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98上半年,杭州第二棉廠40年累計實現產值74.42億元,上繳國稅利潤8.55億元,出口交貨值外貿8.79億元,出口創匯140萬美元。先後安排就業1.2萬余人,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80年代,是衣架棉生產發展的鼎盛時期。從1985到1990,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264322萬元,利稅158384900元,其中利潤97378900元。有11產品獲得國家銀獎和部省優質產品稱號,其中萬年紅紗、浙江潮牌布獲得國家銀獎,35%的產品出口歐美、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浙江省創匯最高的企業,榮獲浙江省、杭州市出口杯獎和先進創匯企業金龍獎。
杭州第二棉花公司在建廠和發展生產的過程中,壹手抓建設,壹手抓生產,壹手抓職工教育培訓。從建廠初期就把技術工人和生產管理骨幹送到杭州、上海、寧波、無錫等地進行培訓,到創辦學校,進行了壹系列的文化、專業技術教育和學歷教育。1979年2月6日,杭州棉紡織二廠TVU教學班在七壹大學的基礎上成立。1980,12年2月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杭州第二棉紡織廠職工大學(1982年4月改建為杭州市紡織局職工大學)。截至9月,已培訓電大和理工大學畢業生64人。1985 4月5日,經浙江省教育廳批準,杭州紡織職工中等專業學校成立,學制三年。65438年6月至0989年9月,共培養紡織企業管理與棉紡織技術專業畢業生81人;1978 10、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杭州棉紡織技工學校,學制兩年。技校招生2人,到1982年8月,已培養畢業生148人。上述教育的發展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和輸送了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生產技術骨幹。
為了解決孩子生完孩子後的餵養、保育、學齡教育問題,衣架棉廠在1958初期開設托兒所、幼兒園。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了嬰兒潮。從1961到1963,出生了2337個嬰兒,其中1963出生了936個。托兒所和幼兒園的面積不斷擴大,設施逐漸增多。1985幼兒園建築面積1427平方米,活動面積2350平方米,入托幼兒264人,教育工作者等工作人員32人。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三個班裏接受監督。
隨著適齡兒童的增多,1963年9月,杭二棉為職工子女開設了壹個小學班,1969開設了兩個初中班,1973開設了壹個高中班。子弟學校從小學到高中逐漸發展成為綜合性全日制學校。小學、初中、高中教學樓占地3884平方米,包括理化實驗室和閱覽室。到80年代末,學校有74名中小學教師。從1963到1986,子弟學校共培養小學畢業生3569人,初中畢業生3157人,職高畢業生165438人。1998年9月,杭州二棉破產,根據杭州市和蕭山區人民政府的意見,杭州二棉職工子女學校由蕭山市教委整體接管。
為了做好員工的衛生防疫和疾病預防工作,1958年初,企業設立衛生站;1959,衛生站更名為衛生所,醫療設施逐漸增多。2月24日1968,經綿方吉之諾批準。杭州紡織工業局(385)杭州第二棉新建300平方米醫院病房。1980年4月新建門診和住院樓3700平方米;6月24日,1982,杭州市衛生局正式批準在杭州二棉設立職工醫院,床位120張。醫院逐步配備了x光機、b超機、麻醉機、心電圖機,並設立了內科、外科、理療、婦產科、防疫、生化、口腔科、五官、傳染病房,開展了上腹部手術。65438-0986,醫務人員106人,其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32人。1995年4月,因蕭山市新路北延工程需要,職工醫院搬遷至工人路東側的漢二棉廠西北,新建住院門診樓及x光檢查室,總面積7500平方米,其中病房樓面積2167.52平方米。杭州第二棉紡工人醫院逐漸成為蕭山市的壹所綜合性醫院,不僅服務於企業職工,也向社會開放。
經過40年的建設和發展,漢二棉不僅在生產規模上成為大型紡織生產聯合企業,而且擁有嬰幼兒學前教育、員工子女九年義務教育、成人教育和員工醫院。它在嬰兒保育、兒童上學和工人醫療方面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但由於歷史形成的沈重負擔和深層次原因,企業生產逐漸陷入困境。1991年,首次虧損555.26萬元,到1998年,累計虧損8144.40萬元,資產負債率達到105.92%,生產經營難以為繼。1998期間,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以紡織工業為突破口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總體部署,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對掛棉進行壓錠、破產、調整和重組。
