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出口貨物退稅的計算方法(壹)內資生產企業(含新辦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免、抵、退”的計算:1、本期應納稅額=本期國內貨物銷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本期出口貨物不免、抵、退)2。當期出口貨物未免抵退稅=當生產企業本季度出口銷售額占企業同期貨物銷售總額的50%及以上,季末應納稅額為負數時,按以下公式計算退稅額:1。當應納稅額為負數且絕對值≥本季度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報價×退稅率:本期退稅額=本季度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報價×退稅率2, 當應納稅額為負數且絕對值為本季度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稅率時:退稅額=應納稅額絕對值(2)生產企業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料件再出口的,按以下公式計算“免抵退”稅:1,未免征的稅額, 當期出口貨物抵退稅=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稅率-退稅率)-當期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構成應稅價值×(稅率-退稅率)公式。 原則上,“當期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構成應稅價值”。2、其余“免、抵、退”稅公式按上述公式計算。在上述公式中,“本期”是指“本半年(季、月)”或“本年”,“上期”是指“上半年(季、月)”或“去年”。(三)無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1,不退稅的部分出口貨物=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報價×(稅率-退稅率)2, 本期累計出口貨物進項稅額=本期累計總進項稅額×(本期累計出口貨物銷售額÷本期累計全部貨物銷售額)本期累計出口貨物退稅額=本期累計出口貨物進項稅額-不予退稅部分)(四) 對外修理修配(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退稅額=修理修配額×退稅率。 (5)出口企業加工回收後申報出口的貨物退稅額的計算:退稅額=(購買原材料等加工貨物的發票進項金額+支付勞務的發票金額)×退稅率(6)出口企業出口貨物消費稅退稅額的計算=出口貨物出廠銷售額(出口數量)×稅率(單位稅額)(7)從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實行專項退稅。二、申請退稅後多久可以領到個人所得稅?壹般來說是10個工作日,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延長到壹個月。如果使用個人所得稅app進行網上退稅,如果顯示已經完成退稅,則說明已經完成退稅。此時,如果申報記錄提示處於稅務審核中,說明需要等待稅務審核。等稅務審核通過了,就等著退稅吧。3.退稅流程出口退稅的壹般程序及所附材料出口退稅登記的壹般程序: (壹)交付有關文件、領取登記表企業在取得有關部門批準經營出口產品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工商登記證後,應在30日內辦理出口退稅登記。(二)申報受理退稅登記的企業收到《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表》後,按照登記表和有關要求填寫,加蓋企業公章和有關人員印章,連同出口產品經營權批準文件、工商登記證等證明材料壹並報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審核後受理登記。(三)簽發出口退稅登記證稅務機關收到企業正式申請,按規定程序審核批準後,向企業簽發《出口退稅登記證》。(四)出口退稅登記的變更或註銷當企業經營狀況發生變化或部分退稅政策發生變化時,應根據實際需要變更或註銷退稅登記。
法律客觀性:
《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第二條除另有規定外,出口商可在貨物申報出口並進行財務核算後,持有關單證報當地國家稅務局(以下簡稱稅務機關)批準退(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上述對外貿易經營者是指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其他執業手續,並經商務部及其授權單位授予出口經營資格,從事對外貿易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或個人。其中,個人(含外國人)是指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或合夥企業。上述特定退(免)稅企業和人員,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可以辦理出口貨物退(免)稅的企業和人員。第三條出口貨物的退(免)稅範圍、退稅率和退(免)稅方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稅務機關應當按照辦理出口貨物退(免)稅的程序,根據工作需要,設置相應的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申報受理、初審、復核、調查、審批、退庫、轉庫等崗位,並建立崗位責任制。如果壹個人因為人員少而需要更多的崗位,人員編制必須遵循崗位監督制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