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穩定股價,許多房地產企業開始大規模回購股票。統計顯示,2021以來,超過20家房企,包括華僑城A、美好地產、杜松股份、中國金茂、中國奧園等,相繼發布股份回購或擬回購計劃。與此同時,部分房地產相關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東增持或股票回購預案。僅5月份就有九龍倉集團、紅星美凱龍、建業地產、時代鄰裏等數家房地產相關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東增持或股票回購預案。
利潤下降,拿地意願降低
從房地產行業整體來看,平均毛利率從高點35%下降到目前的23%,平均歸母凈利率從高點10%下降到目前的4%。而且從近期拿地來看,部分房企甚至做好了1%-2%的凈利率準備。
資金鏈緊張加劇了盈利能力的下降,房企在拿地方面變得更加謹慎。5-5月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7.5%,同比減少31.6%。獲得的土地數量也大幅下降。2021 1-5月累計取得土地金額同比減少20.5%,同比減少0.3%。
另壹方面,銷售端依然火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663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3%。較2019同期增長19.6%。商品房銷售額70534億元,增長52.4%;較2019同期增長36.2%。銷售端的火爆與拿地乏力形成鮮明對比,說明房企銷售增長高,資金來源充足,但仍不願意加大力度拿地。
規範升級行業發展迎來變革
2021上半年,地方政府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因城施策、綜合治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湖州、Xi安、合富、嘉興、紹興等24個城市相繼升級調控,主要涉及升級“四限”、增加房地產交易稅費、設立二手房參考價格、搖號新房等。上海是上半年房地產調控的風向標,上半年連續七次加碼調控。
更重要的是,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已經出臺,效果越來越明顯。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銀行業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10.5%,增速創八年新低,六大國有銀行集中度全部下降。核心壹二線城市,以及熱點三四線城市,都出現了房貸額度緊張,放款周期長的現象。
信貸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審查變得更加嚴格,以防範資金非法流入房地產市場。截至6月,北京、上海、廈門自查發現房地產非法流入金額超過25億元。重慶、內蒙古、廣州、深圳等地監管部門已就“過橋貸”、“止贖貸”約談相關部門,監管對象擴大至非銀行金融機構。
受信貸收緊影響,2月份以來,全國房貸利率止跌回升,走勢上移。5月份,全國首套房平均房貸利率為5.33%,較2020年末上升11BP,二套房平均房貸利率為5.61%,較2020年末上升8BP。
房企應向管理要效益
房企告別了土地紅利和財務紅利時代,進入了管理紅利時代。市場的變化迫使企業向管理要效益。
據不完全統計,從1到2020年7月,50強中僅有10家房企進行了組織架構改革,但自8月三條紅線發布以來,已有17家房企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和優化。
整體來看,房企的組織變革主要圍繞三個主題:總部精簡、區域優化、多元化業務線調整;簡化、聚焦、降低成本是房企改革的目標。
在總部層面,萬科地產、鄭融地產、新城控股都按照精簡架構、扁平化管理的思路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
比如,萬科最近將集團的職能部門,即“研發專業工會”部門搬出了深圳總部,同時總部員工減少了30人,接近集團總部員工的五分之壹;鄭融地產將營銷中心從總部分離出來,單獨成立營銷公司;麥德龍控股合並了總部類似的職能部門,合並後新成立了四個職能中心。
區域公司方面,平行添加、裂變合並、動態調整是當前行業改革的主題。2020年8月,中糧控股宣布將原中糧地產南方區域集團升級為中糧粵港澳發展集團。2020年底,中糧控股先後成立長三角發展集團和京津冀發展集團。
5438年6月+2020年10月,碧桂園開始新壹輪組織人事調整,將73個區域公司拆分為約100,祥生控股將蘇寧-安徽大區調整為聯塑、蘇南、宣城、合肥四大事業部。華潤置地將華南拆分為深圳和華南。
整體來看,隨著土地、金融、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房地產行業進入了較長的低增長、低利潤時期。行業銷售利潤下滑,人均效率提升,向管理要效益,成為房企新的突破口,不少房企開始從“粗放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司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