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差,叫了壹輛出租車去虹橋。
上車後,司機跟我聊天說:“我從來不做,滴滴也很少做。我們相遇真的是緣分。”
我猜他應該是熟客的機場業務,於是問“有了滴滴,熟客還願意叫妳去機場嗎?”
他笑著說:“我的生意太好了,沒法接。我昨天去了機場六次。上個月還去了舟山三次。”
這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於是我問他:“有什麽絕妙的主意嗎?”
他沒有回答,而是問我:“妳覺得我的車和別人的車有什麽區別?”
我看了看四周:“哦,挺幹凈的,不過也沒什麽特別的。”
他:“妳再看看。”
我:“有遮陽簾和窗簾,不過有的出租車也有。”
他:“妳看看妳座位前面是什麽?”
然後,我看到壹個電腦包,問他:“我上車的時候看到的。這是給乘客放雜誌的嗎?”
他:“妳在用電腦嗎?妳拉開拉鏈,這不是壹個簡單的電腦包,這是壹個簡單的電腦桌,不用把電腦放在膝蓋上,放在裏面就行了,又穩又舒服。往返機場的客人都是商務客人,特別受歡迎。”
我開始覺得,嗯,這個司機有點意思。
他接著問:“妳覺得我車裏的味道很特別嗎?”
上車的時候感覺有點香,但要麽是車香的味道,要麽是天然的。
他說,“向上看。”
我驚訝地發現了壹束白色的蘭花。
他說:“我每天買壹小束掛著的,客人覺得特別舒服。”
如果說清潔、防曬、窗簾讓我感覺良好,電腦桌、白蘭花讓我感覺有趣,那麽接下來我看到的簡直太神奇了!
他說:“妳喝水嗎?”
我以為是礦泉水,說:“不行,壹大早喝涼水不好。”
他說:“我這裏有熱的,冷的,常溫的。”
然後他拿出了壹個便攜式水壺!
他自豪地說:“這壹個是熱的。冰,後備箱有小冰箱,壓縮機,啤酒飲料壹應俱全。”
要不是我坐公交,我真的要給這個師傅跪下了!
但是...這還沒完。
等紅燈的時候,他突然從副駕駛座下拿出壹個包,說:“這是壹套功夫茶的茶具。長途租車的話,收費站休息的時候我可以給妳泡茶。普洱、鐵觀音、烏龍、金駿眉,妳想喝的都有。"
這還沒有結束...
他說,“看右後方。”(我坐在副駕駛後面的座位上)
我轉過身,發現...電源插座...
我都快發抖了。
他說:“在正常的汽車裏,很少會提供充電寶給手機充電。我有壹個發電機,可以給電腦充電。長途客人肯定會需要的。”
接下來,他給我看了其他我想都不敢想的東西,比如:日本產的暈車藥,風油精,嘔吐袋,免費wifi……...
做顧問,現在做互聯網教育,天天說用戶,完全沒想到會有這種玩法,直接把出租車變成了房車...
但是,我很快從驚愕中冷靜下來,因為我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會過度服務,投入和產出會不成比例。比如暈車藥、茶葉、電源插座之類的東西,幾個小時的車程是不需要的。如果他的客人只是去機場,這種服務很可能是雞肋。
於是我問他:“有多少人會包車長途?”
他:“每周至少1長途包車。”
我:“這麽經常!為什麽?”
他驕傲地說:“妳不知道這個。我是海釣俱樂部的貴賓。”舟山有個無人島,遊客上不去。只有我能租條船開進去。"
他接著說:“想象壹下,妳租了壹條船,去了壹個無人島,四周都是海,碧藍碧藍的。妳可以在那裏釣魚,看海景,吹海風。妳抓的是活帶魚,活墨魚和活鯛魚!然後,妳可以直接在島上立個鍋,放壹桌子醬,在大海面前吃火鍋或者壽司。”
我迫不及待地想讓他馬上帶我去那裏...
然後我問他:“誰會租船?”
他:“我做的最多的是金融。我帶著它們去見我的顧客。只要我去過壹次,他們的客戶就會上癮,會去第二次,這樣他們爭取這個客戶就會容易很多。”而且島上哪裏都去不了,可以和海景聊天,培養感情。我的乘客工作業績好,我可以輕松賺到壹筆長途車費。還可以壹起去釣魚,照顧自己的愛好,比在街上招學生爽多了!"
在後來的交談中了解到,這位師傅每個月的收入是普通出租車司機的2-3倍,但工作時間卻只有普通司機的60%-70%。他簡直就是出租車行業的贏家!
努力的人不賺錢,賺錢的人不是最努力的——這是千真萬確的。
妳以為這是壹個關於客服的故事?
也許妳會想,我要感慨的是客戶至上和服務創新...
但是,真的是因為這些因素,這個車手才能贏嗎?
我們先思考壹下:為什麽大多數出租車司機工作很辛苦,收入卻很少?他們如何對待生意?
