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財務報告對我來說很難理解。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很多認識都是片面的,或者知道壹點但不知道全貌,或者知道但不知道為什麽。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在壹定程度上掌握了財務報表的邏輯結構,能夠將財務報表的信息與企業的決策聯系起來。正如書中所說,“財務只是壹種語言,描述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學習財務知識,需要看企業的目的,不能陷入會計數字,把數字和它描述的企業割裂開來。“以前我覺得會計師就是壹個翻譯,把業務語言翻譯成財務語言,但是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會計師應該站在壹個企業管理者的角度看企業的全景,通過分析財務信息來展現更大的價值。本書的結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簡介:什麽是會計
2.資產負債表:企業的照相機
3.損益表:公司相機
4.財務報表的誕生及其內在邏輯
5.現金流量表剖析
6.靈活運用三種報表,打通財務數據的經絡
7.找出影響財務數據的因素
8.什麽樣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9.控制風險的關鍵
10.結論
什麽是會計?它是壹門科學嗎?是藝術嗎?還是魔法?在引言中,作者舉了壹個“用壹套3000萬的房子抵了654.38+0.6億的貸款,然後用654.38+0.6億的現金買了這套房子,最後扭虧為盈”的例子。在資產負債表壹章中,作者引用了“養雞場裏的雞由於用途不同,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反映也不同。這些例子讓我想起壹位領導的講話,“會計是壹門技術。玩得好就是藝術,玩得不好就是魔術。“的確,會計是壹門社會科學,是壹種人為的規則。不是非黑即白,有很多判斷和選擇,會導致很多不同的結果。所以,我想把朱镕基總理給國家會計學院的題詞作為會計信條“誠信為本,經營為本,恪守準則,不做假賬”。這是我對會計工作的理解,也是我從事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對“三表”的理解還是引用領導在講座中的話:“資產負債表是基礎,利潤表是面子,現金流量表是裏子。”書中詳細解釋了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內容、項目順序和上下文。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告訴我們這些錢被用來做什麽,右邊告訴我們這些錢來自哪裏。資產=責任+所有者權益。我之前以為這是數學公式,其實不是。這個“會計恒等式”的變體:所有者權益=資產-責任成立,但責任=資產-所有者權益是錯誤的。順序不同代表完全不用的意思,可能就是我前面說的。學金融不能把數字和它描述的企業割裂開來。關於利潤表,我覺得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告訴我們企業賺的錢從哪裏來,哪些是可持續的,哪些是不可持續的,通過結構分析各個項目的比重,壹目了然,簡單實用。至於現金流量表,我認為是三表中最“真實”的壹張,是壹個企業的裏子。我之前從事過壹段時間的資金管理工作,深明現金流的重要性。每天盯著銀行流水等錢,真的很難。正如領導所說,很多企業看似利潤很高,實際生活並不輕松。因為現金流短缺,在這樣的企業做會計很難。同樣,有些企業看似利潤不好,卻因為現金流充裕而活得很舒服,可以說壹定程度上卡住了企業的脖子。三個報表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企業的情況,現金流量表從風險的角度反映了企業的生存能力。該書通過分析具有不同現金流特征的八類企業,為我們提供了判斷企業風險的重要標準。對於我們“+-+”企業來說,控制投資風險是最需要註意的壹點,之前的規模擴張投資策略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們的可持續發展。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從收益的角度反映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我們有關系的企業就是底子不厚臉皮太薄,陷入折舊無法支撐投資的窘境。這三張表相互結合,可以展現企業的全貌。
對於財務決策,我的理解還很簡單,需要更深入的學習,所以暫時沒有能力討論,但是我會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素質,早日成為壹名能夠為財務決策提供支持的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