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衍生金融工具帶來的利益和風險
財務分析報告應披露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造成劇烈變化的風險,明確各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和義務,否則很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用決策上出現失誤。
2.人力資源信息
要解決好人力資源信息披露問題,不僅要深入研究人力資源計量的方法和理論,還要涉及人力資本的確認和由此產生的利益分配。雖然難,但也不能忽視。
3.股東權益稀釋
由於金融創新產生的產權交易證券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普及,股東的經濟利益來源更多地體現在股票的市場差價上。上市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往往與股票的市場價值相差很大,這就給公司經營者提供了通過股權交換增加利潤的機會。
只有註重股東權益稀釋信息的披露,才能更好地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
4.企業綜合收益
基於以下兩個原因,企業應重點披露綜合收益:
第壹,我國壹些企業,尤其是老企業,所持有的資產實際價值與會計賬簿上的資產價值差異很大。這個差額就是預期損益。揭示它可以更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收入情況,有利於投資者和貸款者的決策。
二是能有效遏制企業操縱利潤或粉飾業績。
5.對公司未來價值的預測
要盡可能多地披露有關企業未來價值預測的信息,如企業的投資、材料成本波動、產品市場份額、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信息,為財務報告使用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趨勢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務。
6、企業對社會的貢獻
第壹,貨幣資本的主導地位相對減弱,人力和知識資本的貢獻比例與日俱增。財務報告應該為這些信息的使用者服務。
第二,政治經濟民主化的發展趨勢要求向貨幣資本的支配者公布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及其分配。
第三,公布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有利於協調各方關系,從而對解決利益分配矛盾、增加利益創造合力產生積極影響。
第四,政府管理部門了解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有助於科學制定宏觀調控措施,促進經濟發展。
7、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壹是環境本身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二是環境引起的社會變化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如果壹個企業在環境的影響下無法持續經營,那麽建立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的會計信息就沒有意義。
而且,了解因環境因素而影響企業發展的信息,如汙染治理成本、負債、資產價值貶值和其他環境風險損失等,可以為債權人、投資者和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