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註冊制的實施,這種現象應該會逐漸減少。我來說說很多公司不直接上市而是借殼上市的可能原因。
時間原因。我們都知道目前a股的核準制,即壹家公司符合上市條件,並經審批部門批準後才能上市。如果審批部門不通過,即使公司符合上市條件,也仍然不會上市。核準制的目的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減少壹些垃圾公司上市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但核準制也有缺點,就是審批部門也會出錯,比如已經退市的欣泰電氣,即將退市的金亞科技。審批制的另壹個缺點是時間延遲太長。像富士康這樣被閃電批準上市的公司少之又少。很多公司都在排隊等著開會,要等很久。常見壹年左右。這也是很多公司願意借殼上市的原因。借殼上市可以避免這些延遲,不必等待,只要有足夠的資金購買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融資的理由有多少。借殼上市好處多多,如360借殼江南嘉捷、順豐借殼太丁新材、巨人借殼世紀遊輪、綠地借殼金豐投資等,都是借殼上市的成功例子。借殼上市後,這些公司都有20個左右的漲停板,股價漲幅遠大於發行新股的漲幅。公司上市的目的是籌集資金。借殼上市漲幅越大,可以募集的資金就越多。公司的股東肯定願意選擇壹種方式來籌集更多的上市資金。而且通過借殼上市可以避免初審、發行、審批等壹系列步驟,這也是很多公司選擇借殼上市而不是自己上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