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的《賣股求生》壹出,市場壹片嘩然。雖然Suning.cn近年來被巨額債務所困擾,但現在直接轉讓股權還是出人意料;蘇寧作為江蘇的大型企業,也是2003年全國家電零售的龍頭企業。但由於壹系列的“任性擴張”,蘇寧的債務越來越大,也因為很多錯誤的決策,如今的蘇寧已經漸漸如夕陽壹般隕落。戲劇性的是,在黃光裕出獄後不久,國美電器宣布需要18個月才能恢復企業原有的市場地位,壹場新零售大戰可能壹觸即發,而張在債務的壓力下開始尋找買家。
現在張雖然負債累累,但卻擁有3600家門店和2萬多名員工。現在張尋求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和部分股份。壹度,蘇寧的業績甚至超過了阿裏和JD.COM。當時它在11的營收是938億,凈利潤是48億,比阿裏和JD.COM好很多。但是,現在它的市值還不到650億。賣股或許是個不錯的生存方式,但不得不說也是無奈之舉。從曾經的家電零售龍頭到如今負債累累、連年虧損,張是如何下好壹盤棋的?股權轉讓後,蘇寧易購的未來會怎樣?
蘇寧之所以直接導致蘇寧債務危機,根本問題在於做了太多加法,沒有考慮到風險。為了實現蘇寧的多元化擴張,張接連加碼。18年,蘇寧最終形成了Suning.cn、蘇寧物流、蘇寧金融、蘇寧科技、蘇寧地產、蘇寧文創、蘇寧體育、蘇寧投資八大產業板塊。從整個蘇寧體系來看,這些沈澱在線下的重資產,可以給蘇寧系的關聯公司帶來很多隱形的收益。但是張忽略了壹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風險。如此多的投資項目,大大增加了蘇寧短期的資金壓力。
蘇寧作為傳統線下企業,顯然缺乏互聯網基因。現在進入遊戲還不算太晚,但是它的反應太慢,以至於錯過了機會。蘇寧太註重多元化,體育、置業、金融什麽都想做,但什麽都不幹凈,反而錢花得越多。蘇寧公司以核心零售業務為起點,憑借雄厚的現金流進行多元化擴張,跨界延伸至地產、金融、物流、文體等領域。而且他們加大了杠桿,迅速擴大了體外公司的規模,形成了商業帝國的雛形。
蘇寧去哪維持整個商業帝國的“現金流”?還是Suning.cn通過產業溢出效應和關聯交易給這些外部公司輸血。這些重資產項目嚴重消耗了蘇寧系的大量資金和資源,導致債務激增,整個蘇寧系的債務規模已經達到千億級別。那麽,國資的引入能讓蘇寧翻身嗎?雖然這次引入國資可以解決蘇寧短期的債務困境,但是蘇寧的攤子太大了。蘇寧要走上“正道”,肯定不是單純引入國資就能解決的。這還是需要蘇寧找到自己的方向。畢竟比淘寶強,也沒能讓蘇寧主營業務盈利。不同行業的國企就更難了。
在蘇寧2021年度工作部署會上,張也提到,聚焦零售就是聚焦商品和用戶。“妳必須學會做減法。只要不在零售軌道上,脫離商品和用戶,就必須大膽調整。剁了要翻。”這或許是蘇寧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