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車聯網的應用趨勢

車聯網的應用趨勢

自主品牌車聯網的發展

目前,汽車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和車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是兩大發展趨勢。繼通用、豐田等國際汽車廠商推出智能導航、遠程助手等車聯網技術並推向國內市場後,我國自主汽車企業也開始研究車聯網技術。據網通社粗略統計,目前,以SAIC為首的至少7家自主品牌企業已經推出了自己的車聯網系統和產品。

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201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20萬輛,目前我國新車年銷量約為2000萬輛。搭載車聯網系統的車輛將從高端車型普及到普通車型。據國內知名分析機構易觀智庫預測,到2065年438+0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屆時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搶占中國車市車聯網市場的空白,成為自主車企的又壹重要任務。

正是由於車聯網技術應用的廣闊前景及其蘊含的巨大商機,國內自主車企爭相加入車聯網技術的R&D競賽。自2010年SAIC率先發布首款搭載inkaNet系統的自主車款榮威350以來,截至2012年底,中國自主品牌中至少有7家企業發布了自主研發的車聯網系統和整車產品。

SAIC是第壹家測試車聯網技術的獨立汽車公司,在當地發展車聯網方面壹直處於領先地位。其inkaNet系統廣泛應用於榮威350、榮威550、W5和MG5。經過四年的積累,已有超過6.5438億+的車主選擇了安吉星,安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僅次於通用汽車。inkaNet系統發展到第三代,在智能互聯和操作體驗上有了顯著提升,尤其是在中文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和易用性上,甚至超越了很多國際知名車企的同類技術。

app應用

車輛運行監控系統壹直是智能交通發展的重點領域。在國際上,美國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統通過建立車輛與道路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實現了智能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務。Wi-Fi、RFID等無線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智能管理中也得到了應用,如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號優先、智能停車場管理、車型和流量信息采集、路橋電子收費和車速計算分析等。

如今,車聯網系統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傳感器技術、無線傳輸技術、海量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集成技術的互補合作來實現的。未來車聯網系統將面臨系統功能集成化、數據量化和高傳輸速率。車載終端集成了車輛儀表板的電子設備,如硬盤播放器、收音機等。,數據采集也將滿足多路視頻輸出的要求。因此,對於圖像數據的傳輸,需要廣泛使用流行的3G網絡。

蘇州金龍已與杭州鴻泉數碼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安裝車載終端設備,在車輛出廠前采集車輛運行狀態數據和駕駛員駕駛行為。現在,杭州宏泉公司開發、蘇州金龍使用的G-BOS系統已經管理了6萬多輛車。然而,當用戶數量大大增加時,數據傳輸、過濾、存儲和顯示都受到了相當大的考驗。

此外,當今優秀的車聯網系統還有瑞典斯堪尼亞的黑匣子系統、杭州宏泉的車載移動互聯網(車聯網)系統、臺灣何新的遠程客運管理系統、濰柴動力的* * *軌道系統、江蘇天則的天則星空網絡等。

就拿曾經服務於蘇州金龍公司的杭州宏泉數碼設備有限公司的車載移動互聯網(車聯網)系統來說,就是在公交行業久負盛名的G-BOS智能運營系統。該系統於2012年7月正式發布,截至2013年已管理車輛近60000輛。

自系統在客車行業成功應用以來,宏泉數碼設備將其在客車行業的管理經驗復制到工程機械車、貨車等貨運車輛行業。

據了解,未來的車聯網將主要通過無線通信技術、GPS技術和傳感技術的配合來實現。在未來的車聯網時代,無線通信技術和傳感技術將是壹種互補的關系。當汽車處於彎道等傳感器盲區時,無線通信技術就會發揮作用;當無線通信的信號丟失時,傳感器可以派上用場。

作為眾多無線應用的代表,車聯網時代的到來必將推動更多無線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我們再次看到了移動寬帶需求的指數級增長。盡管無線和有線運營商不確定應該在哪裏投資以及投資多少,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對移動寬帶的需求正在增長,而且增長將非常迅速。

通用汽車與中國電信合作,通過其3G網絡為用戶提供車載信息服務,並逐步構建車聯網。在用戶數量還不多的時候,現有的運營商網絡可以承載各種業務;但是當用戶數量大增的時候,網絡也會受到考驗。

