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東北地方病嚴重地區地下水勘探與供水安全示範

東北地方病嚴重地區地下水勘探與供水安全示範

壹.內容概述

“東北地區地方病嚴重地區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範”是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的“地方病嚴重地區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範”工作項目之壹。項目工作時間為2006年至2011。承擔單位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參與單位為黑龍江省地質環境監測站、吉林省地質環境監測站、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遼寧省地質環境監測站、吉林大學。

該項目的工作是系統總結東北飲水型地方病嚴重地區現有的改水經驗和水文地質條件,選擇重點地區開展地下水勘查,查明適宜人畜飲用的地下水分布和埋藏條件,實施典型地區供水安全示範工程,提出地下水開發利用分區;研究東北地區地方病嚴重地區地下水中砷和氟的賦存和分布,為解決類似地方病嚴重地區的飲水困難提供地質資料和示範經驗。

項目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飲水型地方病區人民的供水安全為目標;充分利用現有的水利環境調查研究成果,應用水文地質和環境地球化學的最新理論、技術和方法,發揮水文地質的專業知識,解決防病改水問題;根據病區病情、水文地質條件和水資源特點,選擇重點,進行整體規劃。分期分批開展了東北地區15縣(市、區)水文地質專項調查,編制了地下水開發利用區劃,為改水示範工程的實施提供了依據。選擇典型地區,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在病區開展地下水勘探、供水安全和改水示範,解決部分群眾飲水安全問題;開展綜合研究和專題研究,深化對地質規律的認識,總結地方病區地下水勘探開發經驗,指導和促進飲水型地方病區供水安全問題的解決。

1.基本查明了松嫩平原主要致病含水層的結構特征。

通過水文地質專項調查、供水安全示範工程、專題研究和綜合研究,在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基本查明了松嫩平原的含水層結構。認為松嫩平原病區的致病含水層在結構上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層,高氟、高砷、高礦化度地下水主要存在於第四系松散巖類含水層中。根據地下水埋藏特征、含水巖系和水力特征,可分為上更新統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層和中、下更新統白土山組承壓含水層。

區域水文地質條件表明,松嫩平原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層下廣泛分布著富水性好、水質優良的第四系孔隙承壓水和新近系、古近系、白堊系孔隙裂隙和裂隙孔隙承壓水,是改善病區供水的目的層。

2.基本摸清了東北地區地方病的現狀和分布規律。

東北地區是我國的重疫區之壹。幾乎每個行政區縣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病分布,具有病區分布廣、患者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點。主要有氟中毒、克山病、大骨節病、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砷中毒,其中氟中毒是東北地區最主要的地方病。氟中毒流行區為遼寧省的盤山、黑山、遼中、康平、建平、法庫、新民、彰武、淩海、遼陽,吉林省的通榆、白城、洮南、乾安,黑龍江省的肇源、肇東、肇州、安達、林迪安、大通區,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通遼。病區人口約750萬,患者約260萬。主要表現為氟骨癥和氟斑牙。在地貌上,這些地區主要是低平原、高平原和山前扇形平原的低窪地區。居民用水以第四系淺層水為主,高氟地區地下水含氟量壹般為1 ~ 3mg/l,飲用高氟水是導致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松嫩平原地方病的發生與自然和地質條件有關。原生環境是地方性氟中毒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氣候、水文特征、地形地貌、土壤、地質條件、地球化學環境和水文地質環境。人為因素,包括人為汙染、水土資源利用、生活習慣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進壹步影響地方性氟中毒的發生和發展。

3.研究了氟和砷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和富集。

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縣和乾安縣,洮南市的黑龍江省西南部的大慶市和安達市,以及肇東、肇源、肇州地區。在這些地區,潛水含水層、第四系承壓含水層和第三系承壓含水層的地下水樣品均有氟含量超標現象,地下水含水層的超標率最高。

松嫩平原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通榆縣和洮南市。在這些地區,潛水含水層、第四系承壓含水層和第三系承壓含水層中的砷含量均超標。其中,第四系承壓含水層水樣超標點數最多。

研究表明,東北地區地下水中的氟主要來源於含水圍巖,在“巖石、土壤-地下水”系統中濃度梯度始終較高,因此存在氟從巖石、土壤向地下水遷移的潛在可能性。

研究區大興安嶺分布的各類巖石中砷含量高,客觀上提供了砷的來源,巖石中的礦物是地下水成分的主要來源,水-巖相互作用是形成高砷地下水水化學成分的直接原因。另壹方面,新生代以來這些地區的土壤經歷了不同的氣候環境和不同的水文條件,有利於砷的富集。土壤中的砷是該地區地下水中砷的直接來源。

通過分析認為,地下水中氟和砷的濃度與TDS含量和水化學類型密切相關。高F、高As地下水中TDS含量大於500mg/L,水化學類型多為HCO3、HCO3 Cl或Cl HCO3,水中Na/(Cl+SO4) mg當量比壹般大於1。結合汽水的形成條件和特點,可以說F和As在汽水中容易富集。

4.地方選區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是分區的。

在地下水資源計算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地下水的分布規律、富水性、埋藏條件、水質、水量和開采方式,充分考慮地方病的現狀和地下水中砷、氟、礦化度的賦存和分布規律,根據地下水的目的層、水質、防治水方法、地下水環境的安全和保護措施、開采條件、成井工藝和礦化度,

二、適用範圍及應用實例

通過專項水文地質調查、專項研究和供水安全示範工程實施,基本查清了東北地區15專項調查區和供水示範區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地方病分布及其與地質環境的關系,開展了地下水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區劃,成功實施示範井33口,總出水量達到22000m3日以上。成功解決了8個縣(市、區)約4.8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為病區近654.38+0.5萬人提供了防病改水示範經驗,受到當地居民的好評,促進了當地政府和居民防病改水,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第三,促進轉變方式

會議交流、項目合作、咨詢服務、宣傳報道等。

技術支持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

聯系人:趙愛林、王

郵寄地址: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街1號。

郵政編碼:110034

電話:024-62606139

電子郵件:syxiaoguang@yahoo.com.cn

  • 上一篇:德勤的SAP系統是什麽?
  • 下一篇:發電機品牌排名前十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