1998年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以杭(1998)114號文件批準杭州二棉破產,31年7月,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1998)杭經325-6558號。
1998 10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杭(1998)205號批復和市政府辦公廳1998 10批復精神,通過收購杭州二棉破產資產,負責接收5200名退休人員和368名原杭州二棉。
經過1998年5月和9月兩次壓榨作業,杭州中興紡織廠重組後的生產規模為:棉紡錠57640錠,細紗錠18620錠,轉杯紡錠1320錠,織機676臺,職工2340人。中興紡織廠的土地是在企業破產時,韓二棉原有土地盤活後形成的。土地六塊,總面積20.53萬平方米(含308畝),建築面積15.54萬平方米,其中生產區建築面積13.49萬平方米。
重組後,中興紡織廠基本卸下了原衣架棉的重擔,減輕了企業負擔。從1.999到2000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21.944萬元,實現利稅2877.33萬元,其中利潤1.06094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其國有獨資性質暴露出壹些弊端,如產權制度不明晰、管理機制不靈活、勞動用工制度陳舊等,成為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繼續發展壯大的障礙。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國企改革的部署,2000年6月,杭州紡織化纖實業公司以紡企(2000)144號文件上報了《中興紡織廠招商改制初步方案》。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馬副市長、丁德明副市長分別對中興紡織廠的招商引資和重組方案提出了意見。8月7日,市長仇保興指示,這家企業的重組只能以凈資產公開競爭。蕭山市人民政府對中興紡織廠的招商和拍賣給予了積極支持。2000年6月5438+10月至6月165438+10月,分別出具了鄭瀟辦發(2000)第132號《關於杭州中興紡織廠招標過程中涉及蕭山市有關問題的復函》、鄭瀟辦發(2000)第139號《關於杭州中興紡織廠招標有關問題的函》、鄭瀟班超(2000)第164號。根據上述文件,蕭山建設局規劃土地出讓紅線已明確土地出讓面積為250.8畝(以實測為準)。杭州資產評估事務所對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進行了評估。經杭州市國有資產管理局確認,中興紡織廠資產拍賣底價為1.23億元。
2000年6月8日65438+2000年2月8日,杭州產權交易中心在《浙江日報》、《杭州日報》刊登了《杭州中興紡織廠改制資產招商公告》。為確保招標公平、公正、公開,成立了由杭州市經委、外經貿委、體改委、勞動局、國資委、財政局、市總工會等10家企業(政府部門)和4家企業職工代表組成的招標委員會。在10家有意投標的中外企業中,浙江國鑫通過了規定的投標程序。2001 1 5、杭州紡織化纖工業公司與浙江國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拍賣投資確認書中興紡織廠有效資產轉讓後,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企業改制的相關政策,安置了公司委托的在職職工2340人,下崗職工840人。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杭州二棉退休人員服務中心、杭州中興物業管理中心,具體管理企業(含職工醫院)非經營性資產、5200名退休人員和368名離崗退休人員。
浙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中興紡織廠後,於2001年2月5日與洪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2000萬美元,註冊成立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規模與原中興紡織廠相同,占地256.32畝,建築面積116899.96平方新公司重新招聘1500員工,於2006年2月13日正式開工建設。企業改革後,充分發揮了體制和成本優勢,加大了產品開發力度。當年實現不含稅(不含進項稅)銷售收入65,438+0,346,5438+0.40萬元,實現利稅2,504,438+0.00萬元,其中:利潤65,438+0,652.5438+。被蕭山區人民政府、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分別評為蕭山區百強企業、2001年度盈利前10名企業,被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評為2001年度人均利稅50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