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信貸是金融機構以消費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為目的,以居民未來收入為擔保,向消費者提供的特定商品的貸款。具體來說,它包括以下含義:
1.從本質上講,消費信貸是信用消費的壹種形式。壹般來說,任何以貸款或延期付款形式進行的消費都稱為信用消費。信用消費有很多種形式,比如通過朋友、親戚、朋友、銀行賒賬借貸、賒銷等。消費信貸只是信用消費的壹種,是金融機構向居民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特定消費品的貸款。消費信貸是壹個歷史範疇,是市場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時的壹種經濟現象。
2.消費信貸的目的是消費,擴大商品銷售,加速商品周轉,提高消費者的生活水平。所以形象地說,消費信貸的目的和功能就是幫助消費者實現“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理想。
網絡消費信貸的發展現狀
規模的快速增長
互聯網消費貸款是指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個人消費(壹般不包括購房、購車)提供的短期、小額信用消費貸款服務,無抵押、無擔保。申請、審核、放款、還款全流程在網上完成。相比傳統消費金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資金成本更低,審批效率更高。借助大數據和金融科技,可以進壹步降低信息不對稱。中國互聯網消費信貸規模從2018年的18.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370%。2019年,中國互聯網消費信貸規模約為16.3萬億元。
行業已經進入規範發展階段。
2065438+2004年初,京東金融推出了“京東。COM白條”,正式拉開了互聯網消費信貸的序幕。隨後,螞蟻集團推出“螞蟻花唄”。2015年,各方開始大力布局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進入發展快車道。2065438+2006年3月,在人民銀行、銀監會提出“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的背景下,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迎來了黃金發展期。但與此同時,由於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定位不明確,市場上很多互聯網平臺的風險開始暴露。2017下半年行業進入整頓期,國家出臺壹系列監管政策整頓行業發展亂象。從P2P專項整治、規範現金貸到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再到大數據違規、違規放貸的底層清理和民間借貸利率的規範,中國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逐步進入規範健康發展階段。
產品均勻性高。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可以分為兩類:場景消費貸和現金貸。前者依靠消費場景和消費用途發放貸款,後者名義上也用於消費,但實際上很難追蹤,資金最終去向不明。大部分平臺同時有兩種形式的消費信貸產品,但兩種產品同質化嚴重,尤其是場景消費貸,集中在購物、住房、裝修、旅遊等領域,競爭過度。
2017 12央行和銀監會發布同壹文件。
《關於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指出,暫停無特定場景、無指定用途的網點布局,逐步壓縮存量業務,限期完成整改。這意味著對於消費金融機構來說,場景變得越來越重要。要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就要提高自己的風控水平,讓場景布局更加精細化,比如開發農村金融消費場景、藍領消費場景等。
——以上數據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個人消費貸款利率下調。妳怎麽看待個人消費貸款?
其實我對消費貸款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消費貸款很容易讓消費者養成提前消費的壞習慣。
隨著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工資也沒有太大的增長。這也導致了很多人選擇貸款來解決生活中的壓力。當然是短時間內的好辦法。但長期來看,如果貸款沒有及時還清,會增加更多的壓力。
消費貸款利率下降。
現在消費貸款行業很火,但也蘊含著很大的危機。市民在網上借款,向消費貸款平臺支付壹定利息。然而,壹些非法、不合規的網貸平臺要求消費者支付的利息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水平。所以國家對這方面嚴厲打擊,很多不合規的網貸平臺消失了。但是,仍然有很多非法的小網貸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小網貸平臺只能降低貸款利率。
消費貸款不應該成為社會主流。
我覺得這種貸款並不能成為年輕人消費的主流,年輕人的壓力已經很重了。如果再通過消費貸款來消費,會增加年輕人的壓力。所以這種消費貸款對當前社會來說是不可取的。同時也容易讓貸款人養成不良習慣,總是選擇提前消費。
整頓網貸平臺。
相關金融監管部門要對違規網貸平臺進行整頓,同時規定部分網貸平臺要降低貸款利率。此外,網貸平臺在開展借貸活動的同時,必須嚴格審核借款人的個人能力。網貸平臺在開展催收工作時,也要註意運用法律手段進行催收。畢竟近年來威脅催收方式時有發生,給借款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可以介紹壹下中國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嗎?
