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時報研究員周雲勛
2019上半年,乳企陷入多事之秋。
科迪乳業(002770。SZ)被深交所多次問詢,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近日,光明乳業(600597。SH)南京分公司也被曝出向送奶員“擠牛奶”的情況。然而,澳優(1717。HK),近幾年業績快速增長,受到做空機構“攻擊”,蒙牛乳業(2319。HK),行業雙寡頭之壹,也與君樂寶分道揚鑣。
暗流湧動之下,中國乳業的競爭格局並沒有太大變化。伊利股份(600887)的競爭情況。SH)和蒙牛乳業仍僵持不下。所有二三線乳企在奮力進取的同時,也在努力在細分市場占據壹席之地。
《投資時報》研究員在2019年壹季度披露後,查閱a股和港股17家主要乳企的財務數據註意到,與蒙牛相比,伊利的頭部位置更加穩固,在營收、利潤、銷售費用、凈資產收益率等方面的領先趨勢非常明顯。而二線乳企則在毛利率、凈利潤率、銷售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等指標上呈現良好態勢。
“2020年實現1000億營收”是伊利和蒙牛雙方放出的豪言壯語。業內分析認為,鑒於伊利市場份額和營收利潤的持續快速增長,進可攻退可守,其大概率將先於蒙牛實現千億目標。
壹線恒強二線趕超
2019中期報告顯示,國內乳業前三名仍由伊利、蒙牛、光明乳業占據,三家公司營業收入合計超過100億元,分別達到4507100萬元、39948萬元和11090萬元,同比增速65438。
三元股份(600429。SH)、澳優、新乳業(002946。SZ)和現代牧業(117。HK)2019上半年全部突破20億元,分別實現4173萬。雅士利國際(1230。HK)、貝因美(002570。SZ)和中國聖牧(1432。HK)分別繳納人民幣1754萬元、人民幣1296萬元、人民幣1296萬元。
以及皇氏集團(002329。SZ)、天潤乳業(600419。SH)、妙可蘭朵(600882。SH)、中地乳業(1492。香港)、唐嫣乳業(002732。SZ)、科迪乳業、
雖然除皇氏集團外的其他16乳企在2019年上半年都實現了正增長,但如果將時間軸拉長觀察近三年的指標,可以發現只有三家乳企在2006年上半年能夠連續實現10%以上的營收增長率。除了前面提到的伊利股份,另外兩家公司是澳優和天潤乳業。
澳優是羊奶粉領域的龍頭企業,近年來收入增長迅速。從2017到2019,總收入增長率分別達到35.73%、52.35%和21.44%。還是因為這樣的快速增長,今年8月,公司連續兩次遭到做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的攻擊。8月15日發布第壹份做空報告後,澳優乳業股價暴跌20%。此後,公司緊急停牌並三次發布公告澄清,股價也有所回升。截至9月9日,澳優乳業收於12.24港元/股,較第壹輪做空當天上漲26%。
此外,新疆天潤乳業總營收增速也連續多年超過10%,但38.42%、20.47%、13.42%的半年度增速呈現逐年下滑趨勢,營收增長略顯疲態。
從凈利潤來看,伊利和蒙牛乳業壹騎絕塵,將其他乳企遠遠甩在身後。他們的半年度凈利潤分別為3781.7億元和20.77億元,排名第三的光明乳業半年度凈利潤僅為3.67億元,三元則為1.84億元。從前兩家公司來看,伊利股份的利潤仍然是蒙牛乳業的近壹倍,但這壹趨勢有所收窄。
從銷售毛利率來看,前兩家的領先優勢並不那麽明顯。僅從2019上半年來看,澳優、貝因美、雅士利國際的毛利率均在40%以上,分別達到52.07%、51.49%、44.01%,蒙牛乳業、伊利、中國聖牧、唐嫣乳業、新銳乳業均維持在39.000。
銷售凈利率上,科迪乳業、唐嫣乳業、天潤乳業、伊利、澳優2019上半年相關指數均超過8%,分別為12.66%、9.90%、9.79%、8.49%、8.08%。
乳制品行業壹直是營銷推廣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越是頭部企業越能發揮其規模效應。從2019上半年的銷售費用來看,蒙牛和伊利的相關指標均超過100億元,光明乳業和三元股份的銷售投入也達到了10億元以上的水平。
從銷售費用占總營收的比例來看,總營收遠遠落後於伊利的蒙牛從2011開始逐步加大投入。2018和2019上半年,銷售費用占總收入的28%以上,伊利壹直保持25%左右的銷售投入比例。
而貝因美和雅士利國際的這壹指標卻遠高於伊利和蒙牛。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分別占總收入的51.55%、36.13%和43.66%,雅士利國際的該指標分別高達50.66%。兩家公司半年度銷售費用的投入都在5億元左右波動。
