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船舶的歷史

船舶的歷史

成都市金科路小學

五年級四班

唐林

船舶從史前時代就已經經歷了獨木舟和木船時代。1879年世界第壹艘鋼船問世後,開始以鋼船為主。船舶的推進也從19世紀依靠人力、畜力、風力(即拔桿、劃船、劃槳、拉纖、帆船)發展到使用機器驅動。

1807年,美國富爾頓建造了第壹艘開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特”號,航速約8km/h;1839年,第壹艘裝有螺旋槳推進器的蒸汽機船阿基米德號問世,主機功率58.8千瓦。這種螺旋槳充分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因此得到迅速推廣。

1868年,我國第壹艘載重600噸、功率288千瓦的蒸汽機戰艦“惠姬”號建造成功。1894年,英國帕森斯用他發明的反應式汽輪機作為主機,安裝在快艇“渦輪尼亞”號上,在泰晤士河上試航成功,時速超過60公裏。

早期蒸汽輪機船的蒸汽輪機和螺旋槳速度相同。後約191[2]?2000年,出現了齒輪減速、電傳動減速和液壓傳動減速裝置。之後,所有的船舶渦輪機開始采用減速驅動模式。

1902到1903法國造了壹艘柴油航道船。1903年,俄制柴油船“汪達爾”號下水。20世紀中期,柴油機動力裝置成為運輸船的主要動力裝置。

1947年,英國首先改裝了航空用的燃氣輪機,然後安裝在沿海快艇“蓋特利克”號上,取代原來的汽油發動機。其主機功率為1837 kW,轉速為3600 rpm。螺旋槳由齒輪減速器和軸系驅動。這個裝置的單位重量只有2.08kg/kW,比其他裝置輕很多。20世紀60年代,燃氣輪機和蒸汽輪機聯合動力裝置的大中型水面艦艇再次出現。

當代海軍力量強大的國家,在大中型艦艇中,除了大功率的汽輪機動力裝置外,幾乎都采用燃氣輪機動力裝置。在民用船舶中,燃氣輪機很少使用,因為其效率低於柴油發動機。

原子能的發現和利用為船舶動力開辟了新的途徑。1954年,美國建造的核潛艇鸚鵡螺號下水,功率11025千瓦,航速33公裏。1959年,前蘇聯建造了核動力破冰船“列寧”號,功率32340千瓦;同年,美國核動力商船薩凡納號下水,功率14700千瓦。

現有的核電站都采用壓水堆核反應堆汽輪機,主要用於潛艇和航空母艦,但由於經濟原因,在民用艦船上沒有得到發展。核電池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意味著以核電池為動力的船只可以批量制造。20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了節約能源,壹些國家吸收了機動帆船的優點,研制出壹種以發動機為主體,以風帆為助航工具的船舶。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聯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愛德丸”就是這種節能船的代表。

古埃及文物上繪有船只的圖案,埃及船只主要在尼羅河上航行。在古希臘,帆船和多槳船被廣泛使用。16世紀出現甲板船,大航海時代來臨。直到18年底,多槳船還在地中海使用,甚至在北歐直到19年初。中國使用船舶的歷史悠久,在16世紀以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造船業在明代達到頂峰。這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寶船長44尺,寬18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相當於長1.51.18米,寬61.6米。船分為四層。船上九根桅桿可掛12帆,錨重幾千公斤。需要兩百人壹起航行,壹艘船可以容納壹千多人。

現代船橋

古代中國是當時造船和航海的先驅。春秋戰國時期有造船廠,可以制造戰船。到了漢代,可以制造有舵的船;唐宋時期,江船和海船都有了顯著的發展,並且發明了防水隔板。明代七下西洋的鄭和寶船,無論是規模、性能還是航程範圍,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劉向《天下書》註:古人以為落葉為舟。意思是中國的人們認識到了船的原理,因為他們看到落葉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下沈。這和魯班實現電鋸的原理差不多。大概是,中國的人天生就被木頭所吸引,總能從中獲得無盡的靈感。

在船形成之前,被淹的東西壹般是樹、竹蘆葦、葫蘆等漂浮的工具和木筏。木筏是從漂浮工具開始的,並得到了改進。先扶河再浮海,有點“前無古人”。子曰:“道不可為,而以叉浮於海。”大概他老人家在自我欣賞上也有點冒險吧。

《藝文集》載:西時,於曰獻舟。越人在古漢語中是涉水的代名詞。“水行於山,舟為車,馬為馬。如去如風,難去。”可以想象,這艘船將會是獻給國王的貢品,然後越南的船會造得更好。還有,船會壹路造,過東海,過黃海,過渤海,入黃河,溯流而上入渭水,最後到達都城周都,而且船的實用性能和航海技術都不差。

