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貴公司清算的需要,我們接受委托,對貴公司2000年6月6日+10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的財務收支和資產負債情況進行了審計。貴公司對所提供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我們的責任是發表審計意見。我們的審計是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進行的。在審計過程中,我們結合貴公司的實際情況,實施了我們認為必要的審計程序,包括檢查會計記錄。
壹、基本信息
妳公司於1998年xx月xX日取得xx-xxX-XXX-XXX-X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資本275萬元,法定代表人XX-X,經營範圍為銷售通信設備,承包通信工程設計、施工、通信設備維修、汽車維修、物業管理。餐飲娛樂、專業中介、通信和信息服務;室內裝飾、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
貴公司有通信設備分公司、通信工程分公司、物業管理分公司、通信工程設計分公司和建築工程分公司。其中建築工程分公司於2001年4月註銷。
二、審計情況
(壹)財務收支
1,收入情況
2000年6月65438+10月1日至2003年4月30日,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47,054,009.46元,其中2000年72,526,202.29元,2003年67,065,438+0元。
收入構成:①通信工程設計收入34,087,848.26元,②設備銷售收入65,438+065,438+0,579,734.68元,③物業管理收入250,590.60元,④委托代理收入65,438+0,65438+。
2.成本和費用
2000年6月65438+10月1日至2003年4月30日,貴公司發生銷售費用129,447,433.49元,營業費用6,155,423.65元,管理費用5,558,272.94元。731,217.02元,營業外收支凈額465,371.54元,所得稅2,123,677.78元。
銷售費用構成:①通信工程及設計費用29,272,638.82元,②設備銷售費用99,032,073.54元,③物業管理費用92,064.50元,④委托代理費用65,438+0,050,656.63元。
3.利潤實現
自2000年6月65438+10月至2003年4月30日,貴公司累計實收凈利潤為3,623,055.73元。其中:①2000年凈利潤3,988,783.46元;②2006,5438+0年凈利潤630,465,438+04.82元;③2002年凈利潤322,925.97元;④2003年6-4月凈利潤-65438+。
(2)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
1,資產
截至2003年4月30日,貴公司的總資產為265,438+0,265,438+03,892.78元。其中:貨幣資金428,431.46元,應收賬款7,127,652.12元,其他應收賬款3,103,547.00元,壞賬準備1,351.68元。
固定資產、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明細表見附件。
2.債務
截至2003年4月30日,貴公司負債總額為65,438+02,560,076,438+02元。其中:應付賬款4,270,229.53元,應付福利費228,774.18元,未繳稅款86,905.45元,其他應付款3,093.05438+0元,其他應付款7,976.5438+0.073.95元。
應付賬款及其他應付賬款清單見附件。
3.所有者權益
截至2003年4月30日,貴公司所有者權益總額為8,653,865,438+06.66元。其中實收資本2,180,000.00元,資本公積3,121,365.37元,盈余公積906,061.96元,未分配利潤2,446,389.33元。
資本公積形成:①2000年6月65438+10月0日至2003年4月30日資本公積增加3,037,952.31元,均為所得稅減免;②1999年6月結轉83,465,438+03.06元,為勞務。
盈余公積的形成:①2000年6月65438+10月1至2003年4月30日,盈余公積增加874,537.28元,全部從利潤中提取,6月1.524元由勞務部門結轉。
第三,存在問題
1.截止2003年4月30日,應付賬款中應付工資余額為4,651,107.52元,工會經費為248,164.48元,教育經費為202,632.60元,勞動保險費為1。經審計,從1999至2003年4月從成本中計提。應付工資大部分是按照800元/月/人的標準計提的,計提依據不足,與實際發放不相符。
2.截至2003年4月30日,應收賬款中個人所得稅余額為65,438+055,254.77元。經審計,是妳公司代員工繳納的所得稅。根據稅法和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應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進行。
