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高盛集團中國發展

高盛集團中國發展

高盛長期以來壹直將中國視為壹個重要的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它就將中國視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關鍵地區。高盛於1984在香港設立亞太總部,並於1994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逐漸在中國建立了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分支機構,為中國政府和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國內大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高盛也是首家獲得上交所b股交易牌照的外資投行,也是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壹。

高盛在中國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建立了非常強大的業務網絡,並在中國進入和參與國際資本市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過去的十年裏,高盛在幫助中國公司出售海外股票方面壹直扮演著主導角色。其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交易包括:中國移動首次公開發行in 1997,融資40億美元,成為亞洲(除日本)最大的私有化項目之壹;中國石油2000年3月的首次公開發行融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於2002年7月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融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2004年的首次公開募股籌集了6543.8美元+8.4億美元。中興通訊同年在香港的首次公開發行融資4億美元,是第壹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國交通銀行2005年海外上市項目融資22億美元,成為中國首家海外上市的國有銀行。以及同年中國石油的後續股票出售,融資27億美元。2006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價值654.38+0.98億美元的中海油快速申報發行項目和價值654.38+065.438+0.90億美元的中國銀行h股首次公開上市。這是中國最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按銷售日期計算,也是全球第四大項目。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率先處理了超過40筆大規模債務出售交易。高盛曾多次在中國政府全球大規模售債交易中擔任顧問和主承銷商,分別於654.38+098、2006.54.38+0、2003、2004.65 . 38+0年完成超過654.38+0億美元的大規模交易。高盛(Goldman Sachs)是唯壹壹家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中國政府每壹次主權美元債券海外發售的國際投行。

與世界其他地區壹樣,高盛在中國市場扮演著首選財務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絡為客戶提供戰略咨詢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財務顧問參與了中國的多起重大並購,如日產投資東風汽車6543.8+0億美元;戴姆勒-克萊斯勒在BAIC投資11億美元;TCL與湯姆遜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匯豐收購中國交通銀行20%股份;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中國石油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中海油收購尼日爾石油資產等等。

2004年6月5日至2004年2月,高盛獲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國發展的又壹個裏程碑。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的股份,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的股份。自合資公司成立以來,高盛能夠在中國開展當地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以及提供國內財務顧問和其他相關服務。1994

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代表處。

高盛成為首家獲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的外國投資銀行。

高盛對中國第二大人壽保險公司和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進行了第壹筆自籌資金投資,投資額為3500萬美元。高盛目前持有平安6.8%的股份。

1997

高盛是中國移動40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的主承銷商,這是亞洲除日本以外最大的私有化項目之壹,也是中國電信業的首個私有化項目。該項目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仍然取得了成功的定價。

高盛是中國南方航空7.2億美元裏程碑式h股IPO項目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航空業首個大規模私有化項目。

高盛是中國財政部價值5億美元的全球債券發行的副主承銷商。

1998

高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價值6543.8億美元。

1999

高盛開始擔任廣東省政府的金融重組顧問,並對粵海企業有限公司進行了陳述。

進行債務重組。

高盛是中國移動20億美元二次股票發行項目的主承銷商。

在2000年

高盛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保爾森成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首任主席。

高盛是中國石油29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的主承銷商。這個項目的定價期恰逢新經濟泡沫的高峰期和政治高度敏感期,但卻是中國油氣行業第壹個成功的私有化項目。

在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倒閉引發的潛在信貸危機期間,高盛完成了粵海企業有限公司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項目,這是中國國有企業歷史上第壹個債務重組項目。隨後,高盛在廣東投資2000萬美元。

高盛是中國移動創紀錄的72億美元後續/可轉換債券發行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除日本以外亞洲最大的股票發行項目。

2001年

高盛在中國又投資了兩個項目。壹個是收購中國第三大綜合固網電信服務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中國網通)6000萬美元的股份,另壹個是收購中國第壹家獨立的8英寸半導體晶圓公司SMIC 5000萬美元的股份。高盛目前持有中國網通2.4%的股份和SMIC 4.0%的股份。

