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構建“多彩人生課程體系”
泡桐樹中學作為壹所新學校,將“課程”作為學校發展的中心和主軸,引領學生的人生發展。因此,學校將課程整合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核心舉措,包括:整合傳統學校德育與教學,使課程不再局限於傳統教學領域,實現德育系列課程,拓展課程內涵;整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壹步優化課程結構,進行學科間整合和學科內整合,建立課程超市,使課程有利於學生接受和選擇;課程實施的時空整合使課程實施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學生興趣和水平,幫助學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泡桐樹中學依托課程整合,構建了“多彩人生課程體系”,力圖把孩子培養成身心健康、心靈飽滿、誌向遠大、開拓創新的優秀少年和社會棟梁,讓他們“成為參天大樹,成為社會棟梁”。課程分為兩類:基礎課程和成長課程(如下圖)。
基礎課程涵蓋修身、敬業、健身三類課程,主要奠定泡桐學生成長的道德、理想、身體等基本素質;成長課程涵蓋“知識、實踐、創新”三類課程,主要培養泡桐學生智力、能力、思維的提升。課程涵蓋八個學習領域,分別是:語言文學、數學、人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
修身課程——主要涵蓋道德品質修養、傳統文化修養、審美修養。
杜摯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包括核心價值觀的引導。
健身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
通識課程——主要開發學生的智力、知識和心智。
實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科技、信息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
開發新課程——主要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時期重組:初中有12大學段和6個小學段。第壹(上)第二(上)第二(下)第三(上)第三(下)學段是1 A 2 3 B 4 5 C 6 7 D 8 9 E 65438。+00 11 F 12時間周1-9
10
第11-19周
10
第11-19周
10
第11-19周
10
周迪
11-19
第65438周+0-9周
10
第11-19周
九
10-17這壹周,大學段主要進行統壹課程的集中學習,小學段不安排統壹學習內容。小學部分用於個性化學習安排,針對學習基礎薄弱、有學習問題的學生開設輔導課程;還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進行自主學習,即自我規劃課程學習。小學階段也安排遊學,以遊學的形式到國外考察綜合學科(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學以致用。
這所學校有兩門課程,兩個班級和個人定制。
1.設置學科教室,彰顯學科文化。
老師平時的辦公室搬進了教室,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個性化教室,也就是學科教室,更有利於學和教。學科教室是每個老師的工作場所,不同學科的教室布置各具特色。為了方便學生查閱資料,補充知識,每個教室後面的書架上還擺放了與本學科相關的書籍,功能教室既是實驗室也是教室。教室已經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地方。下課的學生根據課表去不同的學科教室上課。課間,學生們奔向不同樓層的學科教室,“行走”成為學生們最有特色的動作。當課堂成為壹個充滿智慧的地方,課堂充滿活力也就不足為奇了,比如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答疑解惑、自我復習規劃等等。課堂成為學科學習的領地,孩子們在不同的學科教室裏接受教育,沈浸在獨特的學科專業和學術氛圍中,滲透到充滿活力的學科文化海洋中。思想和觀點自然發芽成長,智慧的火花和爽朗的笑聲不時閃現在每壹個學科課堂,成就學生的優秀。
2.選課走班制:取消行政班,老師不動學生。
教室變了,學校就變了;課堂有效率,教育才有效率;課堂質量高,學生才能出類拔萃;課堂有創新,學生才有創新。在傳統學校裏,學生的課程大多固定在壹個教室裏,作為壹個固定的群體存在。師生壹旦定下,就無法互相改變,課堂低效持續存在。泡桐樹中學將實行選課走班制。泡桐樹中學的學生將在老師的學科教室上課,不同學科的學生將有新的學習夥伴。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每天的精神狀態都會充滿熱情。學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課程安排壹天的“行程”,引導學生面對如此多樣的課程,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時間、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學生自己選課而不是給學生安排課程,是泡桐樹中學最有特色的基礎教育選擇。泡桐學生真正進入選課走班時代,將極大滿足他們對課程的不同需求,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3.課程是個人量身定制的,課程是層層分類的。
