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企業兼並,優勢企業兼並劣勢企業,朝陽產業企業兼並夕陽產業企業,淘汰壹部分效益差、管理落後、產品生產時間長的企業,發展壹部分效益好、管理先進、產品短板和新興產品、技術和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從而促進資本從衰落產業流入新興產業,使生產要素充分流動,加快資本從傳統產業退出的步伐,加快資本積累的進程,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客觀上促進了行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通過企業並購促進資產流動,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企業並購是將企業作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文化資本的結合體推向市場。這些資源基本屬於存量資產的範疇。這些存量資產壹旦推向市場,在全社會乃至全球範圍內進行優化,沈澱下來的資產就會充滿活力。通常兩個企業並購後的整體效益大於兩個獨立企業的經濟效益之和。並購同行業的兩個企業,可以減少管理人員,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從而實現規模經濟,因為壹個企業可以使用另壹個企業的研究成果,節省研究費用;在營銷上,也可以節省廣告和推廣成本;可以批量采購,節約采購成本;此外,還可以降低資金成本和發行股票的成本。並購兩個不同行業的企業,可以增加企業生產的產品種類,實現經營多元化,從而可能降低企業的風險。此外,小企業往往資金短缺,容易破產,但並購後,由於兩家企業的資金可以相互融通,資金困難的風險大大降低。
3.通過企業並購實現資本和生產的集中,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並購的過程是生產要素和經濟資源的重組。壹方面可以促進經濟資源向效率更高的地區轉移,實現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另壹方面,可以使被兼並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增強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獲得規模效益,從而使企業實力倍增,迅速發展成為大型企業集團,提高其在行業產值和銷售額中的比重。從宏觀上看,有利於提高產業集中度,發揮行業內大企業的龍頭地位,集中優勢開發新產品,從而促進產品升級。
4.通過企業並購推進國企改革。
國有經濟是中國經濟的主體,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的大部分領域發揮著主要作用。我國國有經濟存在分布廣、行業和地區分布不合理等缺點,在壹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資產存量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大量閑置、流通不暢等問題。在國企改革過程中,利用並購完成部分國企的退出和再進入過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活力,實現傳統產業收縮和新興產業擴張同步,加快國企改革。
5.通過企業並購促進文化融合,提升管理理念。
為了在M&A取得成功,有必要對M&A企業和被收購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文化要素進行整合。具體包括:對並購後的資產進行統壹決策、統壹調度和統壹使用,對被並購企業的文化傳統進行改造和重組使之納入被並購企業的文化傳統,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重組被並購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組織結構,對被並購企業進行統壹的監督、控制、激勵和約束,使被並購企業成為壹個運轉協調、利益相關的共同體。