高盛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主權債券的主承銷商,再次籌集了6543.8億美元。

2002年

高盛是中國銀行26.7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金融服務業的首個私有化項目。

高盛擔任日產汽車6543.8億美元收購東風汽車的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香港)價值6543.8+002億美元收購中國八省移動通信公司及7.5億美元私募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3年

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出資收購合資公司價值6543.8+09億元的不良貸款和房地產資產組合。合資公司是第壹家由政府正式註冊批準的中外合資資產管理公司。

就在中國擺脫非典影響,即將啟動最新壹期全球主權債券發行之前,高盛作為中國政府的評級顧問,幫助中國提升了信用評級: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3上調至A2。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期主權債券發行美元部分的主承銷商,成為繼1998以來唯壹三次擔任中國政府主權債券發行主承銷商的國際銀行。

高盛成為首批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牌照的金融機構,投資額度為5000萬美元。

高盛是戴姆勒-克萊斯勒11億美元的BAIC控股投資項目的財務顧問,該項目將在中國生產奔馳轎車和卡車。

高盛在諾基亞將四家合資企業整合為壹家公司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這使得這家新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企業。

2004年

2004年,高盛成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市的主要承銷商。具體項目包括:盛大價值6543.8+690億美元的網絡遊戲公司首次公開上市;即時通訊公司騰訊上市,價值654.38美元+0.8億;平安保險上市,價值654.38美元+0.84億;中國網通上市,價值65438美元+031億美元;中興上市,價值4.53億美元;中國石油配股654.38美元+0.68億美元,中國石化配股7.42億美元。

高盛成功完成中國進出口銀行7.5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亞洲)4億美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654380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5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湯姆遜和TCL在中國的合資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中國第五大銀行交通銀行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戰略性出售其20%股份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曾擔任聯想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4年6月5日至2004年2月,高盛獲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05年

高盛是交通銀行h股首次公開上市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價值2654.38+0.6億美元,這是中國國有銀行首次海外上市。

高盛是中石化2.47億美元借殼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這個項目的結構分為三個部分,所以極其復雜但是很有創意。

高盛擔任了中國石油27.2億美元後續股票發行的主承銷商,這是截至發行日除日本以外亞洲最大的快速申報發行。

高盛再次成功完成價值6543.8+0億美元的國開行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曾擔任中國網通收購PCCW 20%股份的財務顧問。

在淡馬錫控股向中國第三大國有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投資65,438.04億美元的項目中,高盛擔任了財務顧問。

高盛在蘇格蘭皇家銀行65438.06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二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曾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24.9%股權的財務顧問。

高盛加入中國銀行業自我投資的行列,同意以18億美元收購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

高盛因其資產管理業務成為首家獲得兩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牌照和投資額度的金融機構。

2006年

高盛與安聯集團和美國運通簽署協議,以37.8億美元(1月)收購中國工商銀行股份。

高盛擔任中海油22.7億美元收購尼日利亞石油資產的財務顧問(1月)。

高盛擔任分眾傳媒在納斯達克(1月)3.23億美元後續股票發行項目的全球協調人和聯席簿記員。

高盛擔任上海先進半導體在香港9600萬美元IPO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和聯席賬簿管理人(4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654.38美元+0.98億美元快速申報發行(4月)的聯席賬簿管理人。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1165438+9億股h股IPO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和聯席賬簿管理人,該項目是中國最大的IPO項目,按發售日期計算為全球第四。

2006年

2006年,高盛集團、安聯集團、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5億元)收購工行10%股份,收購價格為1.16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6月4日盤中6.77元計算,市值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凈利潤2460億元,不到壹年翻了9.3倍。

2006年3月3日,雙匯集團國有股權轉讓項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底價為654.38+0億元。在上市期間,超過65,438+00的潛在投資者,包括淡馬錫、高盛集團、CDH投資、CCMP亞洲投資基金、花旗集團、中糧集團等。,先後與北京證券交易所聯系,就該項目進行了詢價和洽談。最終,以高盛為實際控制人的香港Rotex有限公司中標雙匯。

  • 上一篇:非瘟疫影響持續,誰能抓住養殖企業的洗牌紅利?
  • 下一篇:《公司法》第16、23、27、35、50、51、77、78、172、176條分別是什麽內容?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