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超額認購65,438+00倍,提前完成籌資目標。在百度熱榜中,滴滴被超額認購10倍,引發市場熱議。在滴滴之前,滴滴公司已經憑借順風車業務率先在港股上市,成為國內共享出行領域的第壹股。
滴滴超額認購10倍,提前完成1的募資目標。在百度熱榜中,滴滴被超額認購10倍,引發市場熱議。滴滴原計劃融資40億美元,但被超額認購400億美元。市場機構熱衷於參與滴滴上市的紅利。
雖然美股上市時間尚未確定,但滴滴的IPO估值為620億至670億美元。包括限制性股票在內,稀釋後的估值可能超過700億美元,這意味著滴滴上市可能成為10年來最大的美股IPO。
在共享出行領域,自行車共享出行和共享汽車出行的發展完全走上了不同的軌道模式,各自的結局也各不相同。
摩拜單車持續虧損,被視為好歸宿的美團點評收購,而ofo陷入虧損破產的無限循環,創始人戴威被限制支出。
共享汽車領域雖然也處於持續燒錢補貼和虧損的狀態,但是可以獲得持續的融資,這個賽道上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即使前期虧損超過500億,滴滴依然可以保持發展,實現IPO的目標。
在滴滴之前,滴滴公司已經憑借順風車業務率先在港股上市,成為國內共享出行領域的第壹股。
滴滴公司港股上市成為共享汽車第壹股,滴滴赴美上市成為10年來最大的美股IPO。這是否意味著共享汽車出行領域將打破虧損魔咒,形成成熟穩定的商業盈利模式?
滴滴和共享汽車的未來在哪裏?我們圍繞滴滴在美國IPO的話題做壹個市場分析和解讀:
首先,共享汽車行業長期處於燒錢補貼、跨界多元化發展的模式。汽車出行業務持續虧損,滴滴今年壹季度實現盈利。
事實上,共享汽車出行也是傳統汽車行業的互聯網發展紅利。在從門戶網站到移動互聯網發展的20年產業紅利中,很多傳統行業通過互聯網+的發展獲得了線上紅利,實現了彎道超車。
滴滴出行、滴滴公司、優步等。都趕上了汽車出行的線上紅利,汽車已經成為家庭常用的交通工具,而中國無疑是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這也意味著汽車共享出行領域的最大市場。
共享出行領域能形成大規模競爭,也和前期的資金投入有關。其中包括IDG、高郵資本、騰訊、軟銀、紅杉資本等。都參與過共享出行的燒錢補貼大戰。各路資本和互聯網巨頭通過燒錢補貼、多輪融資的模式培養消費者的線上拼車習慣,占領更多出行市場份額。
2065438+2009年,互聯網汽車出行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滴滴等共享出行公司瘋狂擴張,也是傳統出租車市場受到重創的階段。接著,傳統汽車領域的國企和行業巨頭加入共享汽車行業的市場份額爭奪,如中國壹汽、東風汽車、北汽集團等。共享汽車領域進入傳統車企和互聯網車企融合發展模式,競爭加劇。
通過收購優步,滴滴已經在共享出行領域占據了85%的市場份額。2012至今,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
早期,字節跳動和螞蟻金服被列為互聯網的三大獨角獸。但由於安全事故,順風車業務暫停,前期補貼損失超過500億。反而是迪達公司率先上市,迪達公司剛剛以第壹搭便車業務的市場份額超過香港IPO。
滴滴在美國IPO的承銷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CICC、中銀國際、工銀國際、國泰君安等IPO價格為13至14美元。
滴滴原本計劃港股上市,現在要去美國IPO,10倍的超額認購也說明了滴滴在共享出行領域的地位。去年滴滴營收超過140億,今年壹季度營收422億,是去年壹季度的兩倍。今年壹季度扭虧為盈,凈利潤超過54億。
然而,無論是滴滴公司還是滴滴出行,雖然短期財務數據有所好轉,但仍未擺脫出行業務持續虧損、沒有穩定盈利模式的困境。滴滴第壹季度的盈利,其實並不是出行主營業務的盈利,而是壹筆跨界投資社區團購業務的盈利。
滴滴出行不僅是汽車出行業務,還采取了滴滴外賣、滴滴社區團購、滴滴金融服務等多元化跨界發展模式,涉及保險、消費金融等領域。然而,汽車出行的主營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但得益於出行行業的持續增長,它總能保持融資和擴張。
其次,滴滴占據出行市場最大份額,相對優勢明顯。其他共享出行車企走的是垂直深耕模式。
雖然搭便車業務縮水,但滴滴在專車市場仍占有最大份額。2018年,滴滴在與易到、優步的燒錢補貼競爭中勝出,壹度占據91%的網約車市場份額。
在出行業務覆蓋方面,滴滴無疑是發展最全面的,這也意味著融資規模和虧損規模比其他網約車公司更大,但也意味著未來業務發展空間最大。
其他網約車品牌無法支撐全業務網約車模式,大多采取在垂直領域深耕的模式與滴滴競爭。比如神州專車專註於高端服務,滴滴公司專註於順風車業務。
