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科技並不是滴滴的“真身”。在香港,有壹家名為“小菊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外資企業。北京滴滴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獨資,註冊資本5.6億元,法定代表人程維。滴滴的早期投資者王剛和朱嘯虎也是滴滴無限的董事。同時,在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也可以查到壹家名為滴滴(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的註冊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已達2億美元,法定代表人為程維。在該公司的高層信息中,劉清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這兩家比小菊科技大得多的公司都是在香港註冊的。這樣的結構和資本設置,讓滴滴疑似“VIE結構”逐漸浮出水面。
據介紹,VIE模式是指境外註冊上市主體與境內經營主體分離。境外上市主體通過協議控制境內經營主體,經營主體為上市主體的VIE(可變利益主體)。
公開資料顯示,小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菊科技開曼公司)是小菊科技港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程維、王剛和滴滴早期投資人朱嘯虎均為該公司董事。同時,滴滴(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由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離岸公司歡呼創投全球有限公司控制。早在2013年8月,維珍CVG公司就正式取得了滴滴香港前身大黃蜂(香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也就是說,滴滴中國的唯壹股東是由原來的“大黃蜂”相關公司演變而來的(大黃蜂更早些時候被迅速合並)。
另壹家名為小菊快智公司的公司可能是小菊科技開曼公司和維珍CVG***共同投資的產物。這是壹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離岸公司,在外國媒體報道時經常使用小菊快智的名字。去年,壹嗨租車出售小菊快智股權套現;高燕資本還接觸了小菊快智的投資者,並計劃增加其在該公司的股份。另據報道,滴滴將在小菊快的名下上市。
小菊快智的成立並不算早。小菊是小菊科技的代名詞,快智是快智科技的代名詞,原來的快公司。這說明這家公司是滴滴和快的合並後成立的。投資還是要去壹些正規的平臺,比如騰訊眾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