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同煤集團產銷量首次突破1億噸,達到654.38+000.27萬噸,銷售收入達到236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同年,同煤集團入選“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貢獻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40位。目前,同煤集團在資源占有量、產運輸量、銷售收入、固定資產、員工人數等方面已成為僅次於神華的中國第二大煤炭集團。該公司在中國能源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1年7月29日,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秦皇島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寶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大同通鐵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煤炭科學研究院、大同地方煤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組建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誕生,宣告了壹個面向世界的大型專業化煤炭能源基地崛起的開始。
2005年,大同煤業總資產47.62億元,原煤產量65.438+0.01.8萬噸,毛利率56.2%,利潤4.49億元。與國內現有煤炭上市公司相比,大同煤業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
據介紹,作為過渡措施,該公司已委托同煤集團現有全部煤炭資產和股權,公司在生產、銷售、運輸方面享有絕對優先權,集團不再設立銷售機構。公司上市時,集團作出承諾,2014前將全部優質煤炭資產註入公司,使公司成為集團下屬企業中唯壹從事煤炭開采和選礦業務的經營主體。屆時,大同煤炭工業的業績和資源將得到全面提升。
獨特的資源優勢顯示了企業的發展潛力。
早在明清時期,大同“口全塊”就聞名全國,是中國最早的煤炭品牌。北京和天津的煤商把它作為吸引顧客的商標。時至今日,大同的老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於“大嘴泉”。
大同煤不僅質量好,而且儲量豐富。大同煤田地理位置約為゜東經113,゜北緯40° 4′。它橫跨大同、右玉、平陸、左雲、朔州等市縣,大致呈長方形,長85公裏,寬30公裏,總面積65438。此外,大同煤田開采條件優越。它的煤層離地表很近。壹般井筒下到60-100米才能見到煤,最深處不超過400米。因此,建井速度快,投資低。大同煤田煤層傾角較小,壹般傾角在5%左右,便於機械化開采。大同煤田瓦斯少,地下水少,排水設備功率小。
大同煤業正在開采的侏羅紀煤系是最好的動力煤,被稱為“世界動力煤粉和大米”。煤的平均發熱量為5000-6000大卡/千克,煤的灰分為10%-20%,大同煤的發熱量約為8000大卡/千克,煤的灰分僅為5-8%。大同煤硫含量小於1%,磷含量僅為0.29%,大同煤含30%-34%的揮發分,易點燃,適合造氣,是加工轉化為煤化工產品的良好原料,硬度高,運輸方便。
大同煤業所屬四礦目前開發的煤層為侏羅紀煤層,是天然優質動力煤。傳統意義上的“大同煤”是指公司所屬礦井生產的煤炭,在大同礦區的煤礦中品質最高,可采儲量達3.8億噸。募集資金投資塔山煤礦項目開采的煤系為石炭-二疊紀煤系,可采儲量為30.7438億噸以上,設計服務年限為65,438+022年。
從地理環境看,大同煤業所在區域是京津唐工業發展的能源供應區,也是環渤海經濟圈的輻射帶,發展潛力巨大。在交通條件方面,公司有鐵路與整個華北地區乃至全國廣大地區相連。主要鐵路幹線有鮑靜、同蒲、大秦鐵路,年運輸量65438+億噸,直達中國最大的現代化煤炭碼頭秦皇島港。煤炭產品和發達的商品可以方便的運輸到各地。大同煤業有這樣便利的運輸條件,是很多企業夢寐以求的。
大同煤炭產品歷史悠久,“猶大”、“大漠”、“口泉”、“猶大”四大品牌煤炭產品享譽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高,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大同煤配套了五大火電網、三大港口、六大城市的煤氣生產企業,以及20多個市、自治區的2800多家大中型企業,遠銷歐、亞、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依靠技術進步和安全生產實現同行高效典範
多年來,大同煤業積極推進科技進步,鼓勵自主創新,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技術密集型企業,成為中國煤礦行業最具科技創新力的企業。
公司依托同煤集團國家技術中心的優勢。推進信息化建設,在生產指揮調度、瓦斯監控、企業物流、財務、計劃管理等十余個系統實施信息化管理;加快了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基本實現了礦井的大型化、機械化開采作業、巷道錨定化、高速皮帶運輸、信息化監控。
據最新統計,我國煤炭開采平均機械化程度為42%,國有重點煤礦為75%。目前,大同煤炭行業綜采機械化程度已達100%,高於全國大型煤炭企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公司投資65438+1萬元裝備大采高工作面,日產量穩定在1萬噸,平均工效達到1.23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針對大同礦區獨特的“兩硬”、“三多”煤層賦存條件,開發和完善了短臂綜采、無頂網綜采、5米大采高綜采、頂煤預爆低放綜采、不規則煤層綜采、“三下”開采等十余項成熟開采技術,部分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37%,居全國煤炭行業首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計委和國務院經貿委授予的最高榮譽——“奉獻杯”。
“安全第壹”是煤炭企業常見的警語,也是同煤的立身之本。為了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同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大同煤礦集團總結了安全思想宣傳教育“十個模式”,提出了安全工作“十靠十到位”的要求,推行了“六化壹落實”安全管理工作法,形成了壹套具有大同煤礦集團特色的監督機制,連續四年杜絕了瓦斯事故。職業安全健康體系的建立,初步實現了安全工作從管理結果向管理源頭和全過程的轉變。
