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中文姓名:陳萬雄國籍:中國國籍:漢族出生地:廣東東莞出生日期:1948職業:董事長畢業學校:香港中文大學主要成就:香港著名出版人。
香港出版協會會長
香港東莞同鄉會名譽會長代表作品:《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歷史與文化的穿梭》、《五四新文化的起源》。祖籍: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沙頭村。個人簡介,成就與榮譽,成就,榮譽,經營理念,經典語錄,外界評價,相關信息,個人簡介陳萬雄,太平紳士,1948,廣東東莞人,香港著名出版人。長期擔任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197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1975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哲學碩士學位,1980年在日本廣島大學完成博士課程,1989年獲香港大學博士學位。2007年,他被香港科技大學授予榮譽大學院士。除出版著作外,陳先生還從事學術研究,主要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和中國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五四新文化的起源》(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歷史與文化的穿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在學術成就和榮譽成果研究方面,陳先生主要以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為主,主要著作有《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五四新文化的起源》(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五四新文化的起源》(北京:新文化)。1997),《歷史文化穿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在出版方面,不斷探索中國出版的新發展,策劃了《故宮全集》、《中國區域文化廳》、《中華本草目錄》、《敦煌石窟全集》、《中華文明傳真》等幾套大型出版項目。在電子出版方面,由其主導的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旗下公司)是中國出版業在香港成立的第壹家多媒體出版公司。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出版了許多著名的電子出版物,包括《故宮的CD-I》、《中國大辭典的CD-ROM》、《香港郵票的CD-ROM》等,並獲得了許多國際獎項。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數字電子出版得到了推廣。榮譽公職包括:香港出版學會會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版權審裁處成員。他現為中英文化教育出版協會主席、香港出版總會會長、香港出版學會常務理事、香港藝術發展局成員、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事務顧問(歷史)。2002年,他當選為香港出版學會會員。2003年獲香港印刷獎傑出成就獎。2004年,他被香港特別行政區任命為太平紳士。在陳萬雄眼裏,商業理念就是他出版的不僅僅是壹本書,更是這本書所承載的文化力量。他非常註重自己出版的每壹本書的質量,他要的是好書。盈利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但陳萬雄認為,像商業出版社這麽大的出版社,其利潤不是以壹本書來計算的,而是以整個業務來計算的。不要因為市場而排斥壹些有很大社會價值的書。“如果我真的虧了,會推出壹些學術著作。”可以看出,陳萬雄在推動傳統文化傳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生於歷史的陳萬雄,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敏感的歷史觸角,觸動了出版社的商業脈搏。以史為鑒,陳萬雄看到了出版社的發展趨勢,他的實際行動很快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在經營聯合集團的同時,他敏銳地感覺到人們的閱讀習慣正在悄然改變。“我們這壹代屬於傳統圖書運營商和出版商的最後壹代。從過去十年來看,新技術已經大規模應用於圖書出版業。”2004年,集團開發了多種出版軟件;2005年,我們引進了獲得美國專利技術的電子翻頁技術;2006年獲得* * *教育基金支持,計劃未來兩年在香港發展中學生電子書圖書館。香港聯合集團的電子出版業務向前邁進了壹大步。管理、經營、做人、做生意都是智慧,智慧要從人文中吸收。外界對陳萬雄的評價是以“中國人越來越多,人物卻越來越少”為依據,記錄了許多受到沈從文、啟功、牟潤孫等文人熏陶的人的風範。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的國學大師錢穆,晚年曾在最後壹堂課上說:“不要抹殺和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從歷史中尋找本源,在時代變遷中肩負起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的責任。然而,錢穆已經去世多年。當大家都在感嘆,擔心錢先生的思想沒有人繼承的時候,陳萬雄默默完成了《閱人與閱世》這篇教人閱讀道統的範文,讓潛藏的美德之光發揚光大,錢先生的思想才不至於難以為繼。閱人閱天下分為三個部分:上篇,中篇,下篇。第壹部分描述了陳萬雄在編輯生涯中結識的壹批文化學者,包括沈從文、啟功、王力等人。中間部分主要描述了他在新亞學院讀書時遇到的導師,如何激發他的教學之心。下壹章題為“歷史雜文”,闡述了他對歷史學家的尊重,並包括他為壹些書籍寫的序言。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中國遭受了西方文化的沖擊,社會道德價值觀發生了迷失。陳萬雄是想用文章引導人。”中國人越來越多,人物卻越來越少。“他也認為書中描寫的道德模範值得我們欣賞,即使他們不為道德犧牲生命。把這些道德模範的事跡寫下來,至少可以在歷史上留下記錄。即使現在甚至下壹代做不到,也可以“把潛在的美德之光照耀出來”,讓年輕壹代發現這些人在社會上做了壹些好事。陳萬雄之所以能保持理想主義的追求,是因為他覺得虧欠新亞學院,驅使他選擇學術研究作為終身事業。同樣是新雅書院畢業生、以教書為己任的陸(小思飾)表示,看了這本書後很有感觸,認為書中提到的道學傳承,正是體現了新雅精神的代代相傳。小思也感慨道:“近年來,很少有人談論道教的傳承。我對書中提到的老師非常熟悉。陳老師寫牟潤孫老師的時候,我流淚了,因為這種老師現在很難找。雖然很難找到繼承傳統的老師,但陳萬雄認為年輕人傳承文化責無旁貸。中國在19世紀末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今天的年輕人,除了作為專業人士,更應該作為知識分子關心民族文化。“如果1894年(甲午戰爭開始)是中國開始衰弱的時候,中國想成為壹個現代化的先進國家,我猜想至少需要200年,也就是2040年。中國將在30年內成為壹個文化先進的國家,而這幾十年將由年輕人主導。因此,這是壹個時代充分發展的機會,也是中國人充分了解世界文化的機會。在全球化趨勢下,過去知識分子喜歡討論的中西文化沖突早已不復存在。最重要的是取長補短:“我相信沒有人認為傳統文化不重要,或者接受先進文化不重要。現在沒必要爭論這個。問題是怎麽練。中國文化正面臨這樣的局面。年輕人如果能遇到這個機會,將是最好的壹代。陳萬雄“不怕花落,明年花更好”的樂觀態度,也迎來了改革開放後80年代在中國興起的“文化熱”,以及近幾年興起的“國學熱”。討論百家經典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同時,年輕人可以閱讀很多帶有西方思想的名著。正如陳萬雄所堅持的,他們真的不用擔心。在這次四川地震中,陳萬雄被中國人民團結、互愛、互助的精神所感動。“中國人拋開唯利是圖和道德敗壞的心,妳會看到很多老師為了救學生獻出生命,很多好人出現,所以社會道德壹直存在。看到這裏,我真想把這些人和事寫出來,給別人學習,給別人啟發。”陳萬雄堅定地說:“社會越困難,人越失落的社會,這些人就越會出現。他對人類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因為正是在歷史上的壹些艱難時期,即使是在腐敗的時代,也會出現壹些思考人類未來,不斷關心社會文化傳承的聰明人。陳萬雄認為,在思想文化界,這些才華橫溢的人對“時勢造英雄”做出了最好的詮釋。“他的新書記錄並講述了他接觸到的人的故事。相關資料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綜合性出版集團。它是在1988幾個有悠久歷史的出版機構的基礎上成立的,經營類別包括圖書出版、圖書發行與零售、書刊、商務、保密印刷等。旗下子公司遍布中國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地,包括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中商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