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認為,制藥行業受到外部幹擾的限制。如果擾動因素繼續升級,相關企業有望加快在高端設備和儀器領域的自主創新。展望未來,R&D創新、消費升級和制造業升級將成為醫藥行業的長期趨勢。
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中國醫藥行業以內供為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醫藥制造業2018年主營收入近2.4萬億元,其中出口交貨值僅約1460億元。中國醫療保險商會2018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出口的醫療產品主要為原料(47%)、醫院診療設備(16%)和保健康復設備(9%)。
對於外界幹擾因素,有專業人士指出,中國原料藥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原料藥往往屬於高汙染、高能耗的行業。在之前的全球產業鏈轉移過程中,歐美已經將汙染相對嚴重的原料藥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自身產能有限,正好存在需求缺口。
隨著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醫藥行業子行業分化明顯。中泰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市醫藥公司收入增長20.51%,利潤總額增長7.78%,扣非凈利潤增長8.33%。2019年壹季度,上市醫藥公司收入增長16.42%,利潤總額增長6.44%,扣非凈利潤增長-3.73%。如果扣除原料藥板塊,醫藥行業仍保持2.89%的非盈利增長。
註意高景氣的細分
中信建投(22.50+1.40%,咨詢股)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機構對醫藥板塊的配置處於歷史平均水平。公募基金壹季度醫藥持倉整體比例為11.09%,較上季度上升0.81個百分點。剔除醫藥基金後,持股比例約為8.02%,較上季度上升0.95個百分點,基金持倉比例為2015以來的平均水平。
在外部擾動和宏觀經濟波動的背景下,醫藥板塊的配置價值凸顯。中信建投分析師何菊英指出,繼續關註優勢細分領域,從六個線索入手:壹是處方藥,建議關註創新藥龍頭(60.07+0.77%,咨詢股)、政策免疫中生長激素龍頭恒瑞醫藥;二是醫療外包的核心目標;三是伴隨診斷的核心目標;四是設備、連鎖藥店、醫療服務的龍頭公司;第五,醫療信息化龍頭企業;第六,混改潛力大的公司。
中泰證券分析師姜奇和趙磊認為,展望未來三年,R&D創新、消費升級和制造業升級將成為行業的長期趨勢。在R&D和創新領域:創新藥物仍然是最確定的趨勢,R&D和創新是制藥業的未來。建議布局產品管道豐富的創新藥優質標準,同時醫療服務外包向國內轉移,國內創新需求大增。國內創新藥外包迎來爆發,建議布局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消費升級方面,醫療服務、疫苗、自費特色藥、品牌中藥受益於消費升級趨勢,優質龍頭企業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制造業升級方面,仿制藥公司受帶量采購等政策影響,估值會受到壓制;但短期業績普遍不受影響,且行業洗牌後將誕生新的逃離成本領先戰略和高壁壘仿制藥的龍頭,部分優質企業將有機會修復超估值後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