2005年5月,全國人大(NPC)檢查組來檢查時,高度評價了同煤集團安全工作“群防群治、黨政組織管理、黨委管理、行政管理者、工會管網、青團和女工管理”的做法。
同年7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發文,將“井下班組群防群治、黨政工管理、築牢安全防線”的安全管理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國。
IPO項目給上市公司帶來業績倍增效應。
如果說大同煤業是同煤集團乃至山西省煤炭企業的皇冠,那麽公司IPO項目塔山工業園就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塔山園區的建設對整個大同煤炭工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塔山煤田位於大同煤田東翼中東部邊緣,已探明煤炭地質儲量50.74億噸,工業儲量47.64億噸,可采儲量30.765438+億噸,其中主煤層(3、5、8號煤層)總可采儲量26.47億噸,占礦井總可采儲量的86.19%。
塔山煤礦煤炭儲量豐富,地質構造簡單,煤層賦存穩定,煤質優良。塔山的煤炭資源,無論是儲量還是煤質,在整個國際煤炭行業中都是極為珍貴的。
塔山煤礦嚴格按照建設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的模式進行設計。其主要生產設備全部從國外進口,技術和設備都是世界壹流的。礦井采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100%。
塔山生產系統設計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放頂煤大采高開采技術,配備大功率采煤機和工作面配套設備,引進無軌膠輪車輔助運輸系統,采用連續采煤機掘進巷道,采用大功率帶式輸送機集中運煤。
井田開拓特點是:采用主輔平硐開拓方式,礦井最終生產布局為集中采煤、集中設備運輸、分區人員出入、分區通風的生產布局,實現井下開拓、開采和地面生產系統優化。
大同煤業金宇高嶺土化工有限公司
值得壹提的是,塔山礦區石炭-二疊紀煤系高嶺巖儲量2.59億噸,品質優良,是中國最好的高嶺土資源。塔山礦選煤廠每年可提供約16350萬噸粗高嶺石礦,生產5萬噸煤系高嶺土產品需要約800-65438+萬噸原礦。中國最大的高嶺石開發基地將在公司逐步建成。本項目以塔山煤礦采煤和煤炭加工洗選過程中廢棄的煤矸石為主要原料,對與煤矸石伴生的優質煤系高嶺土進行深加工,生產出附加值高、國內市場緊缺的煆燒高嶺土,合理利用煤田伴生的煤系高嶺土資源。
步入塔山工業園,看不到黝黑的礦工,簡陋的采礦設備,飛揚的煤灰。而是可以看到現代化的工作設備,先進的管理方法,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塔山將依托大型煤礦和配套洗煤廠,實現動力煤清潔生產。在塔山工業區,壹大批縱向延伸的產業鏈項目已經開工。把煤炭生產中可能造成汙染的多余原料吃幹榨凈,內部消化,回收成有利資源再利用。
塔山“壹礦六廠壹路”將形成“循環經濟產業園”。原煤通過每小時6000噸的超大功率帶式輸送機直接進入選煤廠,洗選產生的中煤、尾礦、煤矸石、煤泥進入電廠利用。與電廠配套的熱電聯產系統替代發電余熱供熱,洗礦排出的高嶺石礦進壹步加工。高嶺巖廠和電廠的粉煤灰用作水泥廠的原料,礦區的所有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在電廠進行處理和回收。塔山煤礦工業園區由此形成煤炭生產產業鏈,實現多產業發展,實現資源利用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塔山公園的建設不僅走上了國際通行的循環經濟之路,而且對能源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也有很好的效果。同時,符合國家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將徹底顛覆煤炭企業“笨、粗”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高精、細”。高科技含量、優良的生產設備、清潔的生產環境和礦山形象,以及對不可再生能源的精心分流和利用,打造壹體化產業鏈,將引領國內煤炭企業建設的新趨勢。
據了解,塔山礦於2003年2月1日開工建設,截至2005年2月1日,礦井巷道工程累計完成16302米,占首采工作面投產所需總進尺的88.81%。該礦主要設備已到達並安裝完畢,第壹個采煤工作面設備已進行。
塔山項目壹旦正式投產,其15萬噸的年產能將為公司業績帶來巨大增長。2005年大同煤炭工業總產量為1018萬噸,不考慮原礦井的增加,如果僅
如果加上塔山的產量,其產量將達到251.8萬噸。這壹總產量在國內上市煤企中排名第二,僅略落後於兗州煤業。因此,該項目將為公司帶來可預見的爆發性業績增長。
大企業、大集團的戰略創造了未來的增長空間。
煤炭壹直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在我國能源工業和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國以來,煤炭在我國壹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壹直在2/3以上,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繼續保持不可替代的主導地位。雖然近年來煤炭在壹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專家預測,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會低於50%。
我國煤炭行業產業集中度低是不爭的事實,其結果是監管難以到位,資源浪費,安全事故頻發。中國的“十壹五”規劃對中國煤炭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行業整合將在結構調整的大戲中扮演主角。
據了解,全國各地的煤炭資源整合基本都是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目的是通過建設大型煤炭基地,把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培育成為優化煤炭產業結構、平衡國內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體。發揮大型煤炭企業的管理、技術和融資優勢,對中小型煤礦進行重組、兼並和改造,推動整個煤炭行業的產業升級。
