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促進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通過市場調查,我們可以了解消費者的消費趨勢、需求變化以及對我們產品的期望。接下來我收集了供暖市場調研報告,歡迎查閱。
近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帶領市人大環保城建委結合代表議案辦理工作,對城市供熱進行專題調研。他深入市房產局、財政局、物價局等相關部門聽取和了解情況;走訪了廣匯熱電公司、華興熱電公司、恒澤熱電公司、本鋼熱電公司、泛亞熱電公司以及壹些規模較小的供熱企業。召開部分基層人大代表、街道和社區負責人、居民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城市供熱和供熱立法的意見和建議;並赴沈陽、丹東等地學習考察,形成了我市城市供熱調研報告。
壹、城市供熱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緊緊圍繞保民生、保穩定的總體要求,把城市供熱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供熱工作的組織領導,有關部門不斷加強供熱行業管理和日常監管,保障了供熱工作平穩有序運行。自20XX年以來,市政府對城市熱源和管網進行了有效整合。全市熱源由20XX年的98個鍋爐房、265臺鍋爐減少到目前的47個鍋爐房、133臺鍋爐,全市集中供熱率由75%提高到91%。將城市供熱企業從50家減少到目前的65438家。通過舊管網改造,將城市供熱管網改造率從41%提高到55%,改造低溫區近60個,惠及17.1萬戶。市政府財政每年采暖費654.38+0.22億元,除機關事業單位統壹采暖費7900萬元外,補助城鄉低保戶365.438+0.5萬元,特困企業654.38+0.1萬元,保障困難群體溫暖過冬。《XX市采暖費征收辦法》、《XX市城市供熱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相繼出臺,使供熱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全市供熱企業具有強烈的民生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全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敢於承擔責任,樂於付出,勇於承擔。本鋼熱電公司通過加強管理,降低了經營成本,比上年虧損921.9萬元。恒澤熱電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五年來,投入管網改造資金4.8億元,夏季搶修資金7800萬元。泛亞熱電公司於20XX年融資7000萬元改造兩臺70mw熱水鍋爐。全市供熱企業完善供熱收費網點建設,出臺優惠措施鼓勵居民提前繳費,不斷改善和提高供熱服務質量和水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對供熱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供熱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逐年提高,供熱質量逐年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二,當前城市供熱存在的問題
供暖是東北冬季最大的民生問題。隨著供熱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供熱事業的不斷推進,我市供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更應該意識到,由於供暖的特殊性,它不僅是壹種商品,也是壹種福利,更是壹種商品。但福利政府無法完全覆蓋,行業管理、供熱管理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
1,供熱規劃工作相對落後。
據了解,我市城市供熱工作規劃是20XX年制定的《XX市城市熱電供熱規劃》(2004-2030年),但該規劃只是中長期規劃,缺乏詳細的短期規劃。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大和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原有的中長期規劃已不能滿足供熱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供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滯後於城市開發建設的速度,導致規劃缺乏可操作性和執行力,需要對規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
2.供熱法規有待完善。
我市供熱管理依據20XX+00年6月市政府發布的《XX市城市供熱管理辦法》。這壹政府規定對規範雙方行為、維護雙方權益、促進供熱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目前,供熱用熱矛盾沖突時有發生,分戶管網管理維護問題突出,供熱管網陳舊落後,供熱質量無法保證,供熱管理部門、供熱單位、用戶權責不清,供熱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分歧較大,相關部門難以落實。
3.供熱管網老舊老化,管網改造壓力大。
