期以來都是健康、積極、正面的形象,女足國家隊成績優異。這些都是吸引企業投資女足的優勢。”女足業內人士告訴該報記者。
“目前只能說女足的生存條件得到了壹定程度的改善,還不足以全面提高女足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