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部分信息化、通用化保障性裝備采購項目由軍方直接采購外,大部分軍用型號研制任務由軍工集團承擔,因此“民參軍”的主要市場在軍工集團的配套領域。
目前,在軍品采購體系中,民營企業更多地集中在軍品的第三層次(材料/部件/耗材)和外圍的第四層次(各種加工/外包廠商)。能進入第二層次(體系)的人很少,能達到第壹層次(模型)的更是屈指可數。所以大部分民企主要做好壹般軍品的配套。
2.如果要承接軍品配套業務,企業首先要進入合格供應商名單。
目前,軍工集團對型號物資供應商實行準入管理。對供應商的基本資質、質量保證能力、生產供應能力、技術服務能力、業務拓展能力、產品價格、企業文化等進行評價,將合格供應商納入合格供應商名單,要求各下屬單位從合格供應商名單中選擇材料。換句話說,為了保證設備質量,配套材料和外包任務必須由供應商名單中的單位承擔。
3.怎樣才能進入合格供應商名單?
(1)找到軍品需求,通過需求對接邁出第壹步。
供應商來自軍品分系統、元器件和原材料,以及對外加工中的配套需求。只有找到配套需求,才能成為配套供應商。
“人民軍隊”企業要主動出擊,根據自身產品技術領域,在裝備采購網上查詢相關配套要求,主動聯系甲方進行需求對接,這是進入合格供應商名單必不可少的第壹步。
(2)了解供應商情況,加強建設,考核合格。
為規範和加強型號配套物資供應商管理,各軍工集團公司制定了配套物資供應商管理辦法,規定了供應商準入與選擇、供應商評價、供應商考核與動態管理、供應商關系管理等內容。
供應商識別的程序通常如下:用戶推薦,工作組確認,向供應商收集文件;檢查供應商文件的完整性,確認其基本資質;工作組以現場審核和會議審核兩種形式對通過文件資料完整性審查的供應商進行評估;鑒定結束後,完成評估報告,合格的進入《合格供應商名錄》草案,報上級審批。
至於評價標準,每個軍工集團都不壹樣。以Q/QJA 36-2006《航天型號配套材料合格供方評價準則》為例,該準則規定了航天型號配套材料合格供方在六個方面的要求:
1)合格供應商基本條件:包括法人資格、守法經營、主營產品、質量認證、保密認證、生產許可證、政府推薦;
2)質量保證能力:包括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及其運行、質量檢驗、質量問題歸零等。
3)生產和供應能力:包括生產線、產品標準、生產組織和管理、人員培訓、外包和原材料管理;
4)技術服務能力:包括配套材料和技術服務的質保期;
5)業務拓展能力:包括供應商的財務狀況、R&D能力、環保措施,提出“建立健全其信息系統,具備網上訂購能力”的要求;
6)企業文化:包括軍人意識、質量文化、企業形象、員工素質。
本標準是評價供應商是否合格的標準,是判斷供應商能否進入合格供應商名單和合格供應商資格能否保持的基本依據。本標準用於材料供應商的第二方識別,為集團公司評價和選擇合格供應商提供依據和保證。
(3)持續改進,保持優勢,成為優秀的軍品供應商。
剛接觸軍品配件市場,壹定不要急於盈利。按照相關規定,進入合格供應商名單需要時間和壹系列程序。有的需要先生產樣品,產品要先用於樣機試驗。經試驗評定,其質量和可靠性符合要求,可正式用於型號產品並列入合格供應商名單。壹旦進入名單,就可以繼續承擔軍事任務,實現真正的“參軍”。
由於各軍種部門的特殊規定和產品條件的不同,這個時間長短不壹。時間快的可能幾個月,慢的可能兩年左右。壹年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