傳統汽車行業也采用垂直模式。比如傳統汽車公司吉利控股集團也推出了曹操出行,主打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共享出行業務,同樣采取垂直差異化競爭。說曹操曹操到也是壹個亮點。
從目前共享出行的發展格局來看,共享汽車的出現已經過了燒錢補貼的階段,用戶也養成了網上用車出行的習慣,這也讓我們的汽車實現了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對於汽車出行來說,無疑是壹種改變,提供了更大的出行便利,也讓車主從消費者變成了汽車從業者,除此之外還有新的職業形式。
滴滴在美國上市超額認購,解決了融資發展問題。未來將在各大垂直領域的出行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對於用戶和司機來說,當燒錢的補貼模式結束,共享出行的成本也會上升。這也是互聯網行業常見的玩法。早期瘋狂燒錢補貼培養用戶習慣,後來業務和市場成熟了,再把錢賺回來。
最後,滴滴還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開拓海外市場,在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等領域進行研發。
隨著碳中和及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發展計劃的逐步實施,汽車領域也迎來了交通領域電氣化和智能化發展的紅利。
我們需要發展電動汽車來減少燃油汽車的碳排放。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紅利也可能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分享出行市場。滴滴、蔚來汽車等在互聯網上共享汽車出行、造車的公司,無疑是對傳統汽車企業互聯網化、智能化發展的助力,實現了汽車線上線下產業的融合發展。
滴滴超額認購10倍,提前完成募資目標2。說實話,我們看到滴滴被超額認購,很多人都在問,應該怎麽看待這種提前完成籌款目標的滴滴?
首先,我們需要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理解獲得多倍超額認購意味著什麽。對於任何壹家上市公司來說,獲得超額認購其實代表了資本市場的認可程度。壹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認可度越高,其超額認購倍數就越高。可以說獲得10倍超額認購是非常困難的。滴滴作為壹家共享經濟企業,能夠在這方面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尤其是在之前共享經濟很多平臺的表現都不怎麽樣的情況下,可見市場對滴滴的認可有多高。
其次,滴滴的超額認購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中國的在線租車市場,贏得了整個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和市場空間。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無疑會有很強的市場發展前景。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滴滴這種已經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占據強大市場影響力的公司,無疑會有遠主。這個空間是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和中國市場的長期潛力造成的,這也是滴滴能夠得到資本市場認可的原因。
當然,滴滴的國際化和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是重要原因。截至2021年3月,滴滴已在15個國家的4000多個城鎮開展業務。同時,滴滴的自動駕駛技術也值得看好。壹方面,共享出行網可以通過混合調度模式加速自動駕駛應用的落地;另壹方面,網約車的運營經驗和真實路況可以幫助自動駕駛技術快速叠代,解決長尾技術問題。有了這兩個優勢,滴滴被國際資本市場看好也就順理成章了。
第三,從長遠來看,滴滴的上市無疑邁出了非常關鍵的壹步。對於滴滴的上市,可以說目前基本不會有問題,滴滴在資本市場的認可也代表了滴滴可以借助上市帶來的優勢和品牌影響力,進壹步鞏固自己在資本市場的號召力和地位,也使自己擁有更強的市場影響力,從而為自己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