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於1984成立的。
在此之前,冰箱廠是虧損654.38+0.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漠。
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了76臺質量問題嚴重的冰箱,大大提高了工人的質量意識。由此獲得1988國家質量獎,1990冰箱行業唯壹的國家質量管理獎。
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冰箱”。此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還是服務質量,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91年65438+2月,以青島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廠和冷櫃廠為緊密結合企業,重組後成立海爾集團公司。
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作、並購控股和國際化,海爾集團迅速成長為1996年在中國500強中排名第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從1992年到1996年的5年間,海爾集團的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到61.6億元,1997年從1到8月銷售收入達到66億元。
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冰箱、冰櫃、空調等13大類5000多個品種,批量出口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1996年,海爾商標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中國家電第壹名牌。
企業轉折點
1.在技術和質量上堅持高起點。
青島冰箱總廠成立於1984,是輕工業部最後壹批冰箱定點生產企業。當時市場上有100多個品牌的國產冰箱,競爭非常激烈,卻沒有“名牌”冰箱。
所以海爾剛開始生產冰箱的時候,就提出了“名牌戰略”的口號。
“名牌戰略”的核心是產品的高質量。
從65438年到0985年,海爾從德國引進先進技術,生產了中國乃至亞洲第壹代四星冰箱,率先在國內市場形成了質量可靠、技術先進的優勢。
很快海爾用高科技和高質量的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2.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加強產品質量管理。
打造名牌冰箱,必須從品質入手。
海爾認為,人是質量最關鍵的因素,壹流的產品是壹流的人做出來的,質量本質上是員工整體素質的體現。抓質量首先要從人做起。
1985,集團總裁張瑞敏果斷決定,由責任人親自用大錘銷毀76臺存在壹定質量問題的冰箱。
這件事在員工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員工的質量意識從此有了質的提升。
3.堅持技術進步不停頓。
海爾在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技術發展,不斷自我否定,加快升級步伐,始終保持技術和品質上的發展創新,確保了技術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我們在無氟節能冰箱的研發上達到了國際最高水平。我們的成果多次代表中國和亞洲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如美國地球日、維也納氟利昂和哈龍替代國際研討會、印度新德裏無氟成果國際研討會等,在世界引起轟動,被世界環保組織譽為“世界多壹個海爾,地球多壹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