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玉龍是遼西建平牛河梁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玉龍是由遼寧岫巖玉精心雕刻而成,距今約5000年,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壹條龍”。龍是中華民族創造的象征性形象,體現了民族精神的靈魂;戰遍天下、向上崛起的巨龍,是華夏銀行的精神象征。
標誌的造型以新石器時代的玉龍為原型,用毛筆的神韻書寫,並加以圖案化處理,使其更加簡潔而有特色,展現了華夏銀行豐富的文化底蘊。標誌內部造型采用信用卡(電腦芯片)造型,代表了現代銀行的電子化趨勢,表明了華夏銀行“科技興行”的經營理念,展現了與國際接軌、早日實現現代化的趨勢。
標誌內外造型自然合成,展現中國古代錢幣形態,視覺上將“華夏”與“銀行”、“文化”與“現代”融為壹體;右邊留白,龍尾向前,形成騰飛之勢,展現了華夏銀行根植中華五千年文化精髓,永創壹流,努力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商業銀行的壯麗姿態。
第二,
“銀行”壹詞源於意大利的Banca。它的本義是板凳和椅子,是市場上最早的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翻譯成Bank,就是存錢的櫃子的意思。在中國,之所以叫“銀行”,和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有關。在我國歷史上,白銀壹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壹。“銀”往往代表貨幣,而“銀行”則是大型商業機構的稱謂。把壹個處理貨幣的大型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的《尚書》。
壹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成立於1407年的威尼斯。後來,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設立了銀行。18年末到19年初,銀行發展壹般。
17世紀,壹部分平民通過經商致富,成為富商。為了安全起見,他們都把錢放在國王的金庫裏。這裏要註意的是,當時還沒有紙幣,所謂存錢是指儲存黃金。因為當時實行“自由鑄幣”的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把金塊拿到鑄幣廠鑄造成金幣,所以鑄幣廠允許顧客存放黃金。不幸的是,這些商人沒有意識到造幣廠是屬於國王的,如果國王想用造幣廠裏的黃金,沒有什麽可以阻止。1638年,英國國王是查理壹世,他和蘇格蘭貴族發生了戰爭。為了籌集軍費,他從造幣廠的老百姓手中征用黃金,借給國王。
下圖是查理壹世,後來在1649年被克倫威爾斬首,這就是著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詳情請參閱《英國歷史筆記》(四)。雖然被沒收的黃金最終歸還原主,但商人們覺得造幣廠不再安全。所以,他們把錢存在壹個戈德史密斯人那裏。金匠給儲戶開了壹張憑證,然後他就可以憑這張憑證取出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