根據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建成13個煤炭基地,煤炭產量將達到17億噸,占全國煤炭產量的78%;並形成5-6億噸的超大型企業集團和5-6億噸的大型企業。
公司集團化、產能有序化、價格國際化、生產集約化將是中國煤炭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說2005年之前的全行業小規模重組是煤炭行業整合的序幕,那麽從2006年開始的“十壹五”時期將標誌著中國煤炭行業整合的正式階段。
山西是中國第壹產煤大省。十五以來,山西推出整合藍圖,全省將形成以大同煤礦為主體的動力煤集團、以西山煤電集團為主體的山西焦煤集團、以陽泉、晉城為核心的無煙煤集團三大煤炭企業集團。
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大同煤業將依托大股東同煤集團的全力支持,利用自身的資源、品牌、區位、管理等優勢,做大做強。同煤集團將逐步向股份公司註入更多的優質資產,借助風口,股份公司將在資源整合方面得到有力支持。
早在2003年6月5日+10月,山西就制定了《關於做大做強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劃》。總體思路是以大同動力煤為品牌標誌,以大秦、鮑靜、靖遠、黃碩鐵路為運輸支撐,通過資產重組、並購等方式,將大同煤礦集團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電企業。
同年6月,11,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盡快實施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做大做強規劃的會議紀要》,提出加快規劃實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大同煤礦集團編制了大同煤礦集團戰略發展規劃。該計劃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為可持續增長提供了後盾和平臺。
2006年4月,國務院批準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試點工作,包括加強行業管理、完善安全生產機制、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資源市場化管理、建立礦山開采和生態環境修復綜合補償機制、建立企業轉型和煤炭城市發展有效機制等。長期來看,隨著行業整合的切實有效推進,煤炭行業將逐步形成大集團的發展趨勢,行業集中度將大幅提高,資源供給將持續合理、完善、高效、穩定,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將得到加強,行業和企業的成長發展將更加健康。
大同煤業說:我們在發展,別人在發展,比的是速度和效率。發展慢意味著落後。只有頂天立地,發揮優勢,加快發展,才能贏,才能贏。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和大企業、大集團戰略的實施,大同煤業的地位將更加牢固,必將促進以大同煤業為代表的中國特大型能源集團的迅速崛起。
漳澤電力28日啟動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不低於5.56元/股的價格向特定對象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同煤礦集團臨汾宏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約6.23億股,分別購買臨汾宏達持有的塔山發電60%股權、通化發電95%股權、王平發電60%股權、大唐熱電88.98%股權和缺塊煤業溝。標的資產評估值約為34.62億元。重組完成後,漳澤電力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同煤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持有公司36.24%的股份,為公司第壹大股東。資產重組完成後,中電投將把漳澤電力的控股權交給同煤集團。重組預案顯示,控股股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擬將持有的漳澤電力13.98%股權,計185萬股,無償劃轉至山西省國資委;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擬向山西省國資委無償劃轉持有的漳澤電力8.62%的股權,計65,438+0.1.4億股,占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後漳澤電力總股本的9.51%和5.86%。山西省國資委將委托同煤集團管理上述2.99億股,同意以符合要求的方式註入同煤集團。
本次重組前,中電投* * *持有漳澤電力36.24%的股權。資產重組完成後,同煤集團及其壹致行動人臨汾宏達將持有漳澤電力365,438+0.99%的股份,占6.23億股,成為漳澤電力的控股股東。同時,山西國資委將前述2.99億股註入同煤集團後,同煤集團及其壹致行動人將合計持有漳澤電力9.23億股,占總股份的47.36%。
重組後,中電投將退居漳澤電力第二大股東的位置。通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同煤集團全部發電資產將整體上市;同煤集團向漳澤電力註入兩項煤炭資產後,將消除與大同煤業的同業競爭。
公告顯示,重大資產重組後漳澤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664.85萬千瓦,到“十二五”末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萬千瓦至15萬千瓦,占山西省火電總裝機容量的四分之壹至三分之壹。
漳澤電力表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將使漳澤電力生產規模翻番,同時保證原有火電機組有相對穩定的煤源;可以充分發揮漳澤電力在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專業優勢,進壹步提高同煤集團下屬四個電廠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把漳澤電力打造成煤電壹體化的示範企業。
公司還表示,目前及未來,在全國煤電矛盾依然緊張的形勢下,漳澤電力運營的熱電廠將獲得充足穩定的煤炭資源供應,最大限度降低運輸成本。大幅提升漳澤電力盈利能力,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