3.截止2003年4月30日,實收資本2180000.00元,營業執照註冊資本2750000.00元,兩者不符。
四。審計意見
1.我們認為,除上述問題造成的影響外,貴公司2000年6月1日至2003年4月30日的財務收支和資產負債在重大方面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郵電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
2.審計報告中提到的問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附:1,2003年4月30日資產負債表;
2.2000年6月65438+10月至2003年4月30日的損益表;
3.固定資產清單;
4.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清單;
公司財務審計報告模式[2]
Abc公司:
我們審計了後附的abc公司(以下簡稱abc公司)財務報表,包括2000年度的資產負債表、2000年度的利潤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表附註。
壹.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財務報表是abc公司管理層的責任。這種責任包括:(1)設計、實施和維護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於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2)選擇和運用適當的會計政策;(3)做出合理的會計估計。
二、註冊會計師的責任
我們的責任是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我們按照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要求執行了審計工作。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要求我們遵守職業道德,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以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
審計工作涉及實施審計程序,以獲取有關財務報表金額和披露的審計證據。選擇的審計程序取決於註冊會計師的判斷,包括對由於舞弊或錯誤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在風險評估中,我們考慮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設計適當的審計程序,但目的不是控制內部控制。
有效表達意見。審計工作還包括評價管理層會計政策的適當性和會計估計的合理性,以及評價財務報表的總體列報。
我們認為,我們獲取的審計證據是充分和適當的,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了基礎。
三。審計意見
我們認為,abc公司財務報表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00年6月65438日+2月365438日+0日的財務狀況以及2000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中國註冊會計師:
中國註冊會計師:
中國,2000年。
公司財務審計報告模式[3]
壹、基本信息
公司是我集團水泥及熟料綜合生產企業,年產熟料生產線654.38+0萬噸,年產水泥磨50萬噸。工廠占地200多畝,員工近200人。
公司實收資本465,438+0.46萬元,其中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投入資本3,946萬元,占956,5438+08%;雙鴨山新時代水泥公司出資200萬元,占4.82%。本次內部審計以《山東山水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會計政策、財務管理制度、財務會計管理規範(送審稿)》及集團相關規定為依據,參照2015 1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
二、審計中發現的問題
(壹)貨幣資金的流通
1,2015月17,並立即進行現金清點。盤點時現金賬面余額11,306.94元,未入賬收益憑證318,772.16元,未入賬支出憑證289 490元。調整後賬面余額應為40,589.10元。庫存實際現金為65,438+09,090.70元,與賬面金額的差額為265,438+0,498.4元,其中借據到倉金額為265,438+0,500元。現金盈余1.6元是出納換崗時留下的差額和平時現金收付的零頭。
2.在貨幣資金控制流程方面,有不相容崗位不分離,出納負責收付、制單、記賬。
