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華為有意入股新能源汽車公司掌門人安維萊,但不壹定由華為出資,可能會通過其基金進行投資。
“只有”長安未來自長安
資料顯示,2018年7月18日,長安汽車與蔚來達成合作,成立長安蔚來。董事長是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副董事長是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偉,CEO是來自長安的楊芳。長安蔚來成立之初表示,長安汽車和蔚來汽車分別持股45%,另外10%由高管團隊持有。
但實際上,長安蔚來成立後的走勢壹直不明朗,也沒有實質性的產品。直到兩年後,公司有了新的動作——持股比例和高層人員發生了很大變化。
今年6月4日,長安蔚來變更了工商信息。李斌和李偉雙雙退出管理層名單,長安蔚來董事長& amp;執行副總裁為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洪。同時,長安蔚來註冊資本由9800萬元增加至65438+8800萬元,增加率為92%。至此,長安汽車最新持股比例達到95.38%。
長安汽車直接控股長安蔚來,讓原本平靜的湖面開始泛起漣漪,必然會引起各界人士的關註。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8月,長安透露了長安蔚來的發展動向,稱長安的高端品牌將由長安蔚來團隊負責。此前,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洪表示:“長安汽車必須通過與合作夥伴的合作,打造中高端品牌”。也就是說,長安的高端品牌將由長安蔚來和合作夥伴共同打造。
不難看出,長安對“合作夥伴”還沒有最終決定。按照目前長安在長安蔚來的持股比例來看,長安和蔚來緊密合作的機會並不大,關系也在逐漸疏遠。
此時,華為可能成為長安汽車選擇合作夥伴的對象之壹。
華為聲稱“絕不造車”
眾所周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主要涉足信息通信技術領域,業務產品全面覆蓋手機、移動寬帶終端、終端雲。
如果把華為和汽車放在壹起,首先想到的壹定是創始人任說過的壹句話,“華為永遠不會造車,永遠不會造車。我們是車聯網的模塊,我們做的是車端計算的電子部分,我們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但它不是汽車,我們必須與汽車合作,使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
任敢說,大眾敢信。
對於“華為永遠不會造車”這句話,官方壹度深信不疑。的確,在車聯網模塊上,華為有自己的成績。
2018,華為推出自主移動數據中心;2019?年,華為發布了“華為?希卡爾?生態白皮書,定義車機互聯?2.0,產品是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人-車-家”全場景智能互聯解決方案,有望打破現狀?安卓?機車和機車系統的壟斷地位;同年,華為采購四維地圖高精度地圖數據產品,進壹步推動自動駕駛落地。
這些只是華為布局汽車產業的冰山壹角。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華為的“介入”很可能成為“立足”的基礎。
企業調查資料顯示,今年8月7日,華為新增了多項專利信息,包括“壹種機動車自動駕駛方法及終端設備”、“控制智能汽車行駛方向的方法及裝置”、“交通信號燈的識別方法、系統、計算設備及智能汽車”。
13年8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商信息變更,經營範圍增加“R&D,汽車零部件及智能系統生產、銷售、服務”。
9月8日,華為投資成立華為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範圍包括工程技術研究和實驗開發;智能車載設備銷售;智能車輛裝備制造;智能車輛設備銷售。
可見,未來華為註定要在汽車行業占據自己的壹席之地。
華為可能有興趣入股長安蔚來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華為進入汽車領域的傳聞由來已久,而這壹次華為有意入股長安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早在2018 65438+10月11,長安汽車就與華為、中國移動通信、中國移動物聯網有限公司在重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開展LTE-V和5G車聯網的聯合開發研究;2065438+2008年7月,長安汽車與華為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建立聯合創新中心。2065438+2009年初,眾創中心在長安汽車總部重慶揭牌。
所以對於長安汽車來說,與華為合作確實提升了科技屬性。如果華為這次能參股新能源汽車公司——安蔚來,將進壹步加深長安與華為的合作。
就此事,車語者也聯系了華為BU公關公司,該公司表示,華為的定位還是以幫助車企造好車為主。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也不是沒有牽手長安威的可能。唯壹可以確定的是,無論華為和誰合作,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造更好的車。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