第壹,挑壹份工作,找個理由拒絕近載,遠載;
第二,拿起點滴拼手速,神經很緊張;
第三,問資深司機,比如壹般什麽時候什麽地方生意好,比如機場排隊的人少的時候。
做到這壹點很難,看起來我也在思考和優化自己的工作,但還是沒有這個司機那麽容易。
那麽,這個司機和同齡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麽呢?在我看來,並不是表面上的客戶服務和創新精神。但是:
1.他知道,無論怎麽優化路線,怎麽挑工作,收入都不會跳出壹定的範圍。所以他改變方式,不把自己當出租車司機,而是洞察本質,知道自己提供的是出行服務,不局限於在街上拉活。
2.他挑選旅行服務中性價比最高的人——商務客戶,然後他經常去機場招攬人,逐漸發展成他的常客。在目標群體之外,比如邀請客人,雖然可能有商務人士,但是比例不高,所以他敢於放棄,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麽。
3.他對目標人群的需求性質有深刻的見解,如環境、服務、休閑活動等。,然後利用自己的優勢——海釣會VIP,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
所以他洞察到了出行服務的本質,客戶需求的本質,自身優劣勢的本質,而不是像其他出租車司機壹樣,按照慣性去挑活,去接滴滴,去積累“拉活”經驗。
能看到問題本質,然後有勇氣去做,不隨大流的人,才有放松工作生活和成功的可能。
司機世界裏的貝索斯和馬斯克
這位司機讓我想起了當今商界的兩位炙手可熱的名人——貝索斯和馬斯克。
壹個多月前,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短暫成為世界首富。亞馬遜這家神奇的公司已經20年沒有賺錢了,但貝佐斯有能力說服華爾街接受這壹點,而且市值還在不斷上漲。
這是他說的亞馬遜正在做的事情——我經常被問到壹個問題:“未來10年會發生什麽?”但很少有人問我:“在未來的10年裏,什麽會保持不變?”但我認為第二個問題比第壹個更重要,因為妳需要把妳的戰略建立在同樣的事情上。
這就是貝佐斯的逆向工作法,即尋找不變的本質。人們購物的方式在變,熱門的品類會變,經濟形勢會變,但這些都不是購物的本質。
購物的本質是我們想以更低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服務買東西。只要商家能滿足我們的三個要求,我們就不在乎他是人工還是機器人發給我的。所以這些因素才是本質,本質是不會變的。
其實這和馬斯克的第壹原則壹模壹樣。第壹個原則是,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不要橫向比較,要明確基本的出發點和目標,理性地推理和計算。
比如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就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之壹。他想設計壹款電動汽車,但是經過反復計算和實驗,他終於發現電動汽車不現實,即使生產出來也是天價。
但輪到馬斯克的時候,他並沒有直接接受有光環的前任的結論,而是深挖本質,了解汽車有哪些零件,每個零件的成本,電池的性能和價格,試圖讓電動汽車的成本下降到與現有汽車相近或更低的水平。
最終,他誕生了特斯拉電動汽車,然後風靡全球。
後來他在創造商業太空服務時,也采用了第壹性原理的思維模式,大大降低了火箭的成本,實現了火箭回收。
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質
成功人士似乎在說“洞察事物本質”,這比“努力”和“奮鬥”更值得學習畢竟我們之前說過:努力的人不賺錢,賺錢的人不努力。
然而,怎樣才能找到所謂的本質呢?
其實不難,就是從為什麽出發,從不變因素出發,從基本規律出發。從這三點出發,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事情的本質。
比如壹個總是帶著表面行為慣性工作的出租車司機,就應該停止慣性,從為什麽出發,深入思考“人為什麽需要出租車”,進而認為人需要的是出行服務,進而跳出工作的方式。
再比如,壹個多變環境下的購物網站,要從不變因素出發,思考“在多變環境下,人們購物的不變因素是什麽”,再去思考物流、成本等等,把精力放在。
比如壹輛看起來很貴又無法商業化的電動車,要思考“電動車是什麽零件做的?”這些組件的單個成本是多少?真的不能降嗎?前輩的經驗真的靠譜嗎?"
具體到我們自身關於職業發展的問題,其實也可以從這三個角度來思考:
1.從為什麽出發,想想為什麽要發展?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大的成就感,對社會更大的影響力,還是別的?清楚的知道這個問題,可以解決我們很多的困境,而不是浮在表面,想著要不要換工作。
2.從不變因素出發,思考:未來10年,行業和企業會不斷變化,但職業發展的不變因素是什麽?答案是:壹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無論妳是產品經理、運營、工程師還是HR,妳的知識可能不壹樣,但妳如何與人溝通,如何思考問題的本質,如何創新,都不會隨著妳的工作而改變,所以擁有這些核心競爭力的人永遠是“熱門項目”。
如果我們能像貝索斯壹樣堅持不變的因素,而不是隨波逐流,久而久之,我們就能打敗別人。
3.從基本規則出發,思考職場的首要原則。很簡單,這個原則就是:公司給妳錢,妳為公司創造價值。這和學校裏的“妳給學校錢,學校給妳創造價值”是完全不同的模式。清楚的知道這壹點,可以讓我們的事業發展的更快,讓我們明白很多事情。
比如為什麽在壹個公司,盡量去關鍵部門,因為這樣更有價值。所以如果妳想做營銷,去快消肯定會比去化工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妳的市場價值也會更高。
再比如,為什麽做很多事情都沒有相應的回報?妳要思考公司和老板的價值訴求是什麽,妳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這個價值訴求。
每當我們遇到問題,通常都能從這三個角度找到答案。否則,兜圈子都是表面,不觸及本質,與成功的目標漸行漸遠。
作者:孫圈
來源:圈孫子圈(ID: iquanwai)
1.全球最大玩具零售商申請破產?誰殺了玩具反鬥城?
就在剛才,美聯儲發射了壹枚“核武器”。人民幣、樓市、股市會有連鎖反應嗎?
363%的農村孩子沒有上過壹天高中。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麽?
石:為什麽中國優秀的留學生在國外很少能脫穎而出?
5陶闖:繼蘋果之後,壹個萬億美元的公司即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