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用風險:如果發債公司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會給債券投資者帶來信用風險損失。
(4)再投資風險:如果妳購買的是短期低息債券,而不是長期高息債券,當短期債券到期回收現金時,妳可能找不到原本可以購買的高息債券,從而產生再投資風險。
(5)可收回性風險: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之前發行的帶有可收回性條款的高息債券可能被強制收回,產生可收回性風險。
(6)通貨膨脹風險:通貨膨脹會降低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所以在通貨膨脹期間,實際利率應該是票面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如果債券利率為10%,通脹率為8%,實際收益率只有2%。
針對以上不同的風險,主要的防範措施有:
(1)考慮到利率、再投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可以采用分散投資的方法購買不同期限和品種的債券;
(2)鑒於流動性風險,投資前應註意分析,盡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債券。同時註意不要把資金全部用於投資,應該準備壹些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3)鑒於信用風險和回購風險,投資者在選擇債券時應對公司進行調查,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壹般來說,發行人信用等級越高,發生信用風險的可能性越小,收益越有保障,但這類債券的利率會相對較低;相反,發行人信用等級越低,債券按期還款的風險越大,作為補償,其利率也會相對較高。所以投資者要全面權衡風險和收益。普通投資者應盡量避免投資經營狀況差或信譽不好的公司債券。在持有債券期間,他們仍然應該對發行公司給予足夠的關註,以便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