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海爾CEO張瑞敏經典創業故事

海爾CEO張瑞敏經典創業故事

海爾CEO張瑞敏經典創業故事

創業故事不僅僅是講述創業者的經歷,更是講述創業中的技巧、經驗和理念,讓後來者從中學習和借鑒,並根據自身情況結合或借鑒,實現創業目標。以下是海爾CEO張瑞敏整理的經典創業故事,僅供大家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張瑞敏,山東萊州人,世界知名企業家。他創立了世界白電第壹品牌海爾,現任海爾集團董事長兼CEO。因其在管理模式上的不斷創新,受到了國內外管理界的關註和好評。世界級戰略家加裏·哈默評價張瑞敏是互聯網時代CEO的代表。張瑞敏先後當選為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海爾是全球大型家電第壹品牌,1984創立於中國青島。現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的主要創始人。經過30年的開拓創新,從壹個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世界家電第壹品牌。2011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達1509億元,品牌價值962.8億元,連續11年位居中國最具價值品牌第壹。

在張瑞敏的創業路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特別值得創業者尤其是年輕人學習和借鑒。

經典故事壹:砸冰箱

1985有用戶向海爾反映,該廠生產的冰箱存在質量問題。

於是張瑞敏突擊檢查倉庫,發現倉庫裏有76臺有缺陷的冰箱!當時在研究處理辦法的時候,幹部們提出了意見:把它當成我們廠職工的壹種福利。在很多員工猶豫不決的時候,張瑞敏做出了壹個違背“常識”的決定:召開全體員工現場會議,當眾把76臺冰箱全部砸爛!而且,生產這些冰箱的員工親自砸的!

聽了這話,許多老工人當場流下了眼淚...要知道,那時候企業連發工資都很難,更別說“破壞”東西了!何況在那個物資還很緊缺的年代,別說正品,就算是殘次品也要憑票購買!就這麽“毀了”,大家都很“心疼”!當時連海爾的上級部門都難以接受。

但張瑞敏明白,這些產品發布了,就沒有質量意識了!我們不能用什麽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生產這種有缺陷的冰箱,否則今天76,明天760,7600...所以必須強制執行,必須有震懾作用!所以,張瑞敏選擇的初衷是壹樣的!

結果就是壹個大錘,伴隨著那聲巨響,真正喚醒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從此,在家電行業,海爾人砸76臺缺陷冰箱的故事傳開了!至於那把著名的大錘,已經被收入了國家歷史博物館。張瑞敏對產品質量有著嚴格的意識。只有嚴格要求,企業才能朝著有規律的方向前進。

經典故事二:海爾文化激活“哈克魚”

1995年7月,青島市政府決定將紅星電器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紅星電器原本和海爾壹樣是青島的重點企業。後來由於經營不善,在海爾成為中國家電第壹名牌時,紅星電器虧損超過6543.8億元,資不抵債。

這時,擺在張瑞敏面前的是壹個艱巨的任務:如何操作?如何發展?於是,張瑞敏首先提出了壹個問題:紅星失敗在哪裏?是技術問題嗎?錢的問題?員工問題?他認為:“紅星的失敗不是缺技術,也不是缺資金,更不是員工不好。關鍵是管理不到位,員工凝聚力差,缺乏有效結合現有生產要素的靈魂。海爾的員工和幹部有著相同的公認價值觀,形成了海爾文化。因此,我們當前的當務之急是將海爾文化導入紅星。只要思想認識壹致統壹,壹切就好辦了。文化是企業的靈魂,無形資產可以盤活有形資產,紅星必然會脫胎換骨。”

海爾經受住了這次文化合並成敗的考驗。第二天,楊綿綿帶領企業文化、資產管理等五個中心的經理來到紅星,貫徹“文化第壹”的管理理念。後來,張瑞敏去參加了面向全體中層以上幹部的紅星會,推心置腹地講述自己的管理經驗。我要求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目標是爭取2 ~ 3年內成為中國洗衣機第壹品牌,最終成為國際知名品牌。

三個月後,企業扭虧為盈。現在,海爾洗衣機已經成為世界洗衣機第壹品牌和第壹制造商。

1998年3月,“海爾文化激活哈克魚”案例被寫入哈佛商學院案例庫,張瑞敏受邀哈佛演講,成為首位登上哈佛論壇的中國企業家。

企業發展到壹定階段,會遇到瓶頸,但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保持企業的生機和活力,是企業發展當之無愧的風向標。

