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近日發表新年致辭,稱目前N型拓普康產品的性能值完全可以支撐其目前的價格水平。
以自家產品TigerNeo為例,他直言晶科能源產品性能已經超過Sunpower和LG的效率天花板,價格是後者的2/3,沒必要降價。
“如果要降,也是因為我們的N型規模更大,良品率更高,供應鏈更穩定,生產成本更低,願意把多余的利潤讓給客戶,僅此而已。”
是什麽給了李仙德“保持價格下降”的信心?
壹方面可能是前期矽價暴漲時元器件漲價的“保守性”。
李仙德在演講中問道,“矽材料增加400%時,元器件也增加400%嗎?”?要賺錢,就要有德行。吃了就要吐出來,這是自然規律。“——的確,相對於2020年1.6元/瓦的價格,目前組件最高價格約為2元/瓦,漲幅僅為25%。
另壹方面是公司的體量:他認為,對於壹個累計出貨量1.30 GW,組件產能70GW的公司,其長期戰略、中期技術路線、短期產能規劃不會因為某壹種原材料的周期性漲跌而改變,最多只是步調頻率的調整。
_光伏產業鏈價格全線暴跌——組件除外。
最近矽料價格暴跌,矽片價格也相應調整。此前,這兩個環節占據了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大部分利潤。因此,不少券商指出,矽料和晶圓的超額收益將在產業鏈中重新分配,元器件自然有望受益。
產業鏈近期的價格走勢似乎印證了李仙德“組件跟不上下跌”的判斷——近日,多家光伏咨詢機構公布了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的新壹輪報價。除了零部件價格沒有暴跌,其他行業價格全線暴跌。
周環比,多晶矽價格下跌超過23%,單晶矽價格下跌9%,電池價格下跌13%-16%。但組件跌幅極其有限,不到3%。
落實到具體訂單上,TrendForce報告顯示,小部分組件中小企業訂單依然寬松,難以進行高層交易;近期市場仍有壹定訂單需求,壹線企業出貨平穩,成交價格無明顯波動。
而零部件訂單壹般都是提前簽訂的,周期較長,銷售合同的簽訂和交付通常有壹定的時間間隔,所以零部件具有壹定的期貨屬性。東吳證券分析師指出,上遊超額收益向下遊轉移,元器件期貨屬性增加利潤,集成和海外、分布式出貨量占比大的廠商利潤較好。
但長期來看,綜合來看,分析人士認為,組件有盈利空間,後期也有降價預期,也不乏下跌的可能。
天風證券指出,目前組件企業對外報價大多維持在1.85元/瓦左右。PVinfolink預測,2023年第壹季度,組件可以看到1.7-1.88元每瓦,0.22-0.23元每瓦。
但是,短期的利潤流終究不會長久,技術可能依然是產業鏈廠商高利潤的終極密碼。分析師指出,2023年,TOPCon和BC這兩種領先的組件中,30-70%將是新技術。相關廠商有望享受溢價,提升平均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