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在物聯網的射頻、3G、視頻等先進技術下,成為幫助企業盤活庫存產品、產能、無形資產的新手段。昨天,中國唯壹的易貨交易所——華貿國際易貨交易所正式落戶上海,通過誠信、公平的網上易貨交易平臺,為企業提供“各取所需”的過剩商品和積壓物資服務。
現代物物交換簡稱為G2G,其中G是英文GOODS的縮寫。易貨是指企業利用易貨交易軟件,采用虛擬易貨額度代替現金結算,以等價交換商品和服務的壹種交易模式。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現代易貨已經比較成熟,成為企業消化庫存商品、過剩產能和無形資產的有效方式,也是企業在流動性不足、遇到資金瓶頸時的新選擇。而在中國,現代易貿剛剛起步,只有壹些小的貿易公司有自己的系統,在商品信息發布、價值衡量等方面缺乏統壹的標準。
華茂國際易貨交易所的落戶將改變國內易貨貿易行業各自為政的現狀。華貿國際易貨交易平臺作為壹個國際化、非盈利、非現金的易貨交易平臺,引入了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先進技術,能夠準確確認和評估商品的種類、數量、位置、價值等信息,為交換過程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模式,實現“壹對多”或“多對多”的交換目標。在商品價值評估方面,交易所與東華大學聯合開發了集信息發布、交易管理、易貨線(HC)結算於壹體的電子商務結算系統,確保易貨過程的公平公正。
據介紹,新推出的易貨平臺涉及的商品非常廣泛,既有房地產、汽車、產成品、原材料、農副產品等有形資產,也有企業剩余生產力、商標、股權等無形資產,而為企業服務的旅遊服務、娛樂服務、咨詢服務等也可以進入平臺進行交易。同時,易貨的流程也比較簡單,分為八個流程,分別是註冊易貨會員、發布易貨信息、進入交易系統、洽談交易、簽訂合同、發貨、結算交易、更新易貨商品信息。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晨報記者常陸報道。
昨天,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成立的唯壹國際易貨交易所——中國商品交易所在滬舉行了現代易貨“G2G”商業模式推介會。據悉,中貿匯的現代易貨業務模式將徹底改變中國易貨市場無信用擔保體系、無統壹交易規則、無權威交易平臺等落後現狀。易貨交易是企業之間在沒有現金的情況下進行商品和服務的等價交換。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流通領域的庫存物資和剩余商品有數百萬億人民幣。發展易貨貿易有助於企業盤活資產。本報訊(記者陳薇)
傳統的易貨貿易形式正在與現代交換形式“嫁接”。由北京遷至上海的華貿國際交易所,近日專門舉辦推介會,介紹現代易貨貿易的G2G商業運作模式。通過搭建網上交易平臺和多家聯盟易貨服務公司,實現了第三方服務的交易流程,為企業剩余商品和積壓物資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務,幫助企業消除庫存積壓,盤活存量資產,實現生產物資的有序流動。上海市會計學會、物流學會、價格協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負責人參加了會議,並對這種新的商品交易形式給予了肯定。早報記者管平昨日,不久前從北京遷至上海的華貿國際易貨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貿貨)在上海召開了“G2g(貨物對貨物)業務運營模式推介會”。
中貿貨原是金貿貨交易所有限公司,為引入私募機制而更名。中貿貨負責人表示,中貿貨將建立壹個封閉、誠信、公平的網上交易平臺,通過多家聯盟易貨服務公司(相當於證券公司的角色),為商品過剩、物資積壓的企業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務。
此外,中國貿易貨物將在易貨和物資流通中引入物聯網的射頻、3G、視頻等先進技術,實行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
昨天,中國貿易商品還與四家企業簽署了投資建立聯盟易貨服務公司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