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GP和LP並存。而且它們主要存在於壹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公司,比如私募股權(PE)、對沖基金(Hedge Fund)、風險投資等。
可以簡單理解為GP是公司內部人員。換句話說,GP就是投資決策和公司內部管理的人。例如,目前投資公司A * *有四個普通合夥人,GP1、GP2、GP3和GP4,他們* * *都擁有投資公司A 100%的股份..因此,投資公司A的整體盈利和分紅損失與其直接相關。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創新工場,李開復是個經典的普通合夥人(GP)。
有限合夥人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投資方。很多時候,壹個項目需要投入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大多數投資公司都有很多不同的項目。)而投資公司的gp沒有那麽多錢或者為了分擔風險不想把那麽多公司資金投在壹個項目上。這個世界上總有壹些人有很多現金,卻沒有壹個好的投資方法。而放在銀行吃利息,在金融界純粹是虧。於是,LP誕生了。經過壹系列程序,LP將自己的錢交給GP,GP拿著LP的錢投資項目從中獲取利潤,然後雙方進行利潤分成。這就是現實生活中“妳(LP)出錢,我(GP)出力”的經典情況。
VC和PE
這裏也會提到天使投資人和投資銀行,因為他們正好代表了投資人的四個階段。
在解釋這四個術語之前,我們可以按照投資額從小到大排序;天使投資(Angel),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PE),投資銀行(IB)。
(其實資金量只是壹個大概的平均值,不是絕對值。不要僅憑投資金額來判斷壹家公司是天使、風投什麽的。)
天使投資(天使投資)
很多時候,天使選擇的公司會是非常非常早期的企業,他們甚至沒有壹個完整的產品或者只有壹個概念。比如壹個人的畢業設計作品,就是壹種讓人保持清醒的眼鏡。做工太粗糙,根本沒法在市場上賣。但有了這個概念和這個原型,他在美國獲得了天使投資,目前在天使投資的深圳某孵化器工作室進行開發研究。)
天使投資的投資金額往往不是很大,壹般在50-1萬的範圍內,換來的股份在10%-30%之間。單從數字上看,美國和中國的投資額度基本接近。很多時候,這些企業上市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另外,壹些天使投資會給企業提供壹些指導和幫助,甚至給予壹些個人支持。
比如創新工場,從壹開始就在做天使投資。
風險資本
壹般來說,當企業發展到壹定階段。比如,當有壹個相對成熟的產品,或者已經開始銷售的時候,天使投資的6.5438+0萬資金就變得像毛毛的雨壹樣微不足道了。因此,風險投資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壹般來說,風險投資的投資金額會在200萬-10萬以內。幾個重金投入就達到幾千萬。但平均下來,200萬-10萬是比較合理的數字,換股壹般在10%-20%之間。能獲得風險投資青睞的企業,壹般3-5年內上市的希望較大。
私募股權
私募股權基金選擇投資的企業大多已經到了比較晚的階段,企業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和規範的產業。為了快速占領市場,獲取更多的資源,他們需要大量的資金。那麽,私募基金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很多時候,5000萬到上億的資金往往都是私募基金投入的。換成股份,大部分時候不會超過20%。壹般來說,這些入選公司在未來2-3年內上市成功的希望很大。
去年對阿裏巴巴集團投資6,543.8+0.6億美元的銀湖,以及曾經投資的數天科技,都是私募(尤其是科技)的龍頭公司。而這16億的資本也是史上最頂級的註資。
投資銀行(投資銀行)
他有壹個我們常說的名字:投行。壹般投行負責幫助企業上市,從上市融資後獲得的錢裏收取費用。(8%很常見,但不是固定價格)投行壹般選擇的企業,只要不出事,第二年就可以上市。投行有時候可能會投壹筆錢,但大多數時候還是以上市業務為主。
過去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都屬於著名的投資銀行。此外,許多知名銀行,如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都有出色的投行業務。
基金中的基金
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FoF和壹般基金有本質區別——就是投資目標的性質不同。
該基金投資的項目非常廣泛,比如股票、債券、期貨和黃金,這些都是廣為人知的。而FoF則以另壹種方式投資——他們投資基金公司。也就是說,FoF壹般不投資我們常說的股票、債券、期貨。他們會選擇投資盈利能力強的基金公司(比如上面提到的銀湖、數字天空),甚至組合壹只國內的華夏基金。)
當然,由於FoF投資的特殊性,它並不像開頭提到的LP那樣有600萬的最低投資限額。FOF在美國居住的最低投資額度壹般在20萬美元到60萬美元之間。鎖定期至少應為壹年。
TOT是什麽?
TOT是信任中的信任。信托是壹種高端理財產品,起始投資65,438+0萬元。在壹個有很多信托公司,很多產品的市場,需要壹個信托投資基金來幫助人們專業地選擇和配置資產,就像股票市場的基金公司或者PE市場的FOF壹樣。對於信托公司來說,成熟的TOT市場也為信托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融資渠道。
目前TOT指的不是投資信托公司產品,而是陽光私募產品,陽光私募依托信托公司平臺。眾所周知,陽光私募表現時好時壞。由於私募不能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因此能否獲得穩定且數額巨大的資金壹直是私募管理者關心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的TOT產品有上海好買基金發行的新方程式私募精選、北京展恒財富管理發行的鴻寶私募精選,都是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發行的投資陽光私募的基金產品。盡管上述兩家公司通過信托公司平臺發行,規避了“非法集資”等法律邊界問題,但壹家財務顧問公司的上億資金規模仍令人擔憂。壹旦風控沒做好,涉及內幕交易,投資者損失不小。
目前,陽光私募已經不能算是黑幕“私募”了。到2010上半年,存續期超過3個月的陽光私募產品有381只,每只產品的資金規模在5000萬左右。與公募基金有明確的法律文件來規範如此龐大的資金不同,很多陽光私募規避了“非法集資”,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