經典故事三:在美國建廠

從65438到0999,張瑞敏決定投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立海爾美國工業園,生產家用電器。壹石激起千層浪。中國有很多人認為海爾在盲目擴張,但他們對此感到擔憂,甚至很多人明顯對此持批評態度。人們批評的依據是,美國的優勢在於技術領先,劣勢在於勞動力成本高,市場飽和。去美國無異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壹本名為《提醒張瑞敏》的雜誌對海爾美國工廠的未來表示擔憂。

然而,海爾的決策層想當然地認為在美國設廠就像雨中的傘。“在美國建廠有風險;但是不在美國建廠就沒有風險嗎?!"海爾人要在風險中抓住機遇。

當然,敢於冒險並不意味著沒有防範風險的措施。對此,海爾做了充足的預算:在市場方面,海爾的理念是“先有市場,再建廠”。當時海爾出口美國50萬臺冰箱,實際達到29萬臺,可以達到工廠的盈虧平衡點。

成本方面,美國勞動力年薪2.5萬美元,中美工資差8 ~ 10倍。但海爾進壹步分析後認為,事實並沒有這麽簡單:第壹,中國工資低的優勢其實完全被運費抵消了,未來運費會更高。第二,在美國建廠還可以收集信息,就地開發技術。第三,從中國到美國可以節省30天的集裝箱運輸時間,從接到訂單到生產可以節省30天,這對生產需求的快速響應非常重要。第四,“美國制造”這個標簽是壹個賣點,對美國零售商很有吸引力,可以和美國企業平等競爭,優勢很大。

現在在美國,年輕壹代都知道海爾是壹個不錯的家電品牌,卻不知道這是壹個來自中國的品牌。海爾品牌正在成為美國本土品牌。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海爾的國際化無疑成為中國企業的領跑者。

經典故事四:砸倉庫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開始,但在中國市場,當時還沒有蔓延到實體經濟,至少在家電市場是這樣。然而,在張瑞敏的領導下,海爾正在經歷壹個非常重要的轉變,從以企業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從制造業到服務業。

2008年8月28日,海爾歷史上又壹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張瑞敏再次舉起了他的“大錘”。這壹次,他要砸的不是冰箱,而是倉庫。

當張瑞敏和海爾的決策層提出取消DC倉庫(海爾在各工貿公司設立的物流倉庫)時,整個市場都炸了。營銷人員直接說:這不可能。現在市場情況這麽差,所有倉庫可能都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更別說取消了。如果取消倉庫,銷量肯定會大幅下降。

客戶的反響也很大。海爾的壹個老大客戶向海爾反映:“妳要取消倉庫,我們在大方向上是認可的,但是妳這樣做就是違約。”因為根據配送合同,客戶在當地海爾倉庫提貨。現在沒有倉庫,給客戶造成了發貨晚的困擾。

張瑞敏和他的決策者們頂住了壓力,如果賣不出去就停下來。如果停下來,他們該怎麽辦?制止和強制企業內部制度。為了不讓變化的成本影響到客戶,海爾改變了供應鏈流程,每周和下周下訂單,按訂單生產。雖然沒有倉庫,但是海爾通過訂單模式和流程的改變,把貨物放到路上,放到集裝箱上,實現需求。

國慶節後,金融危機明顯影響中國市場,市場零售額大幅下降,行業庫存大幅上升,而海爾庫存處理得當。

張瑞敏是壹個具有長遠眼光和洞察力的專家。他對行業趨勢的把握,促使他頂住壓力,砸倉應對隨後的“金融危機”。他的決心和勇氣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2014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2007億元。世界權威市場調研機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發布的全球大型家電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海爾大型家電零售額第六次位居全球第壹,並首次突破兩位數的市場份額增長。2065 438+05 10 10月27日,“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發布,海爾集團位列家電行業第壹。張瑞敏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所謂的成功只是與時俱進。

中國名牌背後的經典創業故事

很多企業想對外“說”自己的品牌,往往無從談起,或者被越來越昂貴的“搭便車營銷”“汽車營銷”費用所阻。我們找了幾個本土品牌,以故事為載體,獲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壹、李寧:看到國外品牌的心理觸動

