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壹種說法是起源於唐朝,明朝朱元璋改良後在全國廣泛使用。為什麽要分大小寫數字?事實上,這是壹種防止人們篡改小寫數字和防止腐敗和欺詐的方法。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最討厭的人是貪官,所以在位時對貪官管得很嚴。所以明朝的法規中規定,每年都要派戶部的官員到全國各地去收賬,收錢糧的數量,各級的錢數都要和戶部的壹致,如有出入,要退回來重新申報。但因為地方和首都距離很遠,為了節省時間,空白賬本上都會加蓋公章,如果退回來,直接填寫更正。所以這對壹些腐敗的人來說也是有利可圖的。很多人上下級勾結,用空白賬本做假賬貪汙受賄。這種欺騙皇帝的行為被朱元璋發現了,於是包括肇事者在內的近數萬人全部被投入監獄。
為了防患於未然,朱元璋不僅加強了打擊貪汙腐敗的力度,而且采取了壹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防範,比如把記錄的錢數改為壹、二、三等。,變成大寫的字數,壹,二,三等等。大寫的數字是唐代武則天發明的。明朝朱元璋為了防止貪汙和弄虛作假,把記錄錢幣的數字統壹成大寫的數字,列在法規中。壹個小小的數字,壹千多年的歷史,代表了古往今來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