中國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介紹:
個人消費貸款是根據個人客戶的信用狀況和中國銀行批準的抵押物,向個人客戶提供的用於消費目的的貸款產品。根據有無抵押,個人消費貸款分為個人抵押消費貸款和個人質押消費貸款;根據貸款金額是否可回收,個人消費貸款進壹步細分為個人抵押可回收消費貸款、個人抵押不可回收消費貸款、個人無抵押質押可回收消費貸款和個人無抵押質押不可回收消費貸款。
以上內容供大家參考。請參考實際業務規定。
消費信貸的現狀和發展方向是什麽?[
中國消費信貸發展的基本情況
1998以來,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提高人民消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信貸不僅提高了消費需求,而且促進了商品銷售,成為國家選擇性調控消費市場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4月末,我國消費信貸余額為22655億元,比年初的1997增加22465億元,增長1.8倍;消費信貸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也從1997年末的不到0.23%上升到10.2%。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樣化發展。從消費領域來看,已經發展到住房、汽車、助學等多個消費領域;從信用工具來看,已經出現了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信用方式。從提供消費信貸業務的機構來看,所有從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為合格信貸業務的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都在經營這項業務。具體來說,消費信貸在中國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貸款總量逐年增加,但增速放緩。
65438-0998,人民銀行發布《關於發展個人消費貸款的指導意見》,消費信貸發展進入快車道。2000-2005年,消費信貸年均增速為31.4%,但受基數逐步擴大等諸多因素影響,消費信貸增速呈逐年下降趨勢。2000年消費信貸增速高達205.4%,2005年僅為10.4%。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原因不僅是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金融服務的改善,還有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快速增長,這是近年來推動消費信貸增長的最重要因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493元,比2000年增加4213元,年均名義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0年的37664億元增加到67177億元,年均增長12.3%。消費信貸的增長與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趨勢基本壹致。
消費信貸結構總體穩定,但個別品種波動較大。
個人住房貸款壹直是消費信貸的主體。近年來,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個人住房貸款已成為消費信貸發展的重點。為了支持和鼓勵居民購房,國家通過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實行住房貸款優惠利率,發展住房貸款。2000年至2005年,個人住房貸款占消費信貸總額的比重基本穩定在80%左右;截至2006年4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已達6543.8+09069億元,占全部消費信貸余額的84%。
助學貸款穩步發展。1999以來,為配合高校擴招政策和收費制度改革,國家出臺了教育助學貸款政策。2004年,針對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中存在的壹些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與教育部等部門合作,出臺了通過招投標確定經辦銀行、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壹系列新政策,使助學貸款業務發展進入新階段。截至2006年4月底,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1575億元。加上商業性助學貸款,各項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379億元。據初步統計,此項信貸業務開展以來,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6543.8+085億元,已幫助約228萬名學生完成學業。
汽車貸款風險逐漸暴露,波動較大。汽車貸款是商業銀行較早推出的消費信貸品種之壹。1998至2003年,汽車貸款業務發展迅速。從2001到2003年,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48%,依次占消費貸款總額的6.2%、10.8%和11.7%。然而,從2004年初開始,汽車貸款的風險逐漸暴露,金融機構開始控制汽車貸款規模,並采取了更嚴格的風險防範措施,汽車貸款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截至2006年4月末,汽車貸款余額為1011億元,比2004年末減少583億元。
此外,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信用卡消費等其他消費信貸發展相對平穩。截至2006年4月末,其他消費信貸余額2298億元,占消費信貸余額的1014%,其中信用卡透支消費成為新亮點。
消費信貸的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消費信貸發展的區域不平衡與整個消費增長的區域不平衡是壹致的。據統計,占全國人口近60%的農村市場銷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近年來逐漸下降,從2000年的38.2%下降到2005年的32.9%。銷售額進壹步向發達地區集中,東部地區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經達到60%,而且這壹比重還在逐步增加。壹般來說,經濟越發達,消費信貸規模越大。截至2006年4月底,消費信貸余額排名前六位的省市分別是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占全國的66%,而西部12個省(自治區)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占全國的65438%。
促進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建議
當前,宏觀調控正處於重要階段。在繼續搞好綜合平衡的同時,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其中之壹就是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發展消費信貸是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有效途徑。
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是推動消費信貸發展的基礎。
隨著公眾理財意識的進壹步提高,消費信貸已成為居民優化儲蓄和消費結構的重要工具。壹般來說,居民個人收入和支出的預期會直接影響消費信貸的深度和頻率。近年來,雖然消費需求增長相對穩定,但投資需求增長加快,明顯快於消費需求增長,導致消費率持續下降,從2006年的61.1%下降到2005年的50.7%。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導致整體消費傾向下降,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也顯著增強了城鄉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消費信貸的增長。因此,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減輕居民教育和醫療負擔,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支出預期,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擴大消費,為消費信貸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堅實基礎。