雖然市政府和供熱企業做了很多努力,但設備年久失修、老化,跑冒滴漏現象仍然十分突出,供熱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設施方面,部分供熱企業因鍋爐老化、噸位不足,存在小馬拉大車,供熱能力不足,供熱質量無法保證。壹些規模較小的供熱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使用淘汰的舊鍋爐,能耗高,熱效率低,達不到環保標準,嚴重汙染環境。更嚴重的是,城市管網老化問題嚴重。其中43.5%的使用年限超過15年,13%的使用年限為-15年。尤其是余熱管網最為嚴重,原有的壹鐵和焦化管網已經運行了30多年,沒有進行全面改造。“十壹五”期間,共發生重大事故30起,壹般事故825起。管網漏水572次,堵塞開裂62次。由於管網漏損,大多數供熱企業的水損率很高,造成很高的經濟損失。同時,由於管網老化,在寒冷的冬季,管網爆管事故頻繁發生。
4.規劃紅線內的供熱二次管網管理維護矛盾。
目前,我市住宅規劃紅線內的二次供熱管網由開發建設單位建設,房屋建成後再移交給供熱企業維護管理。然而,在小區二次供熱管網建設過程中,壹些開發建設單位盲目搶工期,追求經濟效益。使用的管道材料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管網質量不達標。供熱管理部門和供熱企業不能及時介入並有效監管,導致小區二次供熱管網爆裂、跑水、堵塞。施工單位和供熱企業推諉責任,百姓深受其害。
5.供熱行業虧損運行,供熱企業經營困難。
據調查,由於供熱行業的特殊性,上遊的生產資料價格主要由市場機制調節,而下遊的供熱價格則由政府主導。上遊的原材料價格無法改變,供暖價格無法隨行就市,導致供暖費用逐年累積上漲。全市所有供熱企業都不同程度存在經營困難。壹些供熱企業為了維持正常運轉,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把原本用於設備改造的熱源接入費用來買煤;有的供熱企業不提取折舊費,有的提取後用於日常生產經營;部分供熱企業(如泛亞熱電公司)要抵押土地、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甚至抵押取暖費收費權,抵押貸款總額近65438+億元。20XX年,泛亞熱電公司高層以個人信譽擔保貸款700多萬元,維持公司運營。另外,我市供暖的煤、水、電、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漲。受采暖費大幅上漲影響,供熱行業虧損嚴重。除了增加收費,主要靠收取逾期采暖費和熱源接入費。然而,目前我市供熱行業仍有近4億元的逾期采暖費。部分供熱公司位於本溪XX區,接入費沒有新的資金來源。供熱主管部門近日提供的數據顯示,恒澤、本鋼、泛亞、華興四大供熱企業上壹采暖期累計虧損6543.8+0.9億元,本采暖期虧損達2.3億元,供熱企業虧損逐年增加。
6.“暖房”工程進展緩慢。
本溪是老工業基地,有很多老民居。據調查,我市現有供熱面積2500萬平方米,其中舊房15萬平方米,占總供熱面積的60%。以本鋼為例,本鋼熱電公司轄區內非節能建築占供熱面積的95%。老房子由於保溫效果差,能耗高,供暖成本增加。受資金影響,全市只對50萬平方米既有住宅進行了節能改造,占待改造面積不到10%,“暖房子”改造工程進展緩慢。
7.熱源接入費價格低廉,使用中被擠占挪用的現象很普遍。
熱源聯網費是熱源聯網單位向供熱企業支付的用於供熱設施維護和改造的費用。目前我市熱源網接入費收費標準仍為20XX年。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市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房地產和各種原材料的價格都在上漲,而熱源入網費卻保持不變,這使得作為供熱企業改造維護主要收入來源的熱源入網費似乎實際上也相應減少,企業入不敷出。此外,《XX市城市供熱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熱源接入費應當專項用於公共供熱設施設備改造。但由於資金短缺,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手段,我市供熱企業普遍存在擠占挪用熱網接入費的現象。
三、關於進壹步完善城市供熱的建議
做好供熱工作,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我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情況看,供熱工作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階段性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卓有成效的工作,更離不開供熱企業的辛勤努力。但是,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供熱工作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正在逐步顯現。為了促進我市城市供熱工作,我們建議:
1.進壹步完善供熱專項規劃。
隨著城市的擴大和人們幸福指數的提高,供暖工作增加了許多復雜性和艱巨性。因此,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節能減排、近期與遠期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城市供熱規劃。供熱企業也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轄區內管網改造、熱源質量保障和節能減排規劃,科學合理安排熱源布局,做到管網布局清晰、主幹支管明確、新舊管網清晰,避免重復改造建設和管網混亂。政府有關部門、開發建設單位和供熱企業應當嚴格按照規劃進行管理和建設,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2.加快供熱地方立法,實施有效規範管理。