運營商正在經歷移動寬帶數據流量的爆炸式增長,因為他們需要增加容量來減少網絡擁塞和提高消費者的QoE。分組網絡,尤其是電信級以太網,可以非常經濟地擴展到高帶寬,並處理突發的數據流量。分組網絡通過采用壹種稱為“偽線”的先進隧道協議,可以實現TDM業務和突發數據業務的混合傳輸。所有這些因素使得電信級以太網成為經濟有效地應對移動寬帶數據流量激增的新架構。

向電信級以太網的過渡只是第壹步,但還不足以在新環境中保持競爭力。運營商還必須充分了解他們提供的應用,以便為用戶提供最大價值。這種智能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它可以通過使用壹種稱為深度數據包檢測(DPI)的技術來“看穿”數據包,並確定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下壹代設備可以快速監視這些數據包,並在它們通過網絡時確定它們的流量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結合用戶、位置、使用的手機類型等核心信息,獲得更全面的網絡使用情況分析,包括使用位置、設備類型等,讓運營商更好地利用這些信息提升客戶體驗,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測試成功。北京到天津不需要司機。

2012 165438+10月24日上午9點,京津高速太湖收費站外,壹輛車頂和保險杠裝有雷達設備的黑色現代途勝準時駛上高速公路。從北京太湖收費站到天津東麗收費站,距離100公裏,高速公路上復雜的行車條件完全由計算機智能操作駕駛。最高時速105公裏,歷時85分鐘,其中超車33次。軍事交通學院研發的無人駕駛智能車已完成京津高速公路測試項目。這標誌著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先進性。但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姚教授認為,自動駕駛系統只能對程序中預設的條件進行判斷和操作。壹旦實際路況超出程序預設的範圍,就無計可施,可靠性遠遠達不到道路安全要求。因此,無人駕駛汽車實現商業化運營至少還需要20年。

國際趨勢

“車-路”信息系統壹直是智能交通發展的重點領域。在國際上,歐洲的CVIS、美國的IVHS、日本的SmartWay等系統建立了車輛與道路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實現智能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務。RFID技術已應用於交通運輸中的物流供應鏈管理和智能管理領域,如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號優先、智能停車場管理、車型和流量信息采集、路橋電子收費、高速公路歧義路徑識別和車速計算分析等。

2013年5月22日,微軟Windows Azure公有雲平臺正式登陸中國,觀致汽車攜QorosQloud首次亮相。QorosQloud除了移動客戶端之外的所有開發和測試工作都是在Windows Azure雲端完成的。

2013年5月30日,觀致汽車與中國聯通正式簽署車聯網業務合作協議,中國聯通將為觀致汽車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提供網絡和業務系統支持。

未來的經歷

繼互聯網、物聯網之後,“車聯網”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又壹標誌。

去上海世博園熱門場館“上汽通用館”,看壹部科幻大片《2030》,就能提前體驗20年後的汽車生活。影片中,2030年的上海擁有五層樓的立體交通網絡。人家開的是三款未來車型,EN-V,Leaf,海貝。誰都會開,而且速度很快。而且在“車聯網”的保護下,交通事故率為零,絕對安全。通過“車聯網”,汽車擁有了高度智能化的車載信息系統,它們都可以與城市交通信息網絡、智能電網和社區信息網絡相連,從而隨時隨地獲得即時信息,做出與交通出行相關的明智決策。小巧時尚的EN-V將可以實現智能停車,通過建築外墻上的軌道直接停在其陽臺上,或者進入高速列車的車廂。因為每輛車都采用了自動駕駛技術,盲人也可以在城市中行駛。智能的“車聯網”甚至可以壹鍵通呼叫中心的形式,幫助司機獲取周邊信息,找到停車場,找到自己的充電站,完成充電。

10分鐘動作電影《2030,OK!它展示了2030年上海的城市景象。二十年後,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030年,出行工具的代表——EN-V、葉子、海北汽車,已經實現了新能源驅動、車聯網技術、汽車無人駕駛三大技術。有了這些技術,汽車可以通過建築物外墻上的軌道直接停在他們的陽臺上,所有車輛都可以接收聯網信號,從而幫助危急的孕婦安全分娩,自動駕駛可以帶領失明的女孩自由穿梭於城市...影片講述了三個愛情故事,主角在樹葉、貝殼和EN-V的幫助下穿梭於未來智能交通系統,在美麗的城市中找到真愛,擁有更加完美的人生。觀眾將提前20年體驗汽車對我們生活的改變,感受“旅行越簡單,心越近”的大千世界!