統壹的課程無法滿足不同個性的不同需求,必須因材施教,開發多元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選修的,所以泡桐中學的學生都會有自己個性化的課表,每壹個課表都是獨壹無二的,每個學生都會為自己量身定制壹條成長跑道。學生選擇的課程是按照文科的分類和理科的分層來設計的,即文科(語文、英語、歷史、地理、生物、政治)按照內容類型進行模塊教學,理科(數學、物理、化學)按照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級教學。比如他數學有優勢可以選數學三,語文素養好可以邊學基礎語文邊演講。對於學生來說,更適合自己的學術水平;對於教師來說,避免了兩極分化帶來的教學困難。這門課程適合學生。初中數學ⅰ基礎薄弱,學習習慣、方法需要加強的同學壹定要選擇初中數學ⅱ。基礎好的同學壹定要選初中數學三。(壹)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必須為學生選課。初中語文三年制初中生必須選擇初中現代漢語基礎閱讀。現代漢語閱讀需要加強的同學,選擇初中文言文基礎閱讀學習文言文。初中需要加強基本記敘文寫作的同學,初中需要加強議論文寫作。成績優秀且對議論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經典名著來欣賞自己的演講和口才。成績優秀,對口頭表達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欣賞古典詩詞。成績優秀,對詩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推廣小班,提高評價,保證質量。
1.小班教學
在傳統學校,班級學生數量多、規模大幾乎成了教育的常態。班級規模過大導致教師的教學負擔非常重,而教師在課程教學視野中的關註範圍有限,必然導致對部分學生的關註不夠,教師不能及時發現“被遺忘”學生的學習問題,從而教學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難以滿足學生對高質量教育的要求和日益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泡桐樹中學將爭取30個左右的學生學科班,保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真正把小班化教學作為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學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而不是統壹的學生整體。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都是圍繞學生來組織的,保證了現代學校的效率。
2.多重評估
泡桐樹中學全新的課程方案,從課程設置、實施、診斷評價、學業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改革,以滿足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人格稟賦、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未來的需求,努力打造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課程評價與診斷是保證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課程越開放、越個性化、越多樣化,其終端就越規範、越專業,所以泡桐樹中學對學生的評價是多元化、綜合性的。
學生學業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過程性評價主要關註學生的出勤率、課堂紀律和表現、作業、自主學習、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互相幫助、傾聽、參與討論和與他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終結性評價不僅包括各種形式的練習或測試,還包括論文、研究報告、表演報告、實驗操作、動手制作等個性化作品。學校將充分發揮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診斷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改進教學、為學生發現問題、改進學習服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評價的多維互動,實現學生、家長、教師的及時溝通。學校以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為基本評價標準,形成壹個時期評價,即在每個時期結束時,教師對學生在該時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得分和終結性評價得分按照4:6、5:5或6:4的比例換算而成。然後形成學期評價,即在學期結束時,老師對學生壹學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由兩個學段的評價結果按照各占50%的比例換算而成。學校完整的課程評價診斷體系不僅包括學業診斷,還包括全面的評價診斷分析體系,盡可能地整合學生的發展信息。
學校特色和四項素養落實,質量落地生根。
1.泡桐學生基本素養的十個立足點
