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石激起千層浪。如果成功上市,匯軒保險將成為互聯網保險中介領域的第壹股。而且從全球新興的保險電商來看,目前還沒有大型保險電商巨頭出現或上市。惠澤保險沖刺全球保險電商第壹份額的背後,是中國保險電商市場和整個互聯網保險中介行業的強勢崛起。
數據
上半年凈利潤達到741.8萬元。
“我以為互聯網保險又輕又快。比如三年後,我就能在納斯達克自由飛翔,五年後。誰知道壹等就是十年。”創辦匯軒保險的馬存軍如此感慨。
不過還好,從2017開始,智選保險壹年比壹年走得快。2017年,公司凈虧損9705萬元;2018年度,公司扭虧為盈,凈利潤293萬元。招股書信息顯示,匯軒保險2019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4515萬元,較2018年同期的1818萬元增長148.3%。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2019上半年凈利潤達到7418萬元。
公司2018和2019上半年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主要可以歸功於壽險和健康險產品的收入。目前,睿智保險與全國超過100家保險機構合作,為用戶提供超過1000種保險產品選擇,涵蓋健康險、壽險、意外險、旅行險、企業險等所有險種。在與保險公司合作夥伴* * * *共同設計開發的7款壽險產品中,有5款產品進入長期壽險銷售10強。
業內人士分析,壹般來說,保險產品可分為兩類:壹類是短期保險產品,如機動車輛險、意外險、家財險等。條款規範,消費者可以自行購買,適合網上直銷;另壹類長期繳費產品,如壽險、健康險、分紅險等,要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需要保險顧問的協助。好的保險電商平臺要兼顧這兩類產品的銷售,前者可以直接在網上銷售;後壹類應提供壹個在線平臺,以支持保險顧問的銷售和服務。近年來,匯軒保險正在從單純的保險銷售代理人向保險服務閉環提供商轉變。
保險中介平臺的崛起靠服務
匯軒保險作為專業的保險中介代理人,在眾多第三方互聯網保險平臺中名列前茅,其發展其實是行業整體崛起的壹個縮影。近年來,第三方互聯網保險平臺迎來爆發式增長。傳統流量模式的互聯網保險銷售時代已經過去,服務能力強、產品創新運營能力強的公司逐漸贏得市場。
第三方網絡平臺在互聯網保險經營活動中,起到為保險消費者和保險機構提供網絡技術支持和輔助服務的作用。細分來看,主要包括第三方電商平臺、網絡兼職代理、專業中介代理三種模式。專業的保險中介代理,如大通保險、匯軒保險等,其經營模式與網上保險超市類似。
而保險超市的中介性質決定了它沒有自己的保險產品,所以產品類型和定價會受制於保險公司,缺乏自主權。這也意味著保險超市必須與其他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才能在網站上銷售其產品。同時,保險超市的口碑也與保險公司密切相關。如果保險理賠服務差,會直接影響平臺的信譽。
保險電商新業態潛力巨大。
近年來,頻頻布局保險的互聯網和電商巨頭不在少數。有的屬於滴滴、小米等“場景型”,通過場景搭建逆向設計保險產品,力求把互聯網保險的蛋糕做大,而不是爭奪現有市場;有的是以支付寶、微保、滴滴保險為代表的“流量型”。基於平臺大流量,與客戶接觸廣泛,精準把握用戶喜好,風控能力高。繼BAT加碼保險之後,淘寶、蘇寧、JD.COM等電商平臺也在保險與互聯網行業的交界處有所動作。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保險電子商務取得了快速發展。1997,中國保險信息網收到第壹份客戶網上投保意向書;2006年至2009年,網上保險主要提供展示、咨詢、投訴等網上服務,只有少數網站實現了網上投保、核保、網上賠付、網上報案。在過去的十年裏,電子商務產品和營銷方式的設計已經從原來的“銷售”風格轉變為“營銷”風格,更加註重全方位的客戶體驗。保險電子商務包括在線咨詢、自助服務、在線銷售、在線客服、在線核保、在線支付、在線報案、在線理賠等功能。保險中介、保險經紀人甚至個人代理都在通過互聯網拓展業務。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消費方式、消費頻率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商作為推動消費升級的引領者、供應鏈合作者和上下遊商業服務商,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電商場景保險將解決電商消費的後顧之憂,其未來的服務將更加多元化。
業內人士普遍看好中國保險電商平臺的培育土壤。在保險產銷分離的大趨勢下,保險公司會將銷售業務外包給專業代理公司、經紀公司等保險中介機構。數字中介平臺將成為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的試驗場。未來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平臺的分工會越來越細,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壹個巨大的機會。
來源:中國財經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