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把握的根本要求。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積極推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這是深化國企改革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國有企業改革要遵循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堅持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壹。
堅持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相結合,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要做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
3.堅持增強活力和加強監管相結合。
這是深化國企改革必須把握的重要關系。增強活力是搞好國有企業的本質要求,加強監管是搞好國有企業的重要保證。要把兩者有效統壹起來。
繼續推進簡政放權,依法落實企業產權和經營自主權,進壹步激發企業活力、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進壹步完善國有企業監管體系,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4.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這是深化國企改革必須堅持的政治方向和原則。要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方針,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創新基層黨建,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5.堅持積極穩妥整體推進。
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采用的科學方法。要正確處理推進改革與堅持依法治國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做好頂層設計與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的關系,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分類推進,把握好改革的順序、節奏和力度,確保改革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主要目標
到2020年,國有企業改革在首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
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加合理,造就了壹大批德才兼備、善於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培育了壹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幹企業,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1.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取得積極進展,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優勝劣汰、自主靈活經營、內部管理人員升降、員工進出、收入增減掛鉤的市場化機制健全。
2.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更加成熟,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完善,監管手段和方式不斷優化,監管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進壹步提高,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集中統壹監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全面落實。
3.國有資本配置效率顯著提高,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主導作用有效發揮。國有企業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保護資源環境、加快轉型升級、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4.企業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和工作體系得到完善,國有企業黨組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律地位得到鞏固,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法律依據:
中國城市生產黨的國有企業基層組織條例。
第三條國有企業黨組織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壹,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
(二)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工作成效;
(三)堅持黨管幹部、管人才,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企業領導人才;
(4)堅持在基層打基礎,突出黨支部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力;
(5)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體現工人群眾的企業主人翁地位,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