凈資產收益率方面,伊利股份再次占據第壹。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4.68%、13.89%、14.18%,連續三年成為該指標。
伊利第壹個大概率實現千億目標。
通過觀察17乳企的半年報數據可以看出,整體來看,乳業市場格局變化不大,伊利股份繼續鞏固其當之無愧的乳業市場領導者地位,在營收、利潤和未來增長空間方面具有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強大競爭力。不過,蒙牛乳業的強勢追趕也不容小覷。兩人都提出了2020年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當前形勢下,誰會率先達成目標?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伊利實現營收450.765438億元,凈利潤37.98億元;蒙牛乳業實現營收398.57億元,凈利潤20.77億元。營收方面,兩者相差50多億元;從盈利能力來看,兩者相差近壹倍。從子業務來看,伊利股份也是壹路領先。
《投資時報》研究員註意到,今年上半年,蒙牛乳業的增長主要由液態奶和奶粉兩大業務拉動。其液態奶業務收入達331.1億元,同比增長1.4%,奶粉業務收入達42.4億元,同比增長43.8%,冰淇淋業務收入達21.9。同期,金典、安慕希、常青、每益、大悅天、金領冠、喬樂滋、珍喜、長宜100%等伊利重點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幅均高達30%。同時,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17.4%,比2018提高2.6個百分點,電子商務業務也同比增長31.94%。
有分析顯示,蒙牛乳業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長得益於其強有力的促銷策略。蒙牛新任總裁盧敏於2065438+2006年9月正式上任,開始了新的改革舉措:修復毛利率、提升品牌力、加強渠道下沈、彌補大項短板。從2017開始,蒙牛的毛利率不斷修復,品牌力和渠道也初見成效。
然而,對於蒙牛來說,彌補與伊利的收入差距將是壹場持久戰。
壹方面,伊利渠道網絡更加細致。較早實行多級分銷模式的伊利,截至2065438+2009年6月,常溫市場滲透率為83.9%,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其中三四線城市滲透率為86.2%,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
另壹方面,伊利的國際化、多元化布局更加完善。從雀巢等國際乳業巨頭的經驗來看,國際化是壹個企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而新西蘭主導的“全球資源”網絡、歐美主導的“全球創新”網絡、東南亞主導的“全球市場”網絡,為伊利的國際化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伊利來說,計劃到2020年達到全球前五大乳企,銷售收入超過6543.8+000億元,這意味著伊利乳業收入將超過全球領先乳企,包括恒天然(Fonterra)、FrieslandCampina(荷蘭皇家菲仕)、Arla Foods(丹麥歐氏)、Saputo(薩普托)。從今年上半年營收突破450億來看,2019年伊利實現900億營收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在此基礎上,2020年實現1000億元的目標可以說是穩中有進。
相比伊利的淡定,蒙牛顯得有些急。從蒙牛乳業上半年不到400億的營收來看,要實現千億目標,其2019和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需要在20%以上。這對於蒙牛來說都很難,更何況君樂寶的虧損。
2010年,蒙牛斥資4.7億元收購君樂寶51%股權,到2018年,君樂寶實現營收13億元。其中,君樂寶為蒙牛貢獻了66.3億元的營收和3億元的凈利潤,分別約占蒙牛總營收和凈利潤的65,438+00%。
近日,蒙牛已宣布以4.011億元的價格出售君樂寶51%股權。交易完成後,蒙牛不再擁有君樂寶的任何股權。如果沒有君樂寶的幫助,蒙牛乳業2020年實現千億目標的難度會更大。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君樂寶離開蒙牛將對蒙牛的收入產生影響。目前,國內乳業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除了內生增長,行業並購也是蒙牛實現千億營收目標的重要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