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風電場建設投資中,機組設備約占70%。實現設備國產化,降低工程造價,是風電場大規模發展的必要條件。然而,樣機的開發和產品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投資。有關部門研制了兩種200 kw的樣機,但至今沒有商品化,市場上的主導產品已經發展到600 kw機組。為了跟上世界技術發展水平,引進國外先進成熟的技術,通過消化吸收逐步實現國產化,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大型風機的主要部件都是國產的,成本可以比進口風機降低20%~30%。因此,國產化是我國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大型風電機組的國產化從250~300 kw機組起步,發展到600 kw。塔架可以在中國制造,發電機和輪轂也已在中國試制。如果上述部件安裝在進口風機上,如果質量達到原安裝的標準,可以更換進口件。其他部件如齒輪箱、主軸、制動盤、迎風機構等在國內試制成功後可替代進口零件。根據我國的生產水平和技術能力,大型風機國產化是完全可行的。
600 kw機組國產化主要有兩種方式。壹種是支付技術轉讓費購買整套制造技術,通過自主開發逐步完善並提供商業產品。另壹種是通過技貿結合的方式采購壹批技術成熟的風機,同時引進制造技術,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嚴格按照原裝部件的標準在國內生產,逐步提高部件的國產化率。
魯能泰山:公司是以電力生產和銷售為主的大型電力企業。魯能泰山積極進軍煤炭領域,西周礦業公司增資並購產生效益。今年3月,與煙臺東源電力集團共同成立萊州魯能風電有限公司,出資7200萬元,占註冊資本的80%。前景極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