供熱立法已成為近年來供熱企業和人民的要求。立法可以增強供熱用熱的法律約束力、法律監管的嚴肅性和供需矛盾裁決的公正性。通過供熱立法,進壹步加強供熱規劃、建設和管理,規範供熱用熱行為,維護供熱雙方合法權益,保障供熱質量和安全,促進供熱用熱健康發展。據調查,自20XX年10月《XX市民用建築供熱管理規定》頒布實施以來,居民供熱投訴率下降了40%。因此,應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通過立法確定供熱特許經營、供熱質量保證、室內供熱溫度裁決、達不到標準退還采暖費的賠償以及用戶和供熱單位的相關法律責任。市政府要責成有關部門積極做好今年立法前期的調研論證工作,爭取列入明年的立法計劃。
3.加快熱源建設和供熱設施改造。
市政府要認真組織供熱主管部門和供熱企業采取壹切措施,把管網改造作為供熱企業加強管理、降本增效的主要措施,通過供熱企業自籌、用戶投資、吸收社會資金、利用外資、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籌集管網改造資金。加快供熱管網改造,力爭用3至5年時間完成老舊管網改造,減少漏損,提高供熱管網完好率和創新率,確保用熱安全。
4、理順開發建設單位與供熱各方的關系。
建議開發建設單位與供熱企業簽訂協議或者由供熱企業對供熱企業管轄區域內的新建、改建、擴建二次管網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日常維護管理。或者由開發建設單位進行施工,供熱企業收取壹定數額的質量保證金,並參與工程的設計和竣工驗收,進行全過程監督,便於今後小區規劃紅線內的二次管網改造和維護。
5.加快供熱資源整合。
加快集中供熱和聯網供熱步伐,提高城市集中供熱率。從建設“三都五城”的高度出發,繼續推進小大型供熱企業拆除,淘汰能力差、環保設施不合格、工業要求不合格的小型供熱企業,消除汙染源,節能減排,提高供熱質量,增強供熱企業輻射能力。要逐步形成全市供熱管網運行格局,提高供熱效率,增強供熱應急保障能力。及時調整供熱責任區劃,使供熱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實現供熱資源優化配置,解決長期以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低溫運行問題。
6.加快“暖房”工程建設進度。
根據國家要求,北方供熱地區應逐步進行供熱計量改革,這也是解決供熱矛盾,實現供熱市場化的必然方向。但熱量表對供熱水質要求高,成本高,很難在短時間內普及。因此,應在積極推廣供熱計量的基礎上,重點推進“暖房子”工程。因此,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緊緊抓住國家加大既有住宅節能改造財政投入的有利時機,千方百計籌集專項配套資金,加快工作進度,力爭三年內完成。同時,要加強對“暖房”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此外,新建住宅必須有墻體節能保溫措施,沒有節能保溫措施的不得竣工驗收。
7.加強供熱企業內部管理。
壹是督促供熱企業加強自身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推廣應用先進的供熱節能環保技術,加強供熱設施的日常檢查和維護,加強內部運行成本監管,降低運行成本,節約燃料、水、電,通過內部挖潛減少熱能損失。二是供熱企業要完善相關環保設施,確保供熱設施符合排放標準,促進節能減排。三是供熱企業要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設立用戶服務機構,要公開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收費標準。出臺更多便民措施,解決集中繳費、設施維修等群眾合理的供熱需求,化解供熱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8.對供熱企業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
壹是針對當前供熱行業管網改造難度大、改造步伐慢的實際情況,積極利用市投資金對供熱行業給予壹定的支持和傾斜,加快管網改造進度。二是市政府要積極協調信貸部門,通過低息貸款、政府貼息、世行貸款等方式,為供熱企業提供適當的資金支持。三是要進壹步明確陳所欠采暖費的收取問題。市政府要拿出壹個統壹明確的辦法來收取逾期的采暖費,解決供熱企業各行其是,收取方式混亂不壹致的問題。四是對供熱企業設施建設用地給予優先安排和支持。五是針對當前供熱行業虧損的實際情況,對供熱企業給予壹定的優惠政策。
9.加強供熱行業管理。
供熱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供熱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檢查。加強供熱運行日常檢查和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壹是加強供熱行業審計。盈虧壹定要有個清楚的交代。審計部門要定期對供熱企業進行審計,及時了解供熱企業的經營狀況,做到情況清楚、心中有數、全面有危。二是建立供熱專項保障基金。從目前情況看,由於煤、水、電價格上漲,供熱成本增加,供熱企業普遍虧損嚴重,資金短缺。因此,建議市政府建立供熱專項保障基金,除了對低保戶、低收入保障邊緣戶等困難群體進行補貼外,用於應對供熱突發事件、應急燃煤籌集、熱源建設補貼等突發情況。三是加強供熱管理部門自身建設。明確機構人員,強化管理力量,完善管理措施,強化管理責任,確保供熱管理再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