預測效果

智能城市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吳在世博會主題論壇上指出,“物聯網”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重要標誌。什麽是智慧城市?吳說,壹個定義是利用智能技術,使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形成服務,從而使城市的服務更加有效,為市民提供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智慧城市本身就是壹個網絡城市:人與人之間有互聯網,物與物之間有物聯網,車與車之間有“車聯網”。正如互聯網使人們能夠以點對點的方式交換信息壹樣,“車聯網”也使汽車能夠相互“對話”。專家指出,未來搭載“車聯網DNA”的汽車不僅高效、環保、智能,更重要的是還能提供前所未有的交通安全保障,甚至能讓汽車司機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降至零。全球壹些主要汽車品牌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據報道,通用EN-V車型是基於車聯網概念設計的。它集成了車對車通信技術、無線通信和遙感技術,支持“自動駕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可以獲取實時交通信息,自動選擇最佳行駛路線,大大緩解交通堵塞。此外,它還能感知周圍的環境,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壹些著名的汽車制造商已經意識到,改善交通安全的下壹個重要驅動力是汽車之間的“通信”。如果汽車之間能夠相互交流,即使危險還在下壹個彎道甚至更遠的地方,司機也能提前識別並預防。未來,汽車將具有行人檢測功能,車輛可以在駕駛員不踩剎車的情況下自動剎車和緊急停車。在第80屆日內瓦車展上,搭載全自動剎車功能的行人檢測系統的沃爾沃S60已經上市,可以檢測到汽車前方進入道路的行人。在緊急情況下,該系統首先向駕駛員發出聲音警告,並在擋風玻璃上顯示閃爍信號。如果司機仍然沒有對警告做出反應,當碰撞即將發生時,汽車會全力自動剎車。警告系統防止疲勞駕駛,並幫助您趕走駕駛時的睡意。疲勞駕駛是全球性的交通安全問題。豐田的車內智能安全網絡還可以及時糾正駕駛員的錯誤,通過方向盤監測駕駛員的脈搏,並在駕駛員疲勞駕駛時啟動預警系統。壹開始只是搖壹下駕駛座。當司機仍然沒有反應時,系統會自動出去強行停車。

智能交通

在企業眼裏,車聯網市場可能只意味著滾滾商機。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車聯網更大的意義是構建智能交通,造福大眾。車聯網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通過碰撞預警、電子路牌、紅綠燈預警、在線車輛診斷、道路濕滑檢測等為駕駛員提供即時預警,提高行車安全性,為人們的人身安全多加壹份保障;通過城市交通管理、交通擁堵檢測、路徑規劃、高速公路收費和公共交通管理,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為緩解交通擁堵做出貢獻;為人們提供餐飲、拼車、社交網絡等娛樂生活信息,提高人們生活的便利性和娛樂性。

關鍵技術

1,傳感器技術與傳感器信息集成:

“車聯網是車輛、道路和人之間的網絡”,傳感器技術在車聯網中的應用主要是車輛的傳感器網絡和道路的傳感器網絡。車輛傳感器網絡可以分為車內傳感器網絡和車外傳感器網絡。車載傳感器網絡是為人們提供汽車狀況信息的網絡。例如,遠程診斷需要這些信息來分析和判斷汽車的狀況。車外傳感器網絡是用於感知車外環境狀況的傳感器網絡,如防撞傳感器信息、感知外部環境的攝像頭等。這些信息可用於提高安全性,並作為駕駛輔助信息。道路傳感器網絡是指鋪設在道路和路邊的傳感器組成的網絡。這些傳感器用於感知和傳輸道路信息,如交通量、速度、路口擁堵等。,可以使車載系統獲得道路和交通環境的信息。無論是車內、車外還是道路上的傳感器網絡,都起到了車內狀態和環境感知的作用,為“車聯網”(不同於互聯網)獲得了獨特的“內容”。整合這些“內容”,即整合傳感器網絡信息,將是“車聯網”的重要技術開發內容,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技術開發內容。

