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應屆大學畢業生,chandy坦言,選擇創業源於他們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的信心,基於努力的工作態度,以及對未來職業的展望的精神動力。
然而,這些還不夠。包括昌迪在內的大學畢業生在創業初期普遍遇到各種問題。
第壹,註冊難。
昌迪說,辦公場地和壹定的資金實力是成立公司的必要條件,這對於沒有土地也沒有錢的創業大學生來說是第壹個嚴峻的挑戰。很多大學生都是靠親戚朋友的資助來籌集這筆昂貴的註冊資金。
第二,融資難。
公司註冊後,總是需要壹段時間的發展才能開始盈利。這就需要大學生尋找各種機會獲得投資才能生存。“公司註冊資本50萬元。成立四個月,總收入20多萬,平均每月虧損1到2萬。它每月支付30名員工的工資、廠房租金和其他管理費用5萬至6萬元。現在生活很艱難,因為公司主營業務不盈利,四個核心成員都要拿錢來支撐公司。從長遠來看,公司需要300萬到800萬元才能走得更快,發展得更好。”昌迪說。
昌迪和他的團隊盡力解決資金問題,但收效甚微。今年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還沒有被告知可以申請的消息,“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的申請也被拒絕了。現在雖然很多風險投資公司主動找上門來,都在觀望,但真正“出手”的很少。昌迪說,他們只能被動等待機會,壓力很大。
壹位與昌迪有過接觸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大學生企業雖然有壹定的技術創新能力,但市場意識薄弱,軟件推薦界面非常粗糙,幾乎沒有包裝。他們的營銷和談判能力不成熟,沒有任何社會資源,行業對話能力不足。如果他們投資,讓他們去做,市場風險很大。
三是創業抗風險能力差。
2009年,廣東創業典型劉銳改良涼茶原料雞骨草的種植方法,安置粵北貧困山區400多名農民就業。但劉銳告訴記者,他剛創業的時候,因為市場經驗不足,買了壹批假苗,創業之路被堵死了。後來他靠家裏的支持,把房子抵押出去貸款,才得以起死回生。可見,創業大學生市場意識薄弱,社會資源匱乏,抗風險能力特別差,很容易夭折。“敢創業的大學生很少,創業成功的大學生更是少之又少。”激勵大學生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初見成效。
近年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中央要求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廣東地處沿海,毗鄰港澳,改革開放前有良好的創業傳統和氛圍。
廣東陸續出臺了壹系列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措施,廣東大學生創業率呈上升趨勢。據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統計,2010年,廣東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8800人,實際自主創業3757人,比2009年增加1618人,超過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2007年,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只有564人。
這些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壹是加強創業教育。目前,廣東大部分高校已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和就業指導教學中,部分高校將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如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將創業教育課程正式納入學院公共基礎課教學計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積極籌備建立大學生校內創業孵化基地,設立“大學生創業百萬資助基金”;華南師範大學成立了“創業學院”,借助這個平臺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指導他們的創業實踐。
二是逐步完善創業政策。2010年5月,下發《關於實施2010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行動的通知》,將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小額擔保貸款由5萬元提高到8萬元,並要求各地明確辦理小額擔保貸款銀行,落實國家和省有關高校畢業生創業稅費減免政策,按規定對新註冊企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壹次性創業資助。壹些大學,如華南理工大學,也為大學生建立了創業園,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創業辦公場所。完善和落實政策,解決大學生創業問題刻不容緩
雖然近年來廣東大學生創業人數大幅增加,但由於政策落實不到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問題。
部分創業大學生沒有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表示,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經廣東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後,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高校畢業生創辦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但昌迪表示,沒有相當的“關系”,很難獲得多個部門的認證。記者采訪了多位創業大學生,他們都表示認證難,不享受稅收優惠。
由於資金申請不公開透明,部分大學生對政策性資金的支持心存疑慮。在申請“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的過程中,昌迪僅被公司所在區的科技局要求提交數萬字的申請材料和800元的申請費。在等待審批的近半年時間裏,相關單位沒有派人實地走訪企業,也沒有人過問企業的情況。最後,他們收到了不同意的通知。和他同時申請的其他公司,有的通過付費中介成功申請到資金。
昌迪說:“我聽說沒有任何關系是不能申請政府資金的,而這些中介機構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妳可以申請,但要支付的代理費是申請資金總額的10%到20%。我們創業大學生根本買不起。”
缺乏有針對性的政策使得壹些讓步變得“有形”。據記者調查,廣東創業大學生主要分為兩類:壹類是高新技術企業。如昌迪,壹般常見於理科畢業生;另壹類是服務型企業,如經營咖啡屋、運動場、書店等。,這在文科畢業生中普遍存在。前者多為團戰,後者多為個體戶;前者風險高,利潤高,市場競爭相對較小,後者風險低,利潤薄,市場競爭相對較大。
供參考:/view /view/9931.htm
可以看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