3.銀行印章沒有和支票分離,或者分離沒有用。審計中發現,出納直接從主管會計的抽屜中提取銀行支票,並加蓋銀行印章。未清支票
經過主管會計審核程序後,印章和印鑒的分離是沒有用的。
4.銀行余額調節表由出納自己編制,形成“自核算自調整”,不符合內控規範。
5.現金管理不規範,存在白條到倉現象,如貨款退款處理不及時。
6.部分現金交易未及時辦理,借款用途不明。
7.現金賬實不符,原因可追溯到出納崗位交接,未及時處理現金金額。
(B)銷售和收款周期
1.隨機抽取21水泥銷售合同,發現合同簽訂不規範:
(1)沒有填寫合同號;
(2)有17合同沒有填寫數量;
(3)根據集團規定,水泥銷售不允許賒銷,但簽訂的銷售合同中有“貨到付款”或“延期付款”的條款。經詢問,業務員先墊資,再收錢拓展業務。表面上看,風險轉嫁給了業務員,其實不然。由於合同的主體仍然是公司本身,業務員與客戶形成單線聯系,支付的大量款項轉移到個人手中,容易涉及訴訟事項,形成潛在風險,造成財務對賬的混亂。
(C)采購和付款周期
從不良資產中“預付賬款”的審計內容可以看出,該公司采購業務員與供應商的聯系方式單壹,采購部門沒有建立供應商信息的相應信息臺賬,導致業務員離職後無法聯系供應商,貨款或發票無法取得。同時也容易形成糾紛,帶來潛在的訴訟風險。
(4)生產周期
本公司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分步和多樣相結合的方法。* * *分為碎石、生料、熟料、水泥、包裝五個工段。主要產品是熟料和水泥。
經審查,輔助生產費用主要包括材料供應和電器修理,其費用按“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歸集,實驗室費用按“制造成本”歸集。以上費用均按固定比例(熟料60%,水泥40%)分攤,計入熟料、水泥工段基本生產成本。用電成本按各車間抄表數分攤,供電局與總抄表數的差額在“管理費用”中核算,不再分攤。
關於輔助生產、實驗室費用、電費的分配,集團各子公司采用的分配方式並不壹致,缺乏科學的、有說服力的依據,同時集團內部各子公司之間的成本費用也沒有在壹個起跑線上進行比較,從而失去合理性。
目前,材料核算采用實際成本法。月底進行物料預估和核算,下月紅字沖正。大宗材料的估算量基本上是按固定單價計算的。抽查5種單價較高或消耗量較大的大宗材料後,預計核算基本遵循壹致性,但預計單價是在固定單價的基礎上確定的,未按合同價或采購價進行調整,預計價格造成的不合理差價由當期成本承擔。
2015年5月22日抽查消耗材料後,存在倉庫部門賬面金額與財務部門賬面金額不壹致的現象。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估算單價的誤差、材料串或憑證傳遞的誤差等。經詢問,目前倉庫內兩個系統壹個手工賬並行,倉庫人員太少(只有三個人),工作量大。另外,因為集團上市準備審計材料,對賬環節被忽略。
從2015大宗材料采購均價來看,整體價格趨勢是上漲的,尤其是粉煤灰、礦渣、石灰石、原煤等幾種材料,其中:粉煤灰上漲80%,礦渣上漲14.2%,石灰石上漲25.68%,原煤上漲5.1%。其次,2015大修費用增加也是費用增加的原因之壹。與2015和2015的水泥和熟料銷售價格相比,整體銷售價格略有下降。
大宗原燃料材料的消耗由定期盤點系統的“節約擠消耗”決定,盤點方法有目測尺等。庫存結果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匹配結果進行調整。對7月和65438+2月的配比試驗結果進行了校核計算,與相應的材料消耗壹致。
采用定期盤點制度來節約和擠壓消耗,計量精度低,數據可調,成本控制不嚴,掩蓋了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扭曲了成本分析和考核的數據。這次“畢馬威”審計質疑重點,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這個問題將在今後的審計工作中進壹步研究。
(5)長期投資
截至2015 12 31,長期投資余額為2900萬元。據了解,此次投資是集團公司的直接劃轉和調整安排。2003年分別以投資濰坊山水公司500萬元、青島黃島山水公司2400萬元的名義轉移2900萬元。創新公司沒有看到相關的投資協議和合同,對這筆投資不清楚,導致創新公司長期投資的假賬。
在集團即將上市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厘清各項資產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外部審計查詢。
(6)固定資產
1.管理和使用該資產的部門沒有建立固定資產臺賬,沒有固定資產卡片,沒有對資產進行編號管理。
2.資產使用部門沒有明確固定資產的負責人。
3.未按規定進行固定資產年度盤點,無固定資產年度盤點記錄,無固定資產月度盤點記錄。
4.部分固定資產分類不合理,影響折舊的合理性。按照集團規定,辦公設備要五年折舊壹次,但創新公司部分辦公設備屬於電氣設備,按照電氣設備折舊年限10年折舊。公司計劃在2015進行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