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7日,湖南常德核電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評審。
中廣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審查將核電站項目的選址從四個減少到兩個。“這標誌著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將正式啟動。
另壹方面,國家電力規劃設計院的評估結果出來後,中國廣電將向國家發改委提交湖南常德核電項目建議書。"
湖南核電之爭
常德核電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四臺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總投資約480億,將壹次規劃安排,分期建設。
知情人說:“項目原來有陳家灘、沙灣、王家坳、喜鵲嶺四個預選點,現在已經確定優先選擇新農街鄉的陳家灘和鄭佳怡鄉的喜鵲嶺。”
常德核電項目只是湖南在建的四個核電項目之壹。
湖南對核電的殷切期望由來已久。
新千年後,地處中國中部的湖南明顯遇到了能源瓶頸。
據湖南省統計局統計,十壹五期間,湖南用電量增加300億~ 400億千瓦時,裝機容量達到1萬~ 1 . 3萬千瓦。
而湖南煤炭儲量少,煤質差,開采難度大。全省煤炭企業年產量約5000萬噸,可供發電用煤僅為654.38+02萬噸,遠遠不能滿足電煤需求。
截至2005年底,水電資源裝機容量達到790萬千瓦,占經濟可開發容量的80%。
早在2005年的兩會上,湖南代表團就呼籲國家將湖南核電項目納入內陸省份核電發展規劃。“湖南缺煤、缺電等資源和能源。要從根本上解決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必須發展核電。”湖南代表團的聲音很堅定。
湖南的自然條件也非常適合建設核電站。
自2003年9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湖南省政府簽署發展核電意向書以來,中國核電三巨頭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均進駐湖南歡樂谷。就連缺乏核電建設經驗和資質的大唐集團也加入了湖南核電的圈地熱潮。
與此同時,同樣位於中部的湖北、江西缺煤缺電,決心建設國內首座內陸核電站,各自只有壹個核電項目。
“湖南幾個項目的位置都很好。從發展核電的專業角度來看,有幾個項目最終會開工建設。”中廣核內部人士這樣解釋核電企業投資湖南的熱情。
中廣核的勝算
常德核電站不僅是湖南唯壹的核電項目,也是湖南四大核電項目中起步較晚的壹個。
中核集團益陽桃江縣項目於2月1日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中電投與武陵公司合作建設的嶽陽華容項目和大唐湖南華陰核電站也完成了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
但從全國範圍來看,湖南常德項目的加速,讓中廣核在內陸核電站逐漸獲得優勢。
中電投本來就是內陸核電領域的前沿。
2003年,中電投在湖南率先進入核電領域。
據知情人透露,湖北核電項目最早由中電投運營。但今年3月,該項目轉手給了中廣核。
現在中電投除了在江西占了壹個省,在湖南還有華融項目。知情人說,項目雖然起步早,但最近“幾乎停了”。
中核集團湖南項目是三家企業中第壹個拿到發改委批文的,但除此之外,其內陸核電版圖中的其他省份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已經收入囊中的湖北和積極推進的湖南常德,似乎讓中廣核的內陸核電盛宴更加豐富。
內陸核電瓶頸
內陸核電站圈地轟轟烈烈,但業內人士認為,第壹批內陸核電站很難在短時間內建成投產。
今年5月,CNNC新聞宣傳中心稱:益陽桃江郡項目首臺機組計劃於2010年初開工,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
根據中廣核內部資料,湖南常德項目1、2號機組計劃於2009年4月進行核島負挖。1號機組預計2010年2月澆築第壹罐混凝土,單臺機組工期為56個月。預計2014年6月開始商業運營,2號機組與1號機組建設間隔8個月。估計在2006年。
另據悉,湖北鹹寧大飯核電項目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開工,預計2012年竣工。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核能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薛新民判斷:“內陸核電站最早要在2014年建成,真正投產還要好幾年。”
據悉,二代技術在我國核電站應用廣泛,二代技術在嶺澳核電站也有應用。第三代技術也在積極引入。
2003年,中國開始了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招標。2006年6月5438+2月,中美兩國政府簽署了第三代先進壓水堆技術轉讓諒解備忘錄。
2007年7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西屋公司在北京簽約第三代核電自主項目,包括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兩個項目,將引進4臺AP1000機組,首臺機組將於2013在浙江三門建立。
“內陸核電站近期不能建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引進、吸收和成熟第三代核電技術還需要時間。”薛新民說,國家已經決定內陸核電站采用第三代核電技術,這種技術在美國並不成熟。估計第三代技術要到2013才能投入使用。經過壹兩年的運行,中國有可能掌握第三代核能發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