2.開放式智能車載終端系統平臺。

就像互聯網中的電腦,移動互聯網中的手機壹樣,車載終端是車主獲取車聯網終極價值的媒介,可以說是網絡中最重要的節點。目前很多車載導航娛樂終端不適合“車聯網”的發展,核心原因是采用了非開放、非智能的終端系統平臺。基於不開放、不夠智能的終端系統平臺,很難做出網絡生態系統。這方面可以看出這壹點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重要性:大量開發者基於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終端操作系統構建了數十萬個應用,為這兩大手機網絡生態系統創造了核心價值。這壹切都是因為開發者可以基於這樣的系統開發應用,尤其是谷歌的Android系統,其源代碼是完全開放的,可以進行裁剪和優化。所以從目前來看,GoogleAndroid也將成為車聯網終端系統的主流操作系統。它天生為網絡應用而生,為觸控操作而設計,體驗良好,個性化定制,應用豐富,應用數量增長迅速,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網絡生態系統。另壹方面,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車載終端WinCE可以說是壹個封閉的系統,很難有進壹步發展的空間,因為應用很少,任何修改都因為微軟的封閉策略而無力。它努力開發互聯網接入功能,但沒有獨特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可用。前裝市場的榮威350及其INKANET,後裝市場的路暢科技Android平臺產品都證明了Android的價值,Android將是車載娛樂導航終端平臺操作系統的必然選擇。

3.語音識別技術

再好的觸摸體驗,司機在駕駛過程中觸摸終端系統也是不安全的,所以語音識別技術尤為重要,它將是車聯網發展的助推器。成熟的語音技術讓駕駛員通過嘴巴對車聯網發號施令,通過耳朵接收車聯網提供的服務,最適合這種快速移動空間的應用體驗。成熟的語音識別技術依賴於強大的語料庫和計算能力,所以車載語音技術的發展本身依賴於網絡,因為車載終端的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無法解決非固定命令的語音識別技術,而必須采用基於服務器技術的“雲識別”技術;

4.服務器端計算和服務集成技術

除了上述使用雲計算技術的語音識別之外,許多應用和服務是使用服務器端計算和雲計算技術來提供的。類似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容量是有限的。只有通過服務器端計算,才能整合更多的信息和資源,為終端提供及時的服務,服務器端計算已經進入雲計算時代。雲計算將用於分析計算路況、大規模車輛路徑規劃、智能交通調度、基於海量案例的車輛診斷計算等。車聯網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壹樣,不得不采用服務集成的方式實現服務創新,提供增值服務。通過服務整合,車載終端可以獲得更適合、更有價值的服務,如呼叫中心服務與車險業務的整合、遠程診斷與上門服務預約、位置服務、商戶服務等。

5、通信及其應用技術

車聯網主要依靠兩種通信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和長距離移動通信技術。前者主要是RFID傳感和類似WIFI的2.4G通信技術,後者主要是GPRS、3G、LTE、4G等移動通信技術。這兩種通信技術並不是車聯網所獨有的,因此技術發展的重點主要是在這些通信技術的應用上,包括高速公路和停車場的自動通行費支付等短距離無線通信應用,無線設備互聯,以及VOIP應用(騎手在線、團隊導航等)等移動通信技術應用。)、監控調度數據包傳輸、視頻監控。

6.互聯網技術

車聯網的本質是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融合。車聯網整合了車、路、人的各種信息和服務,最終為人(車裏的人和關註車的人)提供服務。所以不是只有車載終端可以獲取車聯網提供的信息和服務,而是所有可以接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終端。所以電腦和手機也是車聯網的終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現有的技術和應用,基本都可以用在車聯網上,包括媒體娛樂、電子商務、Web2.0應用、信息服務等等。當然,與現有的壹般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相比,車聯網有兩個關鍵特征:壹是與車輛和道路相關,二是以位置信息為關鍵元素。因此,需要圍繞這兩個關鍵特征開發車聯網的特色互聯網應用,為車聯網帶來更多的用戶和服務提供商。

  • 上一篇: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沒有問題的乳品行業有哪些?
  • 下一篇:創業板和深交所、上交所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