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監管時代的到來,給了客戶很多無形的壓力。更多的壓力是打破剛剛交易所的,優於私募的信托公司,主動迎合監管。在管理人無法給予剛性兌付的前提下,選擇優質資產尤為重要,否則會給資金方帶來無盡的麻煩。資產選擇必須是有資質的、有經驗的、專業的,否則由掌門人決定的資產和管理人最終會資不抵債,埋下禍根。這和看小說電影憑感覺知道結局是完全不同的。
銀行理財“飛單”華僑銀行怒斥恒天財富。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近日,有有線人爆料,華僑銀行壹名理財產品客戶經理跳槽到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恒天財富公司,擔任公司財富中心團隊負責人,負責代銷理財產品。他利用在華僑銀行的同事,以華僑銀行的名義向銀行客戶銷售第三方信托理財產品。OCBC得知此事後,壹怒之下將恒天財富公司告上法庭。以前銀行辦理“飛單”,大多是“啞巴吃黃連”,最後只能開除涉案人員。這次是銀行在國內首次直接將第三方機構和銷售人員告上法庭。接受經濟之聲記者采訪時,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工作人員對目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市場亂象表示擔憂。他表示,恒天理財機構本身就是壹家非常混亂的公司,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理所當然的。
工作人員:其實飛單沒有經過銀行風控委員會的審核。基本上第三方自行推動的銷售不多,恒大的銷售大部分靠飛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