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連綿,樹木蔥郁,桃花雕零,湖水浩瀚。苗溪與其說是民宿,不如說是遠離城市喧囂的精神棲息地。
遛狗、馴鹿、采茶、釀酒、挖筍、翻看小銀的農村生活朋友圈,總給人壹種在西塞山過神仙生活的感覺。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綠竹帽,綠蓑衣,斜風細雨不必回。”
苗溪B&B,壹個1990年後出生的女孩,位於這首永恒的“漁歌”中所描述的湖州慈塞山旅遊勝地。山壹望無際,樹木蔥郁,桃花盛開,湖面遼闊。它更像是壹個遠離城市喧囂,偷閑半天的心靈棲息地。
在這裏,小銀正在探索生命的另壹種可能性。
守壹方思鄉,盡壹方孝心。
小銀,本名王贏,湖州市吳興區廟溪鎮龍山村人。改革開放後,包括上海在內的華東地區建設發展需求巨大,湖州的采石業逐漸興盛起來。曾經,這裏有大大小小幾十個石礦,慈塞山下的妙溪鎮曾是這些石礦的聚集地之壹。“聽炮聲,泥濘路,美妙西路”,因為長期的開采,當地的群山滿目瘡痍,終年塵土飛揚。“那時候,天空灰蒙蒙的。”為此,小銀從小就對城市的高樓大廈和白領的精致生活充滿了向往,所以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壹家證券公司,留在了城市。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我有穩定的收入,有房有車,生活安逸,令人羨慕。然而,在小銀的心裏,我總是隱約覺得我的生活太平淡了。然而,當時的小銀並不想辭職回老家創業,直到2017的壹天,村支書來訪。
小銀的故鄉,妙溪鎮,位於湖州市中心的西南部,面積106平方公裏。素有“七山兩水壹田”之稱,西塞旅遊度假區位於吳興區首家省級旅遊度假平臺——妙溪鎮核心區。當時吳興區大力推進旅遊度假區建設,村支書此行就是為村裏發展民宿和旅遊吸引人才。
礦山關停,樹木種植,茶園復綠,精彩的西點“綠”變成了金,壹個又壹個高端優質項目在這裏落地。此外,妙西地理位置優越,處於上海、杭州、南京的黃金交匯點。小銀判斷,“這個地方要起來了,民宿可以。”
“父母老了,可以壹邊回鄉創業,壹邊多陪陪他們。”經過幾個月的考慮,小銀終於下定決心。
然而,當她真正決定創業時,小銀發現困難超乎想象。第壹個困難是父母的不理解。“當時我爸媽不支持。壹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作為女生,工作穩定,收入不錯,沒必要折騰太多;二是他們當時不知道B&B的事,村裏也沒人做過,怕他們賠錢。”
講道理,小銀給父母算了壹筆賬:B&B要用自己村裏的老房子改造,估計需要和兩個合夥人投資300萬元。“最壞的結果,相當於把我在城裏的房子換成了村裏的房子。我有綜合證券從業資格,大不了從頭再來。”
開民宿不容易。近年來,民宿因為有溫度,有情懷,逐漸被人們接受。這裏的溫度和情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持人的態度、追求和故事。
雖然不是學院派,但小銀對整個酒店的理念有自己的要求——盡可能保持老房子的外觀,與周圍環境融為壹體。從家具擺放到墻面彩繪,從壹磚壹瓦的裝修到分區布局,經過專業設計團隊兩年的精心打磨,B&B完成裝修,並於2019年6月開始正式營業。
小銀的民宿依山傍水,背靠竹山,在綠色的襯托下自有靈氣,故名妙溪。整個建築建在山上。幾何線條簡單的白色建築,山脊的曲線起伏,符合空間和地形。自然山體和坡屋頂交替排列,與山體相呼應,給人壹種自然的美感,特別和諧統壹。
推開院門,是另壹個世界,迎接妳的是可愛的餐車草坪和超長的值得打卡拍照的網絡名人滑梯。上坡,有壹個高顏值的無邊泳池,引入竹林深處的山泉水,襯著白沙,總有壹種像海邊的錯覺。
