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20歲了。從壹個資金赤字654.38+0.47萬元的小街廠,發展成為全球營業額有望突破654.38+0億元的大型跨國企業。用20年的時間,走過了世界同類企業654.38+0.000年甚至張時代走過的路。奇跡般的業績不僅使海爾成為國內企業的領導者,也是世界企業的領導者。
對於海爾,新聞界已經報道了很多年;關於海爾,從基礎管理到企業文化,從制度創新到技術創新,從“市場鏈”到“星級服務”,從張瑞敏的思考到員工的漫畫,經濟學家和企業界都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發表過各種可以說是鋪天蓋地的著作。但我認為三件事是造成海爾奇跡,或者說“海爾三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事。
第壹個寶藏是“夢”
海爾最初從德國利勃海爾引進技術。後來有人問利勃海爾的老板為什麽學生能趕上,他回答的很簡短,因為海爾有夢想,我們沒有。什麽是“夢想”?夢想就是夢想,是理想,是遠大誌向。這個夢想就是“為國奉獻”和“振興中華”。有了這個理想,就會有遠大的目標,不斷提高的高標準;有了這個理想,就會有激情和不竭的動力;有了這個理想,就會有頑強的意誌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有了這個理想,就有了處理各種矛盾的準繩和良好的內外環境。
第二個寶藏是“品牌”
海爾是中國最重要的企業之壹,擁有最富有成效的品牌戰略。從80年代中期“砸冰箱”的故事,到最近成為“世界品牌運營商”的總戰略,海爾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想起來,當初的海爾有什麽優勢?虧空1,470,000元,技術裝備是小街廠水平。員工的素質要從絕不在車間隨地大小便的教育開始...可以說沒有任何優勢。那麽是什麽能創造今天的業績呢?它超人的地方是對品牌的重視,對品牌名的創造,對品牌名效應的運用。依靠名牌調動和提升員工,依靠名牌整合各種生產要素,依靠名牌打開市場,依靠名牌運作資本,依靠名牌形成企業形象。如果說海爾有什麽奧秘的話,那就是張瑞敏和海爾人對品牌奧秘的理解才是最大的奧秘。
海爾人認為,名牌不是簡單地等同於商標、商號,而是企業有形和無形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的企業品格和綜合競爭力。就企業本身而言,壹個名牌至少具備以下條件:1、持續穩定的高質量產品和高質量服務。2.相當大的經濟規模。3.現代企業制度與現代企業管理。4.先進的科技水平和強大的R&D能力。5.完善的品牌體系和品牌管理。6、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海爾就是根據這樣的要求成立了自己的企業。
海爾人都知道,名牌是市場競爭的產物,核心是與消費者建立“立體關系”,即擁有較高的知名度、信任感和美譽度。海爾“真誠永遠”的理念已經家喻戶曉,海爾的“星級服務”獲得大家的好評也不是偶然的。
在打造名牌的過程中,海爾始終抓住了“名實循環”這個核心。善於以實揚名,以名促實,貫穿海爾20年的經營管理。眾所周知的“砸冰箱”的故事,進入德國市場的故事,紅薯洗衣機的故事,張瑞敏在哈佛講課的故事,都是真實的註腳。
目前中國是世界制造大國,品牌小國。所以海爾的經驗意義重大。
第三個寶藏是“團隊”
以張瑞敏和楊綿綿為首的管理團隊是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
海爾的管理團隊有兩個“謎團”。壹是穩定。主* * * 20年沒變。為什麽能做到這壹點是壹個謎。壹是進步。20年來,企業從街邊小廠到世界級現代化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管理變得復雜了多少倍?為什麽這些人仍然能夠輕松地控制他們,這也是壹個謎。我認為至少有兩件事是肯定的。第壹,質量和質量好保證團結,團結保證穩定。第壹,學習,勤於學習,勇於創新,才能不斷進步。
海爾已經20歲了,20年創造的成就已經足夠輝煌。但是壹個人20歲了,還年輕。按照老話說,他連“立”的年齡都沒到。把海爾放到世界最大的企業裏面,還是壹個很年輕的企業,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不成熟是壹種弱點,但不成熟也意味著更大的潛力和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