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定要凈化心靈,讓思想純潔。這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第二,阿米巴經營
“阿米巴經營”的源頭是中國的文學名著《西遊記》。稻盛和夫壹直重視公司運營、生產、銷售的現場,曾說“現場有神,回答永遠在現場”。但是苦於沒有技術。有壹次在讀《西遊記》的過程中,他被孫悟空能拔壹根頭發變成成千上萬只小猴子的故事深深吸引。他不禁遐想,如果千千在公司管理過程中能同時有幾千個自己,公司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在幾次金融危機中,他都堅持不解雇任何員工,包括小時工,因為“公司永遠是保護員工生命的地方。”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他主張謹慎經營,公司始終保持大量現金以備不時之需。最終,京都陶瓷和KDDI公司的每個崗位上都有另壹個“稻盛和夫”,試圖為公司做貢獻。JAL、京都陶瓷和KDDI的成功也證明了稻盛和夫管理方法的成功。
第三,人生方程式
稻盛和夫從小就想出了壹個關於生活和工作結果的方程式,即“生活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觀察很多人的生活,有的人快樂,有的人痛苦;企業管理也是如此。有些人做得很好,但有些人沒有變好。這麽大的差異從何而來?稻盛和夫年輕時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最後想出了上面的等式。
第四,企業家的特殊戰鬥力
企業家為了做強做大,絕不會拘泥於形式,甚至沒有自尊,而必須有特殊的戰鬥力。這種特殊的戰鬥力與大多數人想象的不同,表現在壹次次“歸零”的能力,表現在與自己和企業的每壹個新的接觸的能力。不管他之前有多成功,當他無法歸零,開始離開自己熱愛的專業時,就是他滑下去的時候了。
第五,以善惡來判斷,不以得失來判斷。
企業經營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對各種事物做出判斷。這個時候,如果妳放任自己,人們不會以善惡來評判,而是以得失來評判。考慮得失是本能,也就是通過計算得失來判斷賺不賺。不僅如此,還有情緒化,以是否被侮辱來判斷,或者以無意義的虛榮心來判斷。要用善良的心去判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否則很難做到。
六、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
稻盛和夫的哲學裏有壹句話“作為人的權利是什麽?正確的事情應該正確地執行。因為稻盛和夫關於企業經營中必須遵守的規範、規則和事項,僅僅是從“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這句話引申出來,用來說服員工。”將作為壹個人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到底”是壹個極其簡單的判斷基準,但正是因為遵循了由此得出的結論,京瓷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壹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後來京瓷進軍海外,這壹準則成為全世界通用的哲學。稻盛和夫認為這種哲學也可以適用於JAL。
稻盛和夫
生活理念
成功是壹種艱辛。中國很多創業者可以忍受任何災難和苦難的煉獄,卻忍受不了成功的艱辛。王育琨
我看過很多企業家寫的自傳,知名作家寫的傳記。企業家在奮鬥過程中的謙虛、堅韌和堅持,壹次又壹次打動了我們。但是他們成功之後,除了講述那些成功的故事,很難有更深入的主題。他們陶醉於他們的成功。稻盛和夫是少有的能深化主題的商業領袖。
在他51年的商業生涯中,他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公司,但在退休時,他將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員工,自己皈依佛門,轉而追求至高無上的財富,精修心性。他認為人生就是壹個完善心智的過程。有了這樣的超脫和追求,稻盛和夫有了俯瞰人生的視野。他在《人為什麽活著》壹書中指出:
“成功和失敗都是苦難。有的人成功了,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態度變得很討厭,說明人格已經墮落了;有些人成功了,意識到自己無法取得這壹成就,因此更加努力,這進壹步提升了他們的人性。真正的勝利者,無論成功與否,都會利用機會磨煉出壹顆純潔美好的心靈。”
成功是壹種磨難,是神奇的。中國很多壹線企業家可以忍受任何災難和苦難的煉獄,卻經不起成功的磨難。在應對艱難困苦時,人們往往會充滿力量,以百倍的警惕對待任何壹點點危險。但是當成功來臨時,他們低估了更大更可怕的風險。壹種傲慢的自負毀了他們!
