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大會現場,由薄膜太陽能發電韓路鋪設的會場入口引人註目。漢路可以在室外吸收太陽光,轉換成電能儲存起來供其他用電設備使用,晚上則由路下的LED燈使用。不僅是漢路,2018年,漢能創造性地將薄膜太陽能芯片植入各種載體,賦予其全新的發電功能,打造了漢瓦、韓強、漢路、漢紙、漢寶、漢傘、漢車等壹系列移動能源產品,實現了“讓萬物發電”,贏得了國內外市場的認可。
場館入口處鋪設的薄膜太陽能發電路“漢路”。主辦方供圖
本次大會發布的《漢能產品創新計劃》明確了漢能的創新目標:漢能的產品R&D和創新壹直以實現公司“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的目標和願景為目標;專註於薄膜太陽能在各行業的應用,構建以薄膜太陽能為核心的產品生態圈。在創新的路徑上,漢能的產品研發要充分發揮薄膜太陽能的優勢,堅持以設計為先導,以實現各行業的顛覆性創新為基本目標,同時進行並行漸進的創新,最終實現“讓萬物發電”。
李發布“漢能產品創新計劃”。主辦方供圖
與大會的科技創新主題相呼應,李強調,漢能最引以為傲的是開創了移動能源產業。他說,“創造壹個行業”最好的證明就是專利和標準。目前,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壹。2065438+2008年,漢能在全球申請了30多項新專利,以每月約1000的速度遞增。截至目前,漢能累計專利數量超過1,000件。2019年,計劃再新增2萬項專利和65 438+0000項標準,累計突破3萬項專利。此外,2018年,薄膜太陽能領域各主要技術路線的芯片轉換率繼續保持並打破世界紀錄。2018年8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大會發布全國最高電池轉換效率紀錄,漢能占據“半壁江山”。
李表示,漢能已經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不僅是規模,更是核心技術。
“創新”是漢能文化的核心組成,也是專利和標準達成的重要支撐。在本次大會上,李和公司高管為37個取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的團隊頒發了“漢能創新獎”。其中,漢能美國子公司Alta Devices的團隊,使得單結GaAs電池的研發效率超過了其他技術路線的理論極限水平,使得漢能單結GaAs電池的效率在短短壹年內兩次打破世界紀錄。Alta Devices團隊還代表漢能制定了國際標準《柔性薄膜光伏組件卷曲試驗方法》,引領了住宅和建築領域首個柔性薄膜光伏組件產品標準。漢能全球應用產品研發總部攻克了100多項難題,通過了50多項安全可靠性測試,在國內率先推出薄膜太陽能發電墻“漢墻”解決方案,並主編了《建築用太陽能光伏夾層玻璃復檢導則》等三項重量級國家標準。漢能Solibro團隊全年申請專利922項,在核心設備端首創“技術秘密+防禦性設計+旗艦專利”的方式,全面保護知識產權...
漢能集團高級副總裁、美國子公司Alta Devices首席執行官、漢能技術委員會執行董事丁健,漢能美國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首席科學家斯科特·魏德曼在當天的大會上被授予“漢能院士”稱號。丁健在半導體設備制造和先進太陽能技術領域擁有近30年的經驗,擅長先進設備和技術的研發和產業管理。斯科特·魏德曼擁有近30年的薄膜電池研發經驗,已獲得65,438+06項美國專利,在材料和設備技術、效率提升和新技術開發方面成績斐然。目前,“漢能院士”共有6名成員,包括全球銅、銦、鎵、硒技術之父Lars Stolt先生。他們是全球薄膜太陽能領域最前沿的人才,帶領團隊壹次次刷新世界紀錄,使得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始終領先。
六位“漢能院士”囊括了全球薄膜太陽能領域最前沿的人才。
隨著創新的步伐不斷向前,漢能開創的移動能源行業進入了爆發式增長期。2018,漢能持續釋放高產能;全球首個薄膜發電柔性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實現量產,標誌著漢能實現柔性薄膜電池組件大規模產業化。同時,以漢瓦、韓強、漢路、韓誌、漢寶、漢傘為代表的應用產品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漢瓦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取得的重要科技創新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
李介紹,漢能企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用兩個八年傳奇來概括:前八年,從2002年開始,投資超過200億人民幣,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建成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金水電站。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水電站,比葛洲壩大10%,比美國胡佛大壩大30%。被譽為中國民營企業進入大型壟斷行業的標誌性工程。第二個八年,從2009年開始,漢能投入超過6543.8+00億美元進入薄膜太陽能行業。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漢能成功升級戰略,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不僅在規模上,在核心技術上也是如此。最值得驕傲的是,漢能開創了壹個史無前例的行業:移動能源行業!
李最後對說:今天,薄膜太陽能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未來太陽能的發展方向。韓可以讓每壹個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都發電,徹底改變和顛覆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