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盈利能力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是渤海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浙商銀行、華夏銀行。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8年末,銀行保本和非保本理財產品逾期貸款總額為32萬億元,同比增長8.5%。據普益標準最新發布的《銀行財務能力排名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2018年全國商業銀行中,綜合財務能力排名前五的銀行依次為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
報告指出,2018年,在嚴格的監管環境下,興業銀行保持了以往穩健經營的風格,各項考核項目表現優異,理財能力綜合得分位居全國銀行第壹;轉型期間,中信慢銷銀行積極響應監管號召,及時調整產品線,加強和鞏固各方面能力,理財能力綜合得分在全國銀行中排名第二;光大銀行產品線進壹步豐富,風險代碼在該行的管理能力優秀,理財能力綜合得分在全國銀行中排名第三。“十大全國性銀行中,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比例為7: 3,較2017新增2家國有銀行。”
二是隨著國有銀行五家理財子公司的獲批,預計未來國有銀行在全國性銀行中的理財綜合表現將更加搶眼。業內人士表示,在監管積極引導行業轉型的號召下,面對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國有銀行憑借人才儲備、資產配置能力、系統建設、客戶資源等突出優勢,加快理財業務轉型,並取得壹定成效。行業資源進壹步向頭部集中。報告顯示,2018年,城商行中,綜合金融能力排名前十的銀行依次為江蘇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尚輝銀行、錦州銀行、青島銀行、上海銀行、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
從綜合得分來看,江蘇銀行理財能力綜合得分仍顯著領先,在風險管理能力和信息披露規範性方面表現突出,理財能力可與全國性銀行比肩;在城商行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各項指標相對較高,理財能力綜合得分相近,競爭激烈。另外,從參與排名的農村金融機構數量來看,2018年度有355家農村金融機構參與排名,較2017年度減少13家。
第三,“2018頻繁的監管政策,銀行資管嚴監管的局面持續,給農村金融機構尤其是實力較弱的中小農村金融機構帶來了很大沖擊。”資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監督管理辦法》要求銀行理財向凈值化轉型。而中小農村金融機構在資產管理人才儲備、制度建設、產品研發等方面表現出明顯劣勢,難以支撐後續資產管理業務的轉型發展,迫使其不得不考慮新的發展方向。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是銀行的賺錢能力。報告顯示,在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盈利能力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是渤海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浙商銀行和華夏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