稻盛和夫是壹個真正懂的人。1997年6月,壹次體檢,醫生告訴他得了胃癌。他壹點恐懼都沒有,只是簡單的回應道:“哦,是癌癥嗎?”聽到博士的宣告後,他繼續乘坐新幹線列車前往本州島西側的岡山縣,向壹群中小企業家發表演講,然後和壹些學生喝了點酒,交換了意見。他直到深夜才回家,像往常壹樣上床睡覺。
倉促行動兩個月後,他宣布退居二線,只擔任名譽會長,正式皈依佛門。從那以後,稻盛和夫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慈善事業上,並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商業哲學家》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京瓷的理念,將仁愛、利他、回報社會的經營哲學進行到底。稻盛和夫知道自己是少數派。他說:“當人們問為什麽京瓷壹直很成功?我總是這樣回答:因為它有堅定的經營理念,並與員工分享。”
在拜金主義橫行的今天,人們充斥著急功近利。人們對正義傳統的墮落無動於衷,對良知和靈魂的衰落越來越麻木。稻盛和夫對天的虔誠和對他人的愛,謹慎的言語和踏實的行動,構築了壹座精神的山脈,可以給幹渴的靈魂以甘露、陽光和力量。
商業理念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散其財,有良策。”稻盛和夫說:“這是利他主義的回報。想著對方看似傷害了自己的利益,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稻盛和夫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親身經歷了多次經濟周期,但憑著勇氣和遠見,使企業保持了逆勢增長。對於所謂的蕭條,他認為企業經營者真的沒有必要感到悲觀。有蕭條的時候,必然有上漲的時候。當出現衰退時,最重要的是為未來做好準備,要有遠見,不要恐慌,要有耐心。
妳不妨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認真思考壹下妳的產品、服務和市場,為可能的R&D和市場細分做好準備。每次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稻盛和夫都會以R&D為中心,探索各種新業務和新產品的可能性,KDDI就是他在蕭條時期創立的新業務。
成功之路
稻盛和夫的成功公式需要極其敏銳的頭腦和非常柔軟的心。
稻盛和夫並不是壹個聰明人,初中高中大學考試經常不及格。他原本想當醫生,但只能在陶瓷廠找到工作。工廠瀕臨倒閉,工資發不出,員工士氣低落。他們經常通過罷工來發泄憤怒。和稻盛和夫壹起去的四個大學生都辭職了,只有稻盛和夫留了下來。他吃住在實驗室裏。
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思考,壹次又壹次地在腦海中模擬推演,起初只出現在夢裏的事情逐漸清晰,最後夢境與現實的界限消失了,難以想象的事情發生了:既無知識又無技能,既無經驗又無設備的稻盛和夫做出了世界領先的發明,給即將倒閉的工廠帶來了生機。
自京瓷公司1959成立以來,稻盛和夫幾十年來壹直是京瓷研發的領導者。他發現,壹旦對工作瘋狂,對某個目標有強烈的渴望,他就會在腦海中形成壹個形象,身邊任何新發生的事情都會堅定地指向那個意圖。這個時候,諸神會給妳壹個照亮未來的火炬,智慧之井會向妳敞開。
稻盛和夫實現了超越現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真實過程。他知道追求完美的強度決定了壹個人和壹個公司的前景。有壹次,和他壹起大學畢業的壹個同學,在京瓷公司領導壹個新產品的研發。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他和他的團隊終於推出了壹款完全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但是稻盛和夫拒絕了這個設計,理由是這不是他心中看到的明亮的陶瓷。那個主管很生氣。我不得不回去開發稻盛和夫的“夢中見到的光明陶瓷”,歷經磨難終於想出了壹個完美的產品。
稻盛和夫的認識給了我們非常重要的啟示。當妳對壹個目標有強烈而執著的渴望時,通過努力思考和實現,妳可能會提前“清晰地看到”全新的結果。相反,如果事先沒有明確的形象,就不會有新的成就。這是稻盛和夫在各種人生經歷中體會到的道理。
看似神秘,實則玄妙。稻盛和夫並沒有止步於靈感的頓悟,而是繼續深化認識,在實踐中摸索出壹個創作方程式:
生活工作的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
“能力”主要指遺傳和後天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熱情”是指從事壹項工作時的激情、對成功的渴望等所有因素;“思維方式”是指對待工作的心態、精神狀態和價值偏好。壹個人,壹個企業能做到什麽程度,取決於三個因素的乘積。
其中,能力和熱情的範圍是0-100。因為是乘法,即使妳有能力,缺乏工作熱情,也不會有好結果;自知能力不足,卻能以燃燒的激情對待生活和工作,最終能取得比先天資質的人更好的成績。思維模式的範圍是-100-+100。改變思維方式,改變壹個人的心態,人生和事業都會有180度的轉折;能力和熱情,但思維方式犯了方向性錯誤,僅此壹點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這個成功方程式不是稻盛和夫用來表明其理論的坐標,而是實踐中考核提拔幹部、選拔員工的標尺。稻盛和夫從這個等式出發,堅持不用聰明人,不用頂尖大學畢業的學生,不用公司裏有高級背景的人。在他看來,這些人們通常引以為豪的東西,恰恰是專註事物的障礙。如果不能調動全身的感情和精力去鉆研細節,就不會有持久的熱情和到位的思考。他反復強調:“我希望人們記住這個‘神秘的預言’,生活與他們的思想是壹致的,強烈的思想會在某些現象中表達出來。”
這是稻盛和夫對創造力的詮釋:妳需要壹個極其敏銳的頭腦和壹顆非常柔軟的心,妳需要對神經、眼睛、身體、耳朵和聲音完全敏感,去覺察和跟隨每壹刻的真相,這樣妳才能把握“神秘的預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