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湖北省中藥資源約3939種,其中藥用植物3354種,藥用動物524種,藥用礦物61種,居全國首位。基於這些藥用資源的中藥有4531種,其中植物藥3728種,動物藥684種,礦物藥88種,其他365438種。現有中藥材面積420萬畝,主要分布在泛神農架地區、恩施自治州和大別山區,因此也被稱為湖北“三大藥庫”。
01,泛神農架地區
神農架,壹個遼闊而原始的地方,東連荊襄,西接巴蜀,南連夷陵,北連武當。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其成為各種動植物元素匯集的地方。它以植物種類繁多而聞名,含有2000多種中草藥,被世界譽為“天然植物園”、“天然動物園”、“動植物種質基因庫”。與此同時,
《本草綱目》記載的中藥材有1800多種,其中神農架有1200多種,武當山有400多種。其中道地藥材資源尤為豐富,占全國道地藥材總數的10.5%。重點研究天麻、黃精、黨參、獨活、重樓、貝母、玄參等中藥材。
天麻,古人說是神藥。因為它的莖是紅色的,它像箭桿壹樣直立,它的俗名是“紅箭”。是壹種珍貴的中草藥,具有熄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暈、四肢麻木、驚風等癥。神農架天麻是我國稀有品種,品質獨特,內容豐富。
黃精,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神農架高原林區,山坡灌叢或陰處。可食部分為地下肉質根莖,含有黃精多糖、氨基酸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神農架壹雞之首黃精,清香可口,營養豐富,糯香四溢,是神農架珍貴的藥食同源特產。
神農架黨參為多年生草本藤本植物,喜氣候溫和、夏季涼爽、空氣濕潤的環境。它含有多糖、葡萄糖、果糖、菊粉、蔗糖、磷酸鹽和17種氨基酸,其中7種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是黨參作為滋補品的物質基礎。
02.恩施武陵山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雲貴高原和東部低山丘陵的過渡地帶,是古生物的避難所,有藥用植物2088種。品種多,產量大,被譽為“中藥庫”。
恩施州山高林深,藥材資源豐富,主要有黃連、黨參、當歸、田七等。其中以利川黃連和恩施板當最為著名,是“中藥庫”恩施的兩朵“雙生花”。
黃連性寒,味苦。它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能,主要用於治療高熱、煩躁、胸悶、嘔吐、腹瀉。利川獨特的高寒、高濕、多霧、山地稀疏的環境最適合黃連生長,因此利川在歷史上享有“中國黃連之鄉”的美譽。
“恩施板當”因產於板橋而得名,板橋因盛產“板當”而享譽海內外。板橋位於恩施市西北邊陲。板橋板橋以其含糖量低、耐貯藏、人參皂苷含量高、富硒等內在品質位列“中國四大名方”之首。
03.黃岡大別山區
湖北省東北部的大別山區,中藥材資源豐富。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中藥材1892種,黃岡產中藥材1000余種,其中道地藥材300余種,重點品種70余個,被譽為“大別山藥用植物資源寶庫”。
大別山區有種植中藥材的悠久傳統,形成了壹大批著名的道地藥材。比如“蘄春四寶”:羅田九資河的艾葉、烏龜、蘄蛇、竹子、茯苓、天麻、營山蒼術、桔梗,都是享譽海內外的。
贊艾是愛眾之王,“蘄春四寶”之首。艾蒿作為百草之王,歷史悠久。據記載,艾蒿用於治療疾病已有3000年的歷史。艾蒿全草具有溫經、祛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的作用。
羅田九資河茯苓質量全國第壹,產量全省第壹,被譽為“茯苓之鄉”。明清時期,羅田茯苓被列為中草藥寶庫中的“八寶”之壹。歷代醫家稱之為“上品仙藥,通靈、通魂、通筋、通腸胃。”
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孕育了湖北豐富的中藥植物資源和優良品種,也造就了湖北名副其實的“藥用寶地”。神農架道地藥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托神農架生物多樣性資源稟賦和神農架獨特的地域品牌文化,以構建基於土壤修復技術的中藥材生態種植標準為目標,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仿野生種植產業,打造精品中藥材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