泡桐樹中學註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在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通過多元化的平臺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和機會,真正踐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之路,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礎,讓學生擁有自己引以為傲的綜合素質和綜合實力,面對未來自信從容。學校會繼續挖掘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人性,不斷促進孩子的社會化,讓他們成熟起來,學會自己生存。
2.建立學生信用評價體系。
學校建立信用評價體系,依托學分制管理,實時指導學生發展,保障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學分計算標準,每門課程將根據學習時長和每周課時數獲得相應學分。學分是學生畢業的基礎,但是不同的成績會得到不同的績點,可以幫助學生參加學校設置的優秀生、優秀生、優秀生。
長壽等各種榮譽的評定。學校特色的五門課程,突出特色,成就最好的自己。
辦特色學校,需要有特色課程作為保障;要保證孩子有壹技之長,還必須有專門的課程作為保障。泡桐樹中學將提供多種課程菜單供學生選擇,特色課程將成為最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課程。學校將充分挖掘學校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系統整合歷史、地理、生物、美術、體育、技術、綜合實踐等課程,全面打造藝術與物理技能並重的課程,希望成為泡桐樹中學的精品課程,培養“素質紮實、視野開闊、健康進步、後續充分”的優秀泡桐學生。學校希望特色課程能像核心課程壹樣激發學生的成長動力,督促學校進壹步了解社會,認識自我,明確職業和生活目標,為自己打開壹扇通往成功的窗口。學校會根據學生需求開設特色課程,提前規劃如下:
1.藝術
2.體育與健康
3.技術
4.綜合實踐活動
5.長期規劃課程
6.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開學後由學生申報)
學校六大特色:當導師,管項目,人人做主。
1.後行政班時代的導師制
學校取消行政班,實行選課走班後,將配備1導師,15學生,組成導師班,與學生交流,為家長提供壹對壹服務,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導師的職責包括: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心理咨詢和學業指導;尊重學生的個性,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優勢和特長,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學習、生活中的困惑;積極與學科老師、項目部領導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幫助學生設定合適的發展目標,指導學生合理規劃自主學習時間,並有效監督其實施;根據學生的課程數據,提出個性化的有效建議;與家長合作,及時溝通反饋,形成家校合力。導師和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定期、不限次數的預約,可以由導師集體安排解決性方面的問題。對於有個別預約需求或表現異常的同學,要及時安排個別預約。面試時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深入溝通,耐心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泡桐樹中學,導師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努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良好關系的建立是泡桐樹教育成功的前提。
2.實施項目管理,確保所有員工都受到教育。
調整組織結構是學校轉型的杠桿。課程及其實施過程的改革突出了學校教與學的需要,迫使學校管理的重心下移,形成了服務第壹、師生導向的扁平化組織結構。在泡桐樹中學,校長直接與師生對接,教學壹線的需求可以得到快速響應。領導更註重領導權力的分散和分享,淡化行政管理,註重團隊領導,通過讓更多優秀教師參與學校管理,讓每個教師成為學科課堂的建設者和領導者,搭建各種平臺來擴大教師的影響力。對於學生的管理,泡桐樹中學主要依靠建立獨立的管理學院、教育專員、自習管理部、評價管理部、社團管理部等項目管理團隊,依靠項目管理保證學生在沒有行政課的情況下持續有序的學習和生活。
比如教育專員的項目組,其職責包括制定學生規章制度;營造積極進取的氛圍,為學生成長提供正能量;抓住教育機遇,引導學生做行為規範的榜樣;協助教師處理教育學生中的突發事件;對於違規違紀的學生,要實施訓誡教育和後續教育,與家長建立溝通。自習管理項目組,其職責包括檢查自習教室和紀律,並督促學生制定合理的計劃,有效利用自習和監督自律課堂紀律。自習管理不僅是創造和保持安靜舒適的自習環境,更是教育和指導學生如何規劃和有效利用自習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比如針對部分晚自習和白班學生學習效率低的情況,我們可以捕捉壹些優秀學生的學習場景,制作海報宣傳,通過宣傳同齡人,用正能量觸動他們的心弦,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學校認為學校學生工作或者學生管理的立足點是學生為同學服務。學校進壹步建立自治管理學院。學生通過參與自主管理的工作,與本系相應的負責教師、指導教師密切合作,鍛煉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規劃的能力,培養服務他人的意識,最終實現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