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國產五大電視品牌長虹,1四年多總利潤虧損,淪為小米空調代工廠。

國產五大電視品牌長虹,1四年多總利潤虧損,淪為小米空調代工廠。

曾經,國內家庭對“四大件”非常重視,其中電視,尤其是壹些家庭結婚的必備之物之壹,而長虹這個曾經的國產電視知名品牌,似乎也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長虹怎麽了?

作為過去國產電視五大品牌,長虹曾經和創維、TCL、康佳、海信壹起控制了國內大部分電視市場。但隨著國內生活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對電視的需求逐漸減少。

現在很多家庭為了節省家裏的空間,壹般都會購買投影儀,只要聯網,就可以在壹面白墻上投影觀看節目。

這種投影儀體積小,幾乎不占空間。與占地面積大的液晶電視相比,投影儀更受大多數家庭的青睞。

當然,消費者有了更多的購買選擇。壹方面,最重要的是長虹自身發展存在問題。

從2016開始,長虹的凈利潤就壹直在下滑,甚至壹直到2020年,利潤總額只有1536萬,而2015年的虧損總額達到了1974萬,也就是說長虹在10年的虧損已經超過了4。

2021第三季度,長虹的產品銷售增速變成了-40.47%。同年,長虹的電視業務也失去了主業產品的地位,營收甚至沒有空調和冰箱高。

到2021年底,長虹電視產品銷量占比不到20%,空調和冰箱均超過30%,可見長虹自身電視業務下滑嚴重。

長虹,曾經在1995年國內消費水平還很低的時候,實現了10萬臺的年銷量。兩年後上市,短短1年發展成為市值650億的巨型企業。

當時長虹年營收達到6543.8+056億,凈利潤高達26億。但現在20多年過去了,長虹4年的凈利潤甚至還沒有20年前高。長虹到底走錯了哪壹步?

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長虹對市場的判斷和決策出現了嚴重失誤。2000年後,國內經濟發展水平提高,電視機等產品進入千家萬戶,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消費體驗。

但是,長虹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相反,它繼續在現有產品的規模上擴大原材料的采購。當時長虹的業務負責人曾經說過,“我們要盡可能多的購買零部件來生產電視,壹方面防止其他廠商擴大規模,另壹方面也可以讓長虹掌握更多的市場。”

但這樣的決定導致長虹資金短缺,大量庫存積壓難以清理,導致長虹常年銷售略顯過時的電視產品。

而且,液晶電視也開始嶄露頭角。當時,長虹誤投了等離子電視項目,耗資40億卻壹無所獲,迫使長虹以6420萬元的低價出售了該項目。

就在長虹商業創新止步不前的時候,海信等品牌迅速崛起。2018年,海信甚至把自己包裝成了世界足球聯賽的“中國電視冠軍”。

從此,長虹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甚至不得不選擇充當小米空調的代工廠,以換取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而且值得壹提的是,2021的6月份統計了空調產品的國內市場價格,發現長虹自己的空調產品價格約為1600元,而長虹幫小米代工的空調產品價格竟然達到1900元,比長虹空調高出300元。

從這壹方面可以看出,長虹不僅電視產品經營困局,就連空調業務也逐漸被小米趕超。

在這樣的經營困境下,長虹早就開始了出售資產和生產線的工作。

2021年6月中旬,長虹出售了其在四川綿陽房地產公司的全部股份,而早在2010年,長虹就壹直在出售其在四川當地的資產。

到今年年底,長虹總市值只有6543.8+054億元。相比巔峰時的580億元,長虹發展的頹勢壹目了然。

盡管如此,長虹並沒有放棄各大業務,在電商平臺依然可以看到。長虹未來能否實現轉型,繼續保持市場穩固地位?妳有什麽看法嗎?

  • 上一篇:廣東大華仁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國有混合制企業是否向SASAC申報員工激勵股權?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