苗溪的每個角落都藏著驚喜。壹樓是公共區域。除了滑梯、草坪和遊泳池,還有圖書室、茶館和兒童遊戲空間。二樓和三樓有客房,可以讀山,寫竹,追黃昏,騎霧...所有房間都以所見命名,頗有詩意。四樓的餐廳是小銀的傑作。為了重塑重檐建築的概念,小銀建造了720環的玻璃幕墻,特別是在頂樓的星空餐廳,視野開闊。這種別出心裁的設計理念總能讓身處其中的客人時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美好。
“建築之美不僅是壹種藝術欣賞,更是壹種向往的生活態度。”雖然整個酒店的投資大大超出了預算,但小銀覺得這錢花得值。“B&B,說到底就是鄉愁和情懷的表達,小時候門前玩耍的小溪,後山看得見的栗樹……”
壹路向前就是幸福。
遛狗、馴鹿、采茶、釀酒、挖筍、翻看小銀的朋友圈,總給人壹種在西塞山過神仙生活的感覺。不過“神仙姐姐”也有自己的辛苦和心酸。
早上七點半起床;8: 00 ~ 10: 00為早餐時間,餐廳內上菜;10: 00後是客人結賬的時間,要做好送客人出店工作;下午迎客;15: 00 ~ 17: 00是拍照、收集素材、拍照、錄像的最佳時間;然後到了晚飯時間,餐廳服務員又上線了;吃完飯,就該和客人交流了。壹切結束後,回到房間,我要整理壹天的工作,計劃第二天的工作,或者剪輯視頻,做營銷計劃...在苗溪,我是經理,服務員,接待員,解說員。
“幾年前,我是民宿,主要精力是講故事。現在我主要關註的是服務和體驗。”為此,茶藝、插花、攝影、視頻剪輯...小銀從未停止學習。最近,她剛剛解鎖了制作咖啡的新技能。
此外,充分挖掘當地文化,不斷探索新的玩法,也是小銀經營民宿必不可少的工作。打卡進入中國首家長頸鹿互動莊園,在附近山村修建的騎行道上騎行,在錢穆梅園的原生地賞花,在茶山野餐。小銀是當地休閑項目最有能力的體驗官。“做民宿不是提供壹張床那麽簡單。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
比起忙碌,更讓人受不了的是“天災”。苗溪正式開業不到三個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兩三個月沒進來。合夥人撐不住了,所以他決定退出,重擔落在了小銀壹個人身上。然而,這還不是她最艱難的時候。“2020年初疫情爆發,吳興3月復工,旅遊消費報復性增長。當年我們的入住率保持在80%以上,營收情況其實很好。”
最難的是,目前全國多地疫情呈分布狀態,苗西主要旅遊客源地上海和江蘇的疫情尤為嚴峻。據小銀稱,自今年年初以來,妙西已經有三個多月無法正常運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我們還是不能接待湖州以外的客人。”
但是,小銀的心態很好。“我沒有坐以待斃。越困難越好沈澱,積累,布局。”
村口的鄉村咖啡館是小銀這壹時期的工作重點之壹。村裏集體出地,小銀隊負責操作。“後續,我們計劃在這裏為村民提供壹些免費的寄宿技能培訓。”
廟西對面鄰居的老房子成了小銀的新戰場。這是廟西二期,由廟西、村集體、村民共同建設。小銀計劃在這裏建立壹個農產品展銷中心。“目前村裏正在對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品牌推廣,我們也會參與其中,做壹些直播和配送工作。”
讓小銀高興的是,通過她的介紹和牽線搭橋,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廟溪鎮:做茶的朋友在村裏開了制茶工作室,做咖啡的朋友成了鄉村咖啡館的經理,做民宿的大咖也加入了村裏的民宿培訓導師隊伍。就連隔壁鄰居的哥哥也從城裏回村開燒烤營了。這讓小銀獲得了充分的成就感。
創業是壹種流行病。當被問及是否後悔時,小銀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雖然很難,但創業也讓我收獲了很多。在解決各種問題的時候,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在成長和進步。”
壹路向前,這是小銀回鄉創業以來最大的幸福。
(《小康》中國小康。com獨家功能)
本文發表於《小康》2022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