幾年前,李寧出現在媒體上的時候,總是伴隨著以下幾個字:多年前,他是體育方面的世界冠軍;如今,他在競爭更加激烈的商場裏馳騁,想要成為中國品牌的世界冠軍。然後,鏡頭(或者文字描述)帶妳走進李寧的世界。

20世紀80年代,當體操運動員李寧獲得奧運會體操冠軍時,他並沒有變得異常興奮,因為他發現中國許多運動員穿著外國品牌的運動服,這讓他感到中國人離世界之巔還很遠。於是,做中國人自己的運動品牌的夢想開始萌芽。

20年後,李寧和以這個名字命名的運動服裝品牌在中國與耐克和阿迪達斯展開競爭,贏得了許多市場和聲譽。

李寧實業報國,劇情系數☆ ☆ ☆ ☆。

歷史深度:☆☆☆

熟悉度:☆☆。

二、海爾:砸冰箱的名聲

海爾白色家電已經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品牌——這是壹個流行的說法。稍微專業壹點的是:品牌價值最高、年銷量最大、市場份額第壹的品牌,等等。在海爾的成長過程中,90年代中後期是壹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時期,這期間,海爾的原創故事經常見諸全國各大報紙。

1984年發明的海爾冰箱廠,因經營不善虧損百萬,關鍵時刻任命了新廠長張瑞敏,拉開了革新的大幕。就在壹切困難開始的時候,頗有爭議的事情發生了。由於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幾十臺有缺陷的冰箱從生產線上掉了下來。當然,這樣的產品不能扔進商場,所以有員工建議作為公關產品贈送,也有人建議作為員工福利發放。這時,張瑞敏出了壹招奇招:掄起錘子把所有有質量缺陷的冰箱砸碎。

砸冰箱的故事,對於壹個初創企業來說,意味著質量第壹,也意味著對用戶的“永遠真誠”。

張瑞敏詆毀海爾名譽,劇情系數☆☆☆。

歷史深度:☆ ☆ ☆ ☆。

熟悉度:☆

三、巨人集團:躺在桌子上東山再起的勵誌效應

上世紀90年代有壹個人叫史玉柱,他之所以出名,不僅僅是因為他通過電視廣告賣了壹種被國人廣為人知的補腦營養液,還因為正當他如日中天的時候,兩座爛尾樓讓這個“巨人”倒了。巨人的隕落比誕生更引人註目,史玉柱在眾目睽睽之下隱退,直到進入新世紀。

2002年左右,很多剛剛成年的年輕人發現,壹個叫史玉柱的人,壹個叫黃金搭檔的保健品,迅速風靡了整個中國。他們後來被告知,這是壹個曾經被打敗過的巨人,現在巍然屹立。然後他們和同齡的長輩壹起玩史玉柱的遊戲,評論他的言論,評判他的是非,或者贊嘆他的傳奇。

史玉柱親手寫了壹個現代版的東山再起的故事。故事還在繼續,巨人還在成長。

劇情系數:☆☆☆

歷史深度:☆ ☆ ☆ ☆。

熟悉度:☆☆。

四、天府醬肘子

說起天府,北京人都知道慈禧老佛爺愛吃,也有人會講它的故事——

乾隆三年,山東葉縣人劉鳳翔帶著孫子進京謀生。與壹位山西商人合夥,在西單牌樓東角開了壹家醬肉店,經營醬肘、醬肉、醬肚。但是店小無名,所以壹直很壓抑。壹天,劉鳳翔去市場進貨,看到舊貨攤上有壹塊舊匾,上面寫著“天府號”三個楷書大字,用筆蒼勁有力。劉鳳翔認為這塊匾有上帝祝福的意思,所以他買了下來,掛在他的門楣上。

有壹次,的後人劉值夜,不料睡著了,他的胳膊肘被燙壞了。他很擔心,只好反復加工整理這鍋煮肘子,忍痛賣掉。正好刑部的壹位老先生買了,當場嘗了嘗,說:“今天的肘子醬不錯,酥嫩不膩,不餡,好吃。”不壹會兒,宮裏又有壹個太監來買肘子。宦官走後,劉因害怕大禍臨頭而來到明,卻又壹次得到了上天的眷顧。此後,劉德明精心研究總結出壹套獨特的制作方法,在選材和加工上越來越嚴格,醬肘子的質量也越來越好。

  • 上一篇:IBM全球服務(大連)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合法理財公司羅攜3.2億元跑路應如何判刑?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