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氹喀斯特窪地。該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空之眼”工程由主動反射器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控系統、接收機和終端、觀測基地組成。
直徑500米的世界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又稱“天空之眼”,日前在貴州喀斯特天坑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到20年保持世界壹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天文研究的“利器”。
2.DNA雙螺旋結構
1953年,沃森和克裏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揭開了“生命之謎”,人們清楚地了解了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方式。
在接下來的50年裏,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從分子的角度更加清晰地闡明了生命的奧秘。DNA重組技術為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3.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是由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超級計算機,安裝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擁有我國自主研發的40960個“神威26010”眾核處理器。眾核處理器采用64位獨立神威指令系統,峰值性能654.38+0.25億次/秒,持續性能9.3億次/秒。
2016 165438+10月14在美國鹽湖城發布的新500強榜單中,“神威·太湖之光”以較大的運算速度優勢輕松奪冠;165438+10月18日,我國科研人員基於“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成果首次獲得“戈登·貝爾獎”,實現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應用成果的零突破。
4、第壹代電子計算機
世界上第壹臺通用計算機“ENIAC”於2月1946日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者是美國人Moakley和J.PresperEckert,美國國防部將其用於彈道計算。
它是壹個龐然大物,有18000個電子管,面積170平方米,重30噸,耗電約150千瓦,每秒運算5000次,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卻是空前的。
ENIAC采用電子管作為元件,所以也叫電子管計算機,是第壹代計算機。電子管電腦體積大,功耗高,容易發熱,不能工作太久。
5、人造地球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是指繞地球飛行,在太空軌道上運行壹圈以上的無人航天器。簡稱衛星。人造衛星是發射次數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主要應用於科學探索與研究、氣象預報、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區域規劃、通信、跟蹤、導航等領域。
百度百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百度百科-—DNA雙螺旋結構
百度百科-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百度百科-第壹代電子計算機
百度百科-人造地球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