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

1,持股比例太均衡了。所謂股權結構均衡,是指公司主要股東之間的持股比例相當接近,不存在其他少數股東或其他少數股東持股比例極低的情況。在成立公司的過程中,如果壹方不是絕對強勢,那麽經常能打起來的各方會為以後公司的控制權設定壹個平衡的股權比例。如果有兩個以上可以對抗的投資者,形成的股權結構會更科學。但如果只有兩個投資者可以對抗,就會形成均衡的股權結構。案例1:有限責任公司只有兩個股東,各占50%的股份。根據《公司法》規定,股東大會的決議需要半數以上有表決權的股東同意。後來兩個股東因為其他原因產生糾紛,雙方不同意對方的提議,導致公司無法形成任何決議,無法正常運營。案例二:有限責任公司有三個股東,A、B兩個股東,各持股45%,C持股65,438+00%。根據公司的法律規定,股東大會的決議需要半數以上有表決權的股東同意。壹旦甲乙雙方有不同意見,丙方支持哪個,誰的意見就能形成有效的決議。發現這壹情況後,甲乙雙方有意拉攏丙方..最終的結果是C實質上控制了公司的發展趨勢。以上兩個案例引發的問題不盡相同,但同樣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在案例壹中,形成了股東僵局。第二種情況導致公司控制權和利益索取權的失衡。當公司的控制權交給股份比例小的股東時,他們索取收益的權利就很少,必然會想方設法利用自己的控制權來擴大自己的額外利益。這種控制權濫用的法律風險是巨大的,對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有著嚴重的損害。持股比例過於均衡可能出現的問題:(1)容易形成股東僵局,不能形成有效的股東大會決議。(2)容易激化股東之間的矛盾。(3)容易造成公司控制權和利益索取權的失衡。2.在夫妻股東的實踐中,這種情況多存在於私企。很多私企創業之初是夫妻關系,公司註冊是夫妻關系。另外,根據工商登記的強制要求“公司股東必須為兩人以上”,但其他人不被信任,因此,公司登記為夫妻,實質上是壹人經營。夫妻公司股東結構的優點是:更容易統壹意見,不適合公司管理僵局。夫妻公司股東結構的缺點是:(1)夫妻公司管理活動不規範,“公”與“私”不分,存在公司法人人格在hotchpot中被否定的法律風險;(2)感情和事業密不可分。夫妻關系壹旦出現危機,就會帶來股權之爭,公司控制權之爭;(3)夫妻財產約定不清,夫妻股東真實持股比例不清。3.在股權過度集中於壹股的情況下,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企業無法擺脫“集權”和家長式的管理模式。公司進入規模化、多元化經營後,缺乏制衡機制,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增加,企業承擔的風險也會隨著公司的實力同步增加。可能存在的問題:(1)公司行為容易與大股東個人行為混淆,在某些情況下,股東會承擔更多公司行為造成的不利後果;(2)當大股東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處理公司事務時,會造成小股東爭奪控制權的不利局面,對企業造成的損害不可估量;(3)大股東往往忽視小股東的利益,小股東的權利容易受到侵害。4、家族企業找人做名義上的股東有些家族企業喜歡讓家族成員在工商局登記為股東,但是這些登記的股東沒有實際的投資,真正的股東和管理者都沒有工商登記的痕跡。有明顯的股東,也有隱名股東。壹旦出現家庭矛盾,或者道德危機,顯而易見的股東處置自己的股份,或者投票反對隱名股東的意願,就會產生法律糾紛。5.外資企業、國有企業、特殊行業的股東有特殊規定。有些行業的股東資格由國家審批,如金融企業(證券公司、典當行、銀行等。).此外,外資企業股權和國有股的變更也要經過審批。壹些股東為了規避這些規定,找人代持,自己成為匿名股東。還有壹個風險是,這種持股會被法律視為無效。6.賣股、送股、股權激勵導致爭議。有的公司在成立時采取賣股、送股,或者股權激勵等方式留住人才,但設置不是很規範。賣股是否有效,送股還是股權轉讓,什麽時候是股東,都容易產生分歧。7.壹些員工入股但不登記的企業,因為法律對股東人數的限制,往往對入股的員工不進行登記,通過委托、員工持股會、股權信托等方式找人代持股東。壹旦持股的股東不聽話,或者大股東忘記了員工的股東身份,員工股東的權益就很容易受到侵害。案例世界上最糟糕的股權結構是兩個股東各持有50%的股份。我們通過真功夫和海底撈這兩家中國餐飲企業來看股權結構最差的公司的不同命運。真功夫是中國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中式快餐企業,也是中國五大快餐企業中唯壹的本土企業。中式快餐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真功夫優秀的商業模式,真功夫的發展業績,吸引了眾多股權投資基金的青睞。從5438年6月到2007年10月,到今天,資本和聯動投資兩家PE公司,實實在在的努力投資。企業和資本方的目標是在2010實現真正的努力上市。但後來股東之間的矛盾糾紛給真功夫的發展打上了問號,上市之路越來越遙不可及。我們前面說過,壹個好的企業在股權方面至少應該具備以下特征:股權結構簡單清晰;有壹個核心股東;股東資源互補;股東之間的信任與合作。但除了簡單清晰的所有權結構,真功夫在其他三個方面都存在問題。回顧真功夫案例,可以深入思考股權結構對企業和資本的影響。1.真功夫早期發展的前身是姐夫潘玉海在東莞長安鎮107國道旁開的壹家168甜品店。1994,姐姐潘敏鳳,姐夫蔡達標加入,投資4萬。潘玉海本人也出資4萬元,將甜品店從168改為168快餐店。股權結構是潘玉海占50%,姐姐姐夫各占25%。早期生意主要是我姐夫在經營,我姐負責收銀,我姐夫在做門店拓展。潘玉海完全控制著這個企業。從65438年到0997年,真功夫借助其“電腦控制蒸汽設備”,克服了中式快餐業的“速度”和“標準化”兩大難題,開始在全國各地的企業開設連鎖店,企業發展迅速。在這個階段,負責門店拓展的蔡達標對企業的貢獻越來越大。2003年,企業主導權從潘玉海轉移到蔡達標手中。2006年9月,蔡達標與潘敏峰離婚,潘敏峰持有的25%股份歸蔡達標所有。2.股東之間的沖突越來越激烈。2007年6月和10月,功夫引進了兩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兩家PE公司對真功夫的估值高達50億元,各出資6543.8+0.5億元,各占3%的股份。蔡達標和潘宇海的股份由50%稀釋至47%。PE作為資本家,追求利潤是最大的目的。所以投資壹個企業後,壹定會支持能力更強,對企業發展作用更大的壹方。PE投資的真正努力主要集中在蔡達標的能力上。因此,無論是在股東大會還是董事會,PE都支持蔡達標,並試圖確立蔡達標在企業經營中的核心地位。就這樣,原本的天平向蔡達標傾斜,而潘玉海則逐漸被邊緣化。
  • 上一篇:股份公司實際經營者投資入股的性價比如何?
  • 下一篇:2023年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的增長份額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