春秋戰國時期,列強爭霸,造船航海迅速發展。嶽爵書說:都城由會稽遷至瑯琊,二千八百水兵“伐松柏”,沿海北方已是波瀾壯闊。為了秦,徐福和3000名男女兒童,乘船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不難想象這艘船的大小。有了船只,海上絲綢之路從西漢中期左右的古河鋪縣開始,可以通往印度和斯裏蘭卡,可以算是世界上第壹條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國際貿易路線。三國時期,武黃龍二年,孫權“遣大將魏文、諸葛智浮萬人下海,謀益州、解州”,益州,即今臺灣省、解州,為日本列島。

木船開始靠人工劃槳,後來有了帆和槳。槳是由長槳演變而來的,長槳是人力推動船只的另壹種工具,也是控制船只航向的工具。是中國對世界造船和航海技術的傑出貢獻。

東晉末年,和尚法顯西行求戒,歷時14年,幾度病危。最後在70歲時,他獨自駕船回國,攜帶了大量後來對中國影響很大的佛經。後來,老人和來到中國的尼泊爾僧人佛馱跋陀羅壹起翻譯了這些佛經。

楊迪喜出望外,多次招募大量民工。他在江南砍伐了大量木材,建造了數萬艘龍舟和各種花船。最大的龍舟* * *有四層樓,高45英尺,長200英尺。上層有大雄寶殿、內殿、東西殿,中層有120間,均“丹粉裝飾,金碧輝煌,雕刻精美”。隨後,花了和他的龍舟壹樣多時間的皇帝,乘船遊覽了幾次江都,日夜在酒池肉林中尋歡作樂,最後喪了國。

到了唐代,榫釘木技術和水密艙、黃底龍骨、蠟防搖裝置、油漆防腐技術、金屬錨等先進技術在造船中得到廣泛應用。這時的戰船命名為樓船、蒙沖、鬥船、鄒哥、海卷、遊艇,最大的戰船是“河州”號,耗時三年,“載三千人,米兩倍”。自西漢開辟海上絲綢之路以來,唐朝與各國的海上交流達到全面繁榮,長安成為國際大都市。海外各國的大使、學生、僧侶和商人不斷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和政治法規,從此中國人在海外被稱為“唐人”。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發達國家,唐人開辟了許多海上航線,多次到達南洋、西亞和東非。唐朝的時候和尚還是去日本的。著名的鑒真從743年到754年歷經12年六次遊歷日本,最終以非凡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到達了日本的土地。

宋元時期,由於海外貿易的不斷擴大,海上和內河運輸的規模遠遠領先於前代。造船業非常發達,浙江、福建、廣東成為建造海船的中心。到了宋代,船廠已用於造船和修船,並創造了滑道下水的方法。許多港口都設立了船公司來管理海外貿易,尤其是明州、廣州、泉州和杭州,它們是清朝以前最著名的港口。

元朝,中國積累了幾百年的功名,頻繁吸引西方國家的使節。傳教士、商人和旅行者紛紛來到中國。凱爾波羅待了17年,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1291年,忽必烈下令十三艘船,每船四桅十二帆,派凱爾·波洛從全州起航,護送闊闊真公主到波斯結婚。

這大概是壹個充滿瓷器和絲綢飄向世界的古老東方童話的開始。

中國造船業的發展

中國近代造船業發展緩慢。從1865年到1866年,清政府先後成立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包敏”、“建威”、“平海”等軍艦和“江新”、“江華”等長江客貨船。

新中國成立後,造船業有了很大發展。20世紀50年代,建造了壹批沿海客貨輪、貨船和油輪。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造船能力迅速提高,先後建造了多種類型的海洋運輸船、長江運輸船、海洋石油開發船、海洋調查船、軍用船和海監船,大型海洋船舶噸位達到30萬載重噸以上。除少數特種艦船外,中國已能設計制造各種軍用和民用艦船。

中國造船在世界造船市場的份額快速增長,2008年和2009年中國造船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進壹步提升:2008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船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9.5%、37.7%和35.5%;與2007年同期相比,完成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增長6.5%和2.5%;中國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訂單連續6年保持高速增長,三大造船指標全面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造船大國。2009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船訂單量分別占世界造船市場的34.8%、61.6%和38.5%。較2008年末分別增長5.3%、23.9%和3%;以2009年新船接單量來看,2009年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壹;2009年底手持訂單份額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壹;2009年底造船完工量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三項造船指標中有兩項超過日本,至此,中國成為世界第壹造船大國。

  • 上一篇:彩葉幼苗
  • 下一篇:有雲字的創意店名?給公司起名字的好方法。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