加快個人征信體系建設,為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借款人誠實守信是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然而,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才剛剛起步,信用的概念還在推廣過程中。借款人構建虛假個人信息,騙貸、逃貸現象頻發,嚴重挫傷了商業銀行發放消費信貸的積極性。比如,近年來汽車貸款的持續下降,就與個人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密切相關。從國外的實踐經驗來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商業化可以有效解決這壹問題。壹方面可以增加居民資產負債的透明度,有助於防範貸款風險;另壹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的管理成本,提高個人業務的積極性。近年來,人民銀行在完善企業征信系統的同時,加快了個人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目前,企業征信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為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下壹步要完善個人信息披露的法律基礎,盡快制定征信法律法規,出臺相關配套措施,使征信的發展和管理有法可依,為確保信貸資產安全、開展消費信用調查、依法保護個人隱私提供制度保障。同時,還應完善個人信用評級體系建設,促進相關中介機構健康發展,為金融機構更好地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提供服務。
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是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重點。
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在城市開展,這與農村消費水平明顯較低有直接關系。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城鎮的32.2%,比2000年下降65438±0.2個百分點。從消費結構看,2005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比城鎮居民高出8.8個百分點,農村消費結構明顯落後於城鎮居民。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十壹五”期間要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發展農村消費市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壹。從促進消費信貸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金融機構應深入分析農村居民消費需求,大力發展大額耐用消費品信貸等直接促進農村消費升級的信貸品種,同時探索開發其他適合農村居民消費習慣的信貸新品種。
推進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是推動消費信貸的創新方向。
壹般來說,消費信貸的期限較長,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較高。除了利率變化、借款人收入變化等風險因素外,消費信貸風險的不確定因素還表現在借款人的工作、住所、健康狀況、家庭變化等方面,這些都可能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與較長的貸款期限相比,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的期限壹般較短。壹旦商業銀行低估經濟金融變化,未能相應調整現金流,“短存長貸”風險爆發,銀行可能被迫折價變現資產或高價融資,造成損失和流動性風險。從國際經驗來看,資產證券化作為壹種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的結構性融資工具,對促進消費信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證券化,將長期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等消費貸款打包出售,回籠資金,有利於降低中長期貸款占比,改善信貸期限錯配,優化利率期限結構,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目前,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剛剛起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開發銀行和建設銀行開展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並相繼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資產支持證券。下壹步,可以在總結相關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擴大試點信貸資產範圍,證券化汽車貸款、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等。,加快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進程,為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加快發展個人消費貸款拓展空間。-
個人貸款業務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個人貸款業務的產生和發展主要經歷了起步、發展和規範三個階段。
個人貸款業務產生和發展的第壹階段:住房制度改革促進了個人住房貸款的產生和發展。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城市住房商品化進程的加快和金融體制的改革,為滿足居民個人住房消費需求,中國建設銀行率先在國內開辦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隨後各商業銀行陸續在全國各地開辦,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
目前,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規模不斷擴大,從單壹的個人購買房改貸款到消費性個人住房貸款,品種齊全,選擇方便。有購買房改房、經濟適用房和參加集資房的個人貸款,也有購買商品房的個人貸款。
既有委托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也有自營住房貸款,還有組合貸款;既有人民幣個人住房貸款,也有個人住房貸款;既有個人住房貸款,也有個人商品房和車位。辦公室貸款;不僅有單純的購房貸款,還有購房購車、購房裝修的組合貸款。還有“轉按揭”、“追加抵押”等個人住房貸款的衍生品。
個人貸款業務產生和發展的第二階段: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推動了個人消費信貸的蓬勃發展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穩定增長,但內需不足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此,國家相繼出臺了壹系列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為此,人民銀行還通過窗口指導和政策引導啟動國內消費信貸市場,引導商業銀行發展消費信貸業務。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汽車消費貸款為主,其他類型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教育貸款、個人信用貸款、個人網上自助貸款、個人委托貸款等較為完整的個人貸款產品系列。
個人貸款業務產生和發展的第三階段: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促進了個人貸款業務的規範發展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進壹步深化,各銀行按照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努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內控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相關的監測和評價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個人貸款業務的規範發展。個貸業務在服務水平、貸款品種結構、規模、信用風險